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制造业真的衰落了吗? -- 果酱

共:💬76 🌺3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兄对一些产业的理解很细致啊!

呵呵。

造船业属于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人力成本在美国过于昂贵,同样的人,美国工资大约是日本工资的1.5倍,所以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也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同样一艘船,美国船厂工期长,价格高,订单自然就流向日韩了。同样,现在订单又同样在流向中国了,也是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人均工资更低会更有优势。所以,尽管美国政府大力扶持美国造船业,包括次贷危机之后出来很多政策,但是美国造船业确实被资本抛弃了,确切得说是被市场资本抛弃了。

至于电子产业,一方面确实有美国打压的情况,另一方面,打压成功又是因为美国掌握的底层专利。当年MOTO的架构和INTEL的X86架构为了竞争主导权,都曾经授权日本的东芝,NEC生产芯片。结果后来日本芯片业大发展,有喧宾夺主的意思,所以美国这两家企业就告了,把日本芯片限制在嵌入式芯片行业。结果日本就在低功耗的芯片业大力发展,也做得不错。

不过,另一方面,日本即使不被打压,能充当创新的先锋吗?我不这么认为,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是银团模式,银团模式的固有有点就是有利于不断的改良,缺点就是太封闭,是自成的一套体系,外人根本进不来,自己也没法推广出去。你看日本的手机就是这样,索尼最近卖得很火的一个手机u100i,连手机插口都是自定义的借口,普通耳机根本无法使用。日本很多产品是封闭的,只开放给日企的,你说的军工产业也是这样,所以造成日本的步枪和90坦克都特别贵。所以,西方媒体会感叹,日本是现代化国家,同时日本也是封闭的。

所以讨论下来,日本制造企业的优势一方面是现场制造,不断改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是封闭的体系,不利于扩大化的生产。综合起来,我觉得还是和日本本身的资源贫乏有关系,任何原料都要求最大化产出的话,结果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最大化使用,这个在日本文化下或许是可以的,但是在其他文化下有些难以想象。其他国家能忍受每天加班吗?也就中国能了。

至于并购和创新,我完全同意你。同时,日本最近的富士通研制出了一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突破了超级计算机的瓶颈,这也是日本坚持本土制造的一个益处吧。但是我可以肯定,这是封闭的,技术无法扩散的。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资本会在全球找资源整合,传统的制造业分离出制造,设计和营销几块。美国剥离了制造,但是不是说明造不好,而是因为制造不赚钱了。日本也是如此,纯粹的日本制造只会越来越少,转而寻求中国代工的会越来越多。

这部分分离的制造养富了中国许多人,只要按照罗兄所说的进行产业整合和升级,我觉得日韩是造不过中国的,而且,精细化制造是扎根于本土的,本土人力资本不断提升,日韩产品还有竞争力吗?我觉得可以在中国拭目以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