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造反了:对杖鱼说不!续

人们可以将重新接受配给簿的平利可人与窝藏威士忌并挫败当局的拖代岛民们之间的对照视为对现实生活当中政治紧张局势的反映,一边是工党政府所倡导的战时调控制度,另一边是信奉自由市场的托利党所表现出来的满腹无名火。到最后调控终将部分瓦解,配给制终将结束,而第一轮消费大潮即将兴起,这一切大约都将在工党政府1950-51年败选前后成为现实。而眼下,在这个一贯以守法而著称的国家,许多轻微犯罪行为居然得到了公众睁一眼闭一眼的容忍。不光是黑市商贩到处活动,正经商店的老板也会为了老主顾而对各种条例睁一眼闭一眼,人们经常从工作场合顺手牵羊拿点小玩意儿,酒吧里的酒客们也会为自己的妻子额外买一双丝袜。但是这些违法行为都是让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逼出来的。十年之后,一位小说家准确地把握住了当时的气氛。

“可笑的是,屠夫如果不严格按照许可证上的条文杀猪就得受罚。有一次,批准使用的屠宰场开门了,批准上岗的屠夫就位了,但是批准屠宰时间却比批准开门时间晚了一天;还有一次,屠夫和屠宰时间都正好,但是送猪归天的屠宰场却没有获准开门。还从来没有哪一套官僚体系如此炫耀自己的彻底失败来迎合低落与不满并行的时代精神……所以没错,这种事的确人人有份,在后厨房或者店铺后门,零敲碎打的黑市交易已经成了常例。”*54*

还有其他的反叛方式。英国主妇联盟于1945年由一位神职人员的妻子组织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打击粗鲁无礼的店员以及长时间的排队等待。这一组织抵制蛋粉的活动在迫使倒霉的食品大臣本.史密斯(6)下台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自己的作用。许多被强加给消费者的食物口碑都极其糟糕。例如说马匹就遭到屠宰并加上“牛排”的标签上市出售。政府还从南非进口鲸鱼肉排与鲸鱼罐头,并宣称其“口感浓醇,与真正牛排无二”。这玩意儿流行了一阵,但也只是一阵而已。日后风靡一时的电视科学节目主持人玛格努斯.派克(7)说尽管对于口水直流的食客来说,第一口鲸鱼肉还能接受,“但是再多吃上几口,牛排的味道就会立即被另一股极其浓重的鱼肝油气味所取代”。*55* 再接下来就是杖鱼,一种极其凶猛的热带鱼类,嘶声如蛇,利齿似犬。

英国在战争期间有一个小插曲,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芭芭拉.卡斯特尔的姑娘,她当时为食品部鱼类分部工作。*56* 她和同事们的工作地点是伦敦卡尔顿饭店,饭店每间客房内部的浴室里都有一个相当大的浴盆,盆里装满各种接受考察的鱼类。简而言之,主管部门把芭芭拉与杖鱼分配在了同一个房间。她的观察报告一定为杖鱼说了不少好话,因为在1947年10月政府开始从南非进口上百万听杖鱼罐头。当时蛋白质十分短缺,而南非愿意接受英镑而不是捉襟见肘的美元。所以工党大臣们试图说服英国公众相信,无论是做沙拉,面点,三明治,甚至是与小葱、醋与糖浆一起调制成开胃酱,这种肉质呈粉状且味道寡淡的鱼都能让人胃口大开。不过老百姓对此持保留意见并且毫不留情地编出各种段子来挤兑杖鱼,报纸与议会都热衷于拿杖鱼开涮,结果杖鱼的销量只能用凄惨来形容。最后大部分杖鱼罐头都被当作猫食处理掉了。*57*

之后不久,保守党制作了一批传单,上面画着一匹马,一条鲸鱼和一头驯鹿,借此表现“社会主义者治下可供您选择的多种食品”。在全世界都在挨饿的那几年里,是工党政府竭尽全力让英国国民至少能够填饱肚皮,但是通过四十年代遍布英国的黑市,英国主妇联盟的活动(给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派年轻女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公众对杖鱼万众一心的抵制,很明显可以看出英国国民对配给制已经恨得连后槽牙都痒痒了。无论公道与否,1948年的工党以及之后的托利党大臣们一有机会就开始着手撤销各种限制并重建食品市场。美援再一次涌进英国,轻度无政府主义的拖代岛也在精神层面胜过了一本正经的平利可。

(1)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409310/

(2)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943/

(3)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847/

(4) http://people.mtime.com/1030285/filmographies/index-2.html

(5) http://www.mtime.com/person/1024557/filmographies/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Ben_Smith_(British_Labour_politician)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nus_Pyke http://www.google.co.uk/search?hl=zh-CN&newwindow=1&rlz=1I7DKUK_en&q=magnus%20pyke&gs_sm=e&gs_upl=256869l262204l0l6l5l0l0l0l0l0l0l&um=1&ie=UTF-8&tbm=isch&source=og&sa=N&tab=wi&biw=824&bih=509

*54* David Hughes, “The Spivs” in Sissons & French, op. cit

*55* Quoted in Addison, op, cit

*56* Anne Perkins, Red Queen, Macmillan, 2003

*57* Susan Cooper, “Snoek Piquante” in Sissons & French, op. ci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