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双 城 记[连载] -- 谭伯牛
公元2003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讲:“战争已经来临。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是缩短战期的唯一途径。我向你们保证:这不会是一次半途而废的行动,我们可以接受的唯一结果是打败伊拉克。”就战术而言,这段演讲词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缩短战期”,按,此即“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现代诠释,因为,当代国际环境,亦将适用孙子曾经发出的警告:“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今日有所谓联合国者,联合国虽未尝铸金为鼎[126],联合国之轻重则早已被人掂量清楚;联合国之生存状况又颇似借贷度日的周赧王[127],但是,联合国一日不亡,各国终为“诸侯”,不得遽称“天子”。故“诸侯”者,若谓法、德、俄、中诸国也,美虽“强秦”,亦诸侯也;美虽“有智”,亦不得不为“善後”问题大费思量。因此,“缩短战期”,对于美军及其盟友英军来说,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但是,此段演讲词中又强调“可以接受的唯一结果是打败伊拉克”,则似与“缩短战期”之说相矛盾。欲“打败伊拉克”,则或须占领其国全境,或须其国宣告投降。再退一步,亦须“擒贼先擒王”,抓到或干掉其国总统。布什演讲前约一个钟头,盟军实已不宣而战,空袭伊国首都巴格达,是所谓“斩首行动”,即欲以最小的代价――干掉萨达姆――以实现“缩短战期”的目的。据称,宣战后一个月内,虽已开展地面进攻,盟军仍然实施了数十次“斩首”空袭,此亦证明“缩短战期”战略之重点在诛灭“首酋”。但是,“斩首行动”并未奏效,扑克牌上诸位伊拉克高官竟未有死于空袭者。于是,“驰车千驷,革车千乘”,“日费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 [128]。当然,盟军地面作战,一日之费远不止“千金”。更伤脑筋的是,攻城掠地毕竟不像空袭那么轻松,且“文明”战争高树“人权”之帜,不但注意减少己军的伤亡,还需避免误杀平民,作战未免碍手碍脚。然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既“打败伊拉克”又“缩短战期”的目标?若不能“缩短战期”,军民伤亡数量将逐日扩大,由此引发的舆论压力将逐日扩大,由此背负的经济负担亦将逐日扩大,最终纵能“打败伊拉克”,似亦难称胜利。今虽非昔,然“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却是一样。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地面作战一开始,盟军竟下令让各国记者随军报道,甚至批准电视直播,令全球观众大饱眼福,以致有全无心肝、全无见识者称为“战争娱乐化”云云。难道,盟军操有鬼谷神算,早已知道发兵不过一月必将攻陷敌国首都,旋即便可占领伊拉克全境?否则,久战不决,甚至某部因抵抗而战败,前此允诺的随军报道岂不是往自己脸上抹黑?然事实证明,盟军此役,确属一切尽在掌握:敌军毫无抵抗力,己军长驱直入,名城唾手而得,敌国旋踵而破。就事论事,这是一场完美的战争。但是,何以能如此完美?元帅(总统)料敌如神,统将(战区司令)指挥若定,士卒临战奋勇,“粮台”保障有力;这些套话能解释这份完美么?若然,十三年前,布什他爹手持“天子”令箭(联合国决议)、率领各路“诸侯”(三十九国)、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伊拉克,天时、地利、人和更胜于此,怎么就没有迅速取得同样的战果?难道是优生优育,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起孙子于地下,彼必不以为然。孙子会说:这首先是“伐谋”、“伐交”的胜利,“伐兵”、“攻城”,不过虚应故事耳。1991年海湾战争前数月,联合国便决议对伊拉克实施包括石油运输在内的经济制裁、武器禁运及空中封锁;然而这年1月即开战,各种禁止措施的效果未能充分体现。尤为重要的是,此次战役设定目标仅为强制伊拉克接受联合国决议,无条件退出科威特;伊拉克乃于地面战开始两日後宣告服从决议,因此,联军不得不及时停战,直捣黄龙之壮志有所不酬。然则,1991年之战,“伐交”过骤,“伐谋”未周,故“伐兵”虽胜而其效不彰,唯一的收获,不过由各国报销军饷,略有盈馀而已。2003年之战,则不然。对伊制裁、禁运及封锁,已近十三年,伊拉克之国力、军力实大不如前,差不多到了“间其交,使之解散”[129]的地步,其力实已不足一战。这才称得上是有效“伐交”。而1998年12月,美、英以伊拉克不配合武器核查为由,不经联合国批准,突然发起空袭,三日内发射导弹数量竟超过1991年投弹总量。这一次,是“伐兵”:空袭攻击军事和经济目标,进一步削弱伊拉克的国力和军力;也是“伐谋”:此役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美、英首次不经安理会批准而对会员国发动军事攻击,可以视为首次“问鼎之大小轻重焉”[130]。明年,美国、北约再次“问鼎”,不经安理会批准,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至此,联合国之“鼎”,其“大小轻重”,美、英心中有数矣。2001年,911事件发生。其後,不断对伊拉克进行严格的武器核查,联合国报告虽称伊拉克不曾犯禁,而美、英不以为然,坚称伊拉克藏有大规模违禁武器,更称伊拉克与911事件有染,是所谓“邪恶轴心国”。2003年,美、英乃公然宣称毋庸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宣称毋庸授权,较之前此的未经授权,更形嚣张。周天子之鼎,其大小轻重,是不准人问的,偶有敢于问鼎如楚庄王者,当即就应责之以礼、刑之以兵,否则,鼎将不鼎,周社云亡矣。而美、英问鼎至于再三,联合国之沦落可想而知,各国之弱势可想而知,而美、英“伐谋”、“伐交”取得巨大成功,亦可想而知。苏秦联合六国与秦国抗衡,秦国遂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山东;美、英联手,则联合国倒退五十九年,如唐僧诗所谓“还我未生时”也[131]。
“伐谋”、“伐交”介绍完毕,就可以解释2003年之战何以如此完美了。十三年来从未中止的“伐谋”、“伐交”,差不多已将伊拉克的战斗力全部解除,彼已弱不禁风,一推即倒。更狠的是,犹要一口咬定伊拉克藏有连萨达姆亦不知藏于何处的大规模违禁武器,非逼他交出此“莫须有”之物,否则宣战。由此,可以顺理成章将战争目标设定为“打败伊拉克”,而伊拉克再无转圜馀地,不能如上次海湾战争那样,以遵守联合国协议求得苟延之机。开个玩笑,伊拉克那时即算想赶制一批违禁武器缴出充数,时间上也来不及了。而美、英此次作战,明知敌军不堪一击,犹效狮子搏兔,全力以赴,因此,不但速战速决,还为全球观众提供了审美上的享受。于是,我们明白了,最后的轰炸和攻城根本不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战争,是外交上的孤立政策,是十三年的经济制裁,是98年的战略轰炸,是反恐可以先发制人的逻辑演绎,是“邪恶轴心国”的理念创新,是不断试探联合国乃至诸强的底线,而这一切,在宣战以前已经全部结束。3月20日以後的战争,那不是作战,那是作秀。既是作秀,岂能不完美?
如前所说,伯牛述此一战,不过欲效法太平军取势在千里之外的高超笔墨,用伊拉克之役作为深刻、生动的案例,对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之间的关系做一次简介,然後再与读者一道探究:湘军与太平军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诸事上的得失,以及决定最终战局那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胜败之机。
[126] 吾国虽尝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然终非联合国自铸者。且吾国之九鼎,周末已不知所终矣。
[127] 周赧王,周王朝的末代天子,事迹见《史记?周本纪》。《史记索隐》:皇甫谧云周赧王“窃忉逃债,赧然咆愧,故号曰‘赧’”。“窃忉逃债”,即谓赧王财政困难,告贷度日。京剧中有一出《债台记》,说的就是赧王向商人借高利贷的故事。
[129] 《孙子十一家注校理》卷上《谋攻篇》:“其次伐交”;王皙注:“未能全屈敌谋,当且间其交,使之解散。彼交,则事巨敌坚;彼不交,则事小敌脆也”。
[130] 《左传?宣公三年》: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遣王孙满劳师。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131] 此诗作者为王梵志,梵志,唐朝僧人。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迄今已逾五十九年。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双 城 记[连载] 10 谭伯牛 字10008 2004-11-29 23:10:22
双 城 记 [续]
好就两个字,接花。 啊哦 字0 2005-01-01 11:03:35
又从头看了一遍 1 numzero 字2584 2004-12-23 09:44:46
双城记――小池驿[续完] 4 谭伯牛 字4831 2004-12-23 00:24:55
关于第一次“围魏救赵”的决策时间及陈玉成部的角色 1 numzero 字3030 2004-12-23 04:47:24
关于洪秀全对洪仁?\和李秀成的态度 1 numzero 字1671 2004-12-23 02:23:12
🙂【原创】双城记――小池驿[四续] 2 谭伯牛 字6999 2004-12-21 1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