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旧作骗分:晋颂 -- 孙勇进
穿过历史的烟云,看一看这里上演过怎样喧嚣壮伟的史剧,催生出何等深厚古老的文明。
一代代王朝的兴衰,如花开花落,而在波涌浪卷的滔滔历史长河中,山西这块地域,便是王朝兴替的催化剂、晴雨表。
一六四四年,潮水般的满州八旗劲旅涌入山海关,大败李自成,而后西击大顺,南渡长江,尽灭南明诸政权,一统宇内。数十年后,著名学者顾祖禹追思前朝旧梦回首山河易色思绪万千,撰述《读史方舆纪要》,详论天下山川形势险要,古今用兵成败方略,当他的目光投向舆地图上山西这块关山阻隔的地域时,久久无语,而后发出了如下感叹:
“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此诚千古不易之论。追索史事,一代代王朝,秦朝,汉朝,晋朝,唐朝,五代,宋朝,明朝,或昙花一现,或国祚绵长,或偏安一隅,或光耀万邦,或积贫积弱,或赫赫扬扬,它们的繁盛或衰亡,都与山西有着莫大的关联。
公元前260年,咸阳古道,几骑快马绝尘而去。数月后,悄然驰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的白起指挥秦军大败赵军,射杀赵军统帅赵括,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头颅山积,血流成河,终结了这场战国时代最为惨烈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秦军于“古冀之襟地,两淮之咽喉”的长平一战获胜,此后“得上党而望中原”,四十年后千古一帝秦始皇终于横扫六合混一海内;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漫天的风雪中登上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望着四围铺天盖地、人喊马嘶的四十万匈奴大军,惊魂不定。这位拔起于亭长、逐鹿中原、屡遭惨败方于两年前垓下一役逼使力拔山岳气盖天河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大汉帝国的缔造者,做梦也想不到,他踌躇满志率三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的结果,竟是眼前的这一场灭顶之灾。梦魇般的七天七夜后,总算靠着计谋百出的陈平,他又一次逃脱成为刀下之鬼的厄运。此后的汉帝国,自高祖起,文帝、景帝,皆大力经营晋阳(今太原),筑建雁门关,守护帝国北部,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方转守为攻,长驱大漠,追亡逐北,开创了汉帝国如日中天、光芒万丈的全盛局面;
公元291年,就在奸雄世家司马家族翦灭三国一统天下的第十一个年头,八王之乱起。一时各路鬼蜮云集、丑类群起,似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掀不尽的血雨腥风,演不完的疯狂杀戮。一年,一年,又一年,兵火不熄,路道断绝,千里无烟,生民涂炭。十三年后,殄灭这个丑恶王朝的历史使命落在了山西豪杰的肩头,公元304年,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外,剽悍的匈奴豪杰刘渊立马于风沙粗厉的北部中国风里,在数万匈奴健儿震天动地的“大单于”“大单于”的喊声中,扬鞭东指,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的刘渊亲冒矢石,率部与晋军激战,一路势如破竹,连败晋军于大陵、泫氏、屯留、长子、中都(以上均位于今山西)。公元308年,刘渊攻占平阳(今临汾),迁都蒲子(今山西隰县),十月,称帝。次年,刘渊军攻克太行山口壶关,洛阳北部门户大开,西晋王朝覆灭命运就此一锤定下;
生于山西、兴于山西、盛于山西、帝于山西的刘渊在称帝的第三个年头崩于山西,而山西这块沸沸扬扬的热土却并没有沉寂下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五胡十六国的烽火继续在这块土地上蔓延燃烧,汉国,前赵,后赵,代国,西燕,……,匈奴,羯族,鲜卑,……,潮起潮落。将近一百年的烽烟飘过,时至公元398年,雄起于塞北的鲜卑拓跋部在连年攻并贺兰、柔然、高车各部、数败后燕军后,浩浩荡荡的军马在戎马倥偬征战十余年的鲜卑首领拓拔??统领下开进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年十二月拓拔??称帝,开北魏一朝,北部中国将从这里开始走向统一,中华民族从这里开始完成又一次大融合,历史又将从山西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公元614年,隋大业十年,驻军涿郡的隋炀帝的忧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大将来护儿从登、莱渡海到卑沙城击败高丽军,高丽遣使求和,总算雪了两年前百万大军兵败辽东的奇耻大辱。然而此时的大隋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奄奄待毙,帝国境内烽烟四起,新的一轮逐鹿中原开始。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凭借“晋阳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和有利的战略地位,起兵反隋,兵锋西向长安。汾河岸边,刀戟雪亮、衣甲鲜明的队伍浩荡西进,马上的李渊心绪如潮,望着高高飘扬的“李”字帅纛久久不语,这时的李渊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支在山西土地上蜿蜒疾行的队伍,即将在东方大地飘扬出一个亘古辉煌光耀千秋的伟大王朝。
气象万千的唐朝从它的龙潜于渊时期起,就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无论是山西这块热土,还是这块热土生养出的山西人,都与大唐帝国的勃兴、繁盛、衰落、灭亡息息相关。
大唐王朝在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治下开始一飞冲天、威镇绝域。而历史却在这位后来名垂史册的唐太宗位登九五之前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公元626年,时称秦王的李世民在狙击兄长建成、元吉踏着血泊夺位的玄武门之变中,一度坠马,被赶来的元吉紧紧扼住了喉头,命在顷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猛将尉迟恭急驰而来,向拔腿便逃的元吉飞去一箭。据说历史是在某种必然的长河里滚滚奔流,但有时历史的偶然掀起的滔天巨浪也常会使后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在公元626年那一年,如果尉迟恭这位民风劲悍的山西朔县生养出的鲜卑族的将军晚到那么稍稍一会,大唐王朝以后的岁月会被改写成什么样子呢?这却是无法假设的了。总之,那一年,尉迟恭这个山西人与历史上气象峥嵘的大唐王朝的命运神秘地联在一起,他总算及时赶到了,即将被扼死的秦王李世民、未来的唐太宗、未来的贞观之治、未来的大唐王朝的伟大开端、未来的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一下子,全都复活了。后来,这位能在千军万马中单骑纵横、躲避敌军乱矛攒刺且能夺矛还刺的神武骁将,画像被千千万万寻常百姓贴上了大门,这位山西人化为中国民间的门神,守护着中国人驱邪伏魔希冀安宁的梦想。
因开大唐百年盛世而名垂青史的唐太宗实在有太多的理由要感谢山西:是山西大儒王通于隋末培养了一大批兴邦谋国的智能之士,如绛州通守陈叔达、阳城尉房玄龄、巨鹿道士魏征、马邑郡丞李靖、太原士人温大雅、京兆人杜如晦等,他们都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或佐世良才;是晋北朔风里磨砺出的尉迟恭,为他翦灭隋末乱世群雄血战无数立下汗马功劳,并助他玄武门夺位;是汾河水滋养出的奇将薛仁贵,在远征辽东平定高丽之役中,白袍银铠纵横驰骋浴血拼杀,后率兵在天山一带与突厥大战,连发三箭,射死突厥三将,突厥军顿时不战自乱,全部下马投降,时人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此外,于戎马生涯中登上帝位的唐太宗对太原这块龙兴之地更是难以忘怀,将这里看作“王业所基,国之根本”,耗费帝国巨资精心营建。于是一座由跨汾河两岸三座城组成的巨大而坚固的城池屹立于黄土大地,拱卫起大唐帝国的北部。
一百二十余年后,孤悬一线的大唐帝国的衰而不亡雄辩地证明了唐太宗这一决策的高瞻远瞩。
公元755年,在动地的渔阳鼙鼓声中潮水般涌来的安史叛军惊破了华清宫中玄宗皇帝的绮梦,令人追怀千年的灿烂的盛唐岁月宣告终结。叛军从范阳(今河北蓟县)长驱南下,先后攻克洛阳、长安两京,次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又次年,老于用兵的叛军大将史思明等分别从博陵、上党、大同、范阳调兵十万,会攻太原,谋划攻拔战略要地太原之后,抢占河东,继而“长驱取朔方(宁夏)、河(甘肃)、陇(青海)”,彻底击败唐军。然而铜墙铁壁的太原城却无情地粉碎了叛军的梦想,不足万人的唐军在守将李光弼的督率下据城固守,利用地道杀捕攻城的史军,制作抛石机发射巨石轰击史军,史军死伤无数,待史思明主力因安禄山被杀而撤走后,李光弼亲率敢死队出击,全歼围困之敌七万余人,然后由此全线反攻,如猛虎下山,收复北方大片失地。
公元757年,山西在大唐王朝的历史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就在太原城外激战方酣的同时,在大唐帝国北部的另一座城池睢阳,一位山西将领将因其可歌可泣、异常卓绝的表现而被后人永远铭记。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杨贵妃的同乡、在后世民间传说里被说成是张飞转世的张巡,率数千人马坚守睢阳城(今河南商丘),一次次击退如潮涌至的叛军的进攻。在数十倍于己的叛军的围困下,张巡死守孤城十个月,前后进行 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战斗极为惨烈,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城池“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力尽城破,张巡及部将三十六人慷慨赴死。张巡的睢阳血战,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铁蹄南下,大唐帝国因而保全了江淮及江汉一带,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太原,张巡,这山西的一城,山西的一将,在叛军席卷北方大地的滔天浊流中,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托住了飘摇欲坠的大唐帝国,延续了它百余年性命。
公元764年,安史之乱平定的第二个年头,唐玄宗的孙子代宗李豫唏嘘不已。奏报上来的全帝国口数是1692万,而十年前的天宝十三载可是5288万,那时是何等兴旺啊!才过了十年,人死得剩了不到三分之一!一个烂摊子,惨淡经营吧,不过,好在还有山西。
灿烂的盛唐废墟一片后,藩镇割据,拥兵自雄,王命不能到河北、山东一带。但大唐王朝的皇帝们时刻不忘“太原乃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祖训,始终派朝廷重臣镇守太原,牢牢控制住山西这块帝国的根基之地,与关中互为呼应,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又维持了百余年。直到公元881年,太原城被沙陀人李克用占据,晋南又渐被朱全忠攻占,大唐帝国再也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
伟大的唐朝终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在它走过的灿烂岁月里,还有两个母仪天下的女性的身影常被后人的目光凝注,她们是武则天和杨贵妃。
洛阳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里,至今还端坐着雄伟壮丽、秀骨清相而又气度雍容的卢舍那大佛,它尊贵而严峻,威武而英睿,庄严而慈和,雄浑典雅而又圆满秀丽,在在体现着大唐王朝勃发时代的自强与激昂,昌盛与大度,而这尊大佛,其实是武则天的拓影;
同样是洛阳伊水河畔,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有一位名垂千载的诗人长眠在这里。诗人是唐代与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的白居易,出生于太原望族白氏家族的白居易。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浓丽的华彩描绘了一位大唐帝国女性倾国倾城的美艳与风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忽闻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位女性,便是唐时及后世无数诗篇中传唱不尽的杨玉环--杨贵妃。
武则天,杨贵妃,她们倾动帝国的仪态万方或翩然起舞的曼妙身姿,无不辉耀着大唐盛世辉煌文化的雍容与妩媚,此外,她们又在帝国的历史行程里,一个奠定了开元盛世的根基,一个间接导致了开元盛世的终结。这两个为后人争讼不休的女性,她们,都生于--山西。
唐朝,永远追怀不尽的唐朝,让人千次梦回的伟大的唐朝,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光荣与梦想的唐朝,已经远去了的唐朝,后人不应忘记,是山西这块热土,推动了它的繁盛与喧嚣。
五代。
天下大乱。
公元944年,契丹大举南侵,与后晋军血战,中原残破,白骨蔽野。
太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拥兵自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中原。
“河东(即今晋南一带)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土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刘知远部将郭威说道。
数年后,刘知远、郭威先后开后汉、后周两朝。
五代兴替,多从山西起兵,得山西者胜。
北宋。
公元979年,历经春秋、战国、汉唐一千四百余年的壮丽的古城雄关太原,烈焰腾空,浓烟滚滚,化为一片焦土,一片废墟。
立马城外宋军中的宋太宗赵光义,目光阴郁地注视着焚烧太原城的熊熊大火,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忘不了,就是凭据这座太原城,小小的北汉,仅有三万兵力的小小的北汉,竟然抗拒天命,力抗大宋天朝十九年不降;他忘不了,他那靠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军州、几乎无敌于天下、开大宋天朝的兄长赵匡胤,却在这里顿兵坚城统雄兵而屡攻不入,徒唤奈何;他忘不了,他亲冒矢石统数十万宋军,没日没夜、暴风骤雨般地疯狂猛攻,宠石如密集的流星砸向守城护堞,几万弓弩手昼夜不息地用密不透风的箭雨覆盖城头,换来的却是三万北汉守军的殊死抵抗,数不尽的血染征衣的宋兵宋将一批又一批栽倒在城下,梦魇般的十天过去了,北汉主总算降了,进城的宋军却又遭到雨点般屋瓦的袭击,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太原城啊!赵光义更忘不了,当他开进太原城,于马上望着这座龙腾虎跃的城池时,心底陡然升起的寒意,这座“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的太原城,这座自古号称“河东之根本”的太原城,崛起过多少真命天子!汉文帝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都曾分封到这里为晋王,还有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从这里起家创后唐、后晋、后汉,还有刘崇和,在这里割据开创了该死的北汉,更使大宋天朝吃够了苦头流够了鲜血,都说这里是龙城,龙城?好一个龙城!那就烧掉!!!
在映天的火光中,赵光义拨转马头离去,望着天空,心道:从此,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高枕无忧?此时的赵光义听不到历史老人在半空中发出的冷笑,大宋王朝的坟墓已由你自己掘下!
赵光义一时忘了,燕云十六州早在几十年前就被那该杀千刀的石敬瑭献给了契丹,中原早已裸露在虎视眈眈的大辽面前。倘或依然有城高池深的太原城,尚可抵挡北来马上民族的铁骑,然而他一把大火自毁了长城,自掘了坟墓。
1126年,在宋太宗崩后的第一百二十九个年头,规模狭小的新太原城在力抗金军九个月后终于城破(这是金军大举南侵遭到的唯一有力的抵抗)。次年,浩浩荡荡的女真铁骑押解北宋徽、钦二帝、后妃宗室、大批官吏、内侍、宫女、工匠、倡优及礼器法物、书籍地图、府库蓄积等,北上黄龙府,北宋亡。
明朝。
游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的队伍终于战胜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的后裔,尽复唐时衣冠。然而复得了唐时衣冠复不了盛唐气象,成吉思汗骁悍的子孙们依然耀威于蒙古大漠,时时扬尘于山西北部,梦想夺取山西,马踏中原。大明帝国为此在北方边境地带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设置了九个重镇,号称“九边”,大同和太原就是九边中的首要军事重镇。
公元1402年,大明帝国肇建的第三十五个年头,六朝古都南京城内一片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基。永乐皇帝朱棣将明都迁到了自己的老巢--北京,从此山西对京城的屏障作用随之转移到大同一线。
大同,公元前二百年,刘邦曾于这里的白登山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包围,惊心丧胆。此处是北方游牧健儿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它东连上谷(今河北易县),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扼阴山,如果占据了它,早晨从这里发兵,当晚即可到达北京南面“第一雄关”--紫荆关,使京都以西成为战场。故大明帝国以此为中心设“大同边”,驻军总兵力84000人,占帝国兵力总数的十二分之一。
然而大明帝国的悲剧还是在这里发生了。
公元1449年,强大的蒙古瓦剌部兵分四路进犯中原,其中一路率先进逼大同。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出居庸关迎战瓦刺军,在大同受挫后仓皇退却,于土木堡(河北怀来西)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大明帝国由盛转衰。
清朝。
靠八旗劲旅入主中原的满清列皇列帝始终不忘经营山西,正因如此,康熙大帝、乾隆皇帝才得以扫平蒙古、准噶尔等地叛乱,开创康乾盛世。
这就是山西,这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大地,在风云变幻、烽烟四起的沧桑岁月里,托举起了一代代王朝。自然,朔北大风里也驰骛出一个个智勇兼备、神武绝伦的将军:带领汉军远征大漠、奋威千里、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卫青、霍去病,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佐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的尉迟恭,三箭定天山、年近七旬时不动一刀一枪吓退二十万突厥大军的薛仁贵,血洒疆场、忠烈满门、舍身报国的杨家将,戴着铜面具披发冲锋、神秘威武、大败西夏军的狄青,……当然,更有那千秋义勇万古勋名的武圣关羽,“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至今这位从山西大地走出的将军的庙宇依旧遍天下,无论天涯海角,有华人处必有关圣大帝的袅袅香火。
这就是山西。
惊涛怒潮的烟云岁月,忠勇义烈的武将精魂,山西,必将为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