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幽”诗之最 -- 九霄环珮

共:💬42 🌺2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赞嘉解

春潮之急愈显舟之自适,是身居物中,但心灵或精神不为外物所动的自由和宁静,生命本身反而是次要的了。

我没读过诗评,从诗词欣赏以外的领域获得的一点艺术审美经验,让我读这首诗时隐隐感到一种对比所产生的艺术张力,就是“春潮”的生命力和“带雨晚来急”的躁动,与“无人”和“舟自横”的寂静、自在之间的强烈对比。与嘉木的解读相比,我的解读显然就流于形式和表层审美了,因为我从未想到过“心灵或精神”这方面,而是直观地理解为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了。当然更没有想到过审美主客体这一层上去了。

另外,还是依循我的形式审美的路数吧,我觉得这首诗以“幽”和“静”始(独怜幽草涧边生),先经历了一个对静的形式反动(那个“鸣”字),是静中有动的意境;接着引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躁动(说实话,“春潮带雨”这一句令人微感突兀和意外,但艺术从来都需要突兀和意外来制造drama),最后再复归于幽然自得(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一个回路,颇似音乐中的形式唯美,比如,任何音乐或歌曲都会起自稳定的C或Am(以C调为例),中间会出现G7(或Em7)、Dm7(或降Bm7),甚至一些更不稳定的和弦,最后仍会复归于稳定的C或Am。

我觉得这首诗,正如三笑兄所言,人们可以在各个层面产生欣赏的快感。比如,在读到嘉木的解读之前,纯粹从形式唯美的层面,这首诗也会令我感到回味无穷,同时也会明确地感觉到该诗中一些自己无法完全参透的东西。

还有一首诗,也是长久以来极为喜爱的(与这首不分伯仲),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的欣赏,仍然停留在形式审美层次上。这首诗,是不是也就是这个层次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