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1)造反了:对杖鱼说不!

造反了:对杖鱼说不!

四十年代,工党心目中理想化的英国正在成型。这将是一个纪律严明而简朴的国家,由尽忠职守的公务员们在伦敦加以组织与领导,接受他们指挥的国民也是知荣明耻,自我约束的一群。卫生,理性,官员做主与公平,这基本就是圆颅党的社会观,只不过少了强制性的赞美诗与军事独裁。对于工党来说十分不幸的是,英国根本不是这个样子。混乱无序,寻欢作乐,个人主义,这才是(至今依然是)这个地方的真实面貌。工党的道德信条是自制与公平分配,各位大臣们对消费主义充满厌恶,视其为滋生于美国的祸害。但是消费主义很快就会以势不可挡之势爆发开来。老百姓很喜欢免费的眼镜与更为优厚的国民保险计划,对于预制房屋也表示欢迎,印巴独立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他们反感各种限制,厌恶日复一日的排队与物资紧缺,尤其痛恨在七八年之后还要每天被人提着耳朵拿敦刻尔克说事。于是英国人又一次采取了惯常的手段:他们造反了,但并不是以法国人的方式。没有暴力,没有漫天飞舞的石块与声嘶力竭的传单,英国人造反的方式更为安静,也更为固执。他们已经反抗过了住房短缺,他们拒绝穿着政府指定的服装,现在他们连摆在他们面前的食物也不吃了。

日记与信件反映了一个完全痴迷于食物的英国。公众们一直以为战争结束之后商店里就会恢复到战前琳琅满目的常态,结果配给制不但没有松动的迹象,而且还越收越紧,于是民怨开始酝酿起来。BBC电视喜剧《老爸上战场》(1)描述了一个虚构的连队,里面有一位由詹姆斯.贝克扮演的乔.沃克(詹姆斯.贝克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比起电视里更加放荡不羁,44岁就因酒精中毒而死)。沃克总是穿着双排扣的西服,两撇八字胡纹丝不乱,走到哪里都神气十足,他虽然是个反角,但却有一付热心肠,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搞道德说教,他总能不动声色地变出一瓶威士忌,或者一盒雪茄烟,或者一双丝袜之类的违禁品塞到对方手里,让他们原形毕露。沃克以游击战的形式推进着服务业经济。他是个违法份子,但人人都离不开他。战争结束之后,无数现实生活中沃克的原型从阴暗的角落走了出来,街头巷尾的黑市商贩们成为了工党治下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普遍认可的组成部分。

1949年上映的两部广受欢迎的伊灵喜剧很好的反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知法犯法的道德困境。在《通往平利可的护照》(2)一片中,住在轰炸地点周边的居民们发现自己在法律上已经不再从属于联合王国,而是属于勃艮第公国。身为勃艮第人,折磨其他伦敦市民的配给制以及各种限制条款对他们无效。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这从天而降的自由,蜂拥而至的黑市商人们就把这里团团包围起来,秩序与法律岌岌可危。这些人代表着长期受压制的物欲与消费主义,社会主义者们一直担心它们随时有可能爆发——的确如此。政府当局试图用铁丝网将平利可隔离起来,勃艮第的人民则坚守不屈,很有1940年英国刚刚参战时同仇敌忾的气势,不过多了几分搞笑的元素。伦敦市民们站在勃艮第人这边,他们向铁丝网里面投掷食物,借以为平利可助威。这其实就是对一年半之前占房运动的喜剧化再现。电影的最终是个莎士比亚喜剧式的大团圆结局,造反的平利可居民与政府达成了妥协,重新回到了配给簿支配之下平等而有序、尽管有些丧气的英国。

《荒岛酒池》(3)在《通往平利可的护照》几个月之后上映,这部电影从对立的另一面反映了相同的问题。剧中一艘名为“SS政治家”号,满载威士忌的货轮在拖代的赫布里底岛搁浅。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但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取材于战争中的真实事件。事件中的商船名叫“SS内阁大臣”。岛上的居民和其他英国国民一样饱受威士忌短缺之苦,因此抓住了这次机会,将大量原本要运往北美的威士忌藏了起来,瞒过了代表政府当局的国土守卫队总司令沃格特队长(这一角色由巴西尔.拉德福德(4)扮演,他是《老爸上战场》中亚瑟.罗维(5)的前辈)。在影片中,清教式的英国遭到了一个决心坚定,团结紧密的岛屿社区的颠覆,后者用一场盛大的舞会来庆祝来之不易的解放。和平利可不同的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拖代取得了最终胜利。在现实生活中,一名收税官对这批酒水锲而不舍的搜索导致了岛民的分裂。有人因为盗窃而遭到指控,邻里之间的氛围也因此遭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但是观众们忘掉的是现实,记住的是故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