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双 城 记[连载] -- 谭伯牛

共:💬48 🌺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又从头看了一遍

关于洪仁?\之封王,其实说“天国诸人”不满,不如说“天国诸将”更恰当。洪仁?\自己说“及圣诏诏明,又见予登堂论道,侃侃而谈,一切文臣,珍重者无不叹服,乃悉言曰:孔明进而关张不服,韩信将而樊哙有言,此等不足以阻殿下也。予恐军心散乱,具本屡辞,蒙诏:风浪暂腾久自息。予作有《履历》及《天文理势》、《资政新篇》,各皆心服。毕竟武官众口沸腾。。。。。。”又说,“小的见众人不服,原不肯受,伪天王称说,风浪暂腾久自息,于是小的登台受印,对众说了些道理,并把东王的制度从新议论了一回,又把从前的案件批详榜示。众人见小的万人之前谈论无错,就称小的为文曲星。”虽然可能小有夸张,看来还是比较接近实情的,盖太平天国的高级文官中粗通文墨者居多,对洪仁?\心悦诚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倒不完全是因为洪秀全的诏旨,与洪仁?\自己的著作及登台议政的表现也有很大关系。

    

    至其无尺寸之功,一朝骤封王爵及军师,武将心怀怨言,他自己也无从讳言的。不过,即使不上《资政新篇》,议封英王等举,作《天文理势》指出“天历”历法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为天王采纳颁行,也是一件大事,李秀成说他“未建一谋”,多少有些夸张了。此外,李秀成确实不承认洪仁?\拟定了“围魏救赵”之策,但如前文回复所言,李秀成自己说策略的拟定是1860年2月以后的事,则所谓“未建一谋”在时间上应该远早于这一定策。

    

    另外,陈玉成对洪仁?\的态度和李秀成不尽相同,所以有“英王陈玉成弟早见及此,驰书来府,请定章程以救时弊,其所议赏罚之法,致为森严,本军师嘉其忠款,即携原书缮本呈奏,当蒙旨准,并赐御照刻书颁行”。

    

    又:伯牛兄所引的许瑶光提供的“会议纪要”记载芜湖会议“以破杭州,分我兵势”的时间也是咸丰十年,时在正月,即小池驿会战尾声之期,也可见小池役会战非决策的一部份。(至于是否决策于芜湖,尚待商榷。“会议纪要”中李秀成把八年的浦口战役(二解京围)和两浦战役(三解京围)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但这两次战役主要是陈玉成的功劳,可见此书中李有明显的“邀功”迹象,故不能只凭“纪要”的记载判定策略的拟定者是谁)

    

    关于“玉成奉诏回援,赶到天京,恰是秀成自杭返京之时,不太可能是两军的邂逅,而应是此前的约定”,李秀成返京之时恰是与小池驿会战之时,故并无在京之“邂逅”,和春的奏折只是说洪秀全诏令上游将领回援,并未成事实。而李秀成所谓的陈玉成不约而至,指的是小池驿会战结束后的枞阳会议,非天京之会。当然,这不可能是“邂逅”,陈玉成可能是洪仁?\约来的,无论“围魏救赵”的决策人中是否包含洪仁?\,这个决策都得通过洪仁?\上达天王请旨,以及下诏诸将参与,所以洪仁?\肯定是知道的。

    

  PS 以上是假定陈玉成确实“不约而至”,不过真相如何尚不能确定,个人认为陈玉成未必是“不约而至”,因为第一,皖北是陈玉成的封地,陈玉成是皖北的军事的负责人,而且天王早有“外事不决问英王”的诏令,第二,枞阳会议的参加者如陈得才,张潮爵,吴定规等都是陈玉成的部将。很难想象李秀成能不通知陈玉成一声就在陈玉成的地盘上召集陈的部署开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