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那些回民事情 -- 夜如何其

共:💬69 🌺435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所知道的那些回民事情

可能西北和云南的朋友要笑了,你一山东人谈什么回民,你以为你是西北王啊?

山东99%都是汉民,但据以前看的旧书讲,两个地方除外,一是临清,二是济宁,聚集了不少回民。而且这两地,都是过去运河大码头。

老济宁人有时话语里,还可以映现出当初的繁华。有这么一段顺口溜自夸,“从南京到北京,再精没有临清精,临清到济宁,一精也不精。”那时济宁最盛,就有十万人口了。

当时的前辈,坐在运河上茶馆里,看大闸口放水,船老大一人掌舵,水急得震的浑身打晃。其他人早上了岸,脸色阴沉凝重。本地的青皮,春秋天也只穿一条裤衩,就着花生下酒。就等着倒运的船翻,一翻,船主就来喊救命了。现钱!磕头没钱不救。反正死活一个价,除了本地的水鬼,没人敢在闸口没关的时候下水。现在人念书多了,心善,爱讲个民主博爱啥的。其实残酷的事多了,以前城里老百姓吃饭都吃不饱,爱自己都过不来。没有圣人之道和官府的竹板大刀,张献忠似的人在青皮阶层如韭菜一般茂盛。这些水鬼也是要养家的,能顾家就不错了。

水鬼日子们好不好过,反应了当时商业繁华程度。商业繁华了,爱经商的回民就多。

但又一说,回民是土生的,最老的清真是是明朝初年留下的。有人说徐达建的,都是市井之言。要是能推到明初,那么回民可判定是元时西域而来,为驻军或为政府吏目理财。要这样讲,到很好解释一些回民的特点,一是回民习武,二是经商。

生活在汉人堆里不容易,几百年没被同化更不容易。这一是教门,二是不与汉人通婚。这样的结果是,回民亲连亲,都是表亲。所以叫他们老表,这是回民的代称,有尊敬避讳的意思。

我上学的时候,城市化还没开始。回民大约占城市的十分之一。我们是重点中学,班里70人,回民5人。上班后,我们是老厂,工人中也大约十分之一多一点。

以我见的回民朋友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有几点。第一,回民男性普遍是重油脂皮肤,似乎更容易败顶。外貌与汉族有一点不同,不敢确定。回民女性摘掉白帽,与汉族毫无区别。这可能是回民,伊斯兰为父,汉族为母的原因。第二,回民贪杯的多,这与大多数回民社会地位低有关,汉族也这样。第三,回民爱冲动。我们有时讲,“回子翻脸不认人”, 第四,回民礼数多,汉族最怕有回民亲戚。搞不好,上礼,没吃上饭,挨了揍回来了(亲戚也揍吗?揍!年纪大,推搡两下,小年轻,狠揍!),还不给看伤。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