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要一分為二的看

所謂“为新求新,立论不扎实”的缺點某些論著確實有,但更多的是國內學者酸葡萄心理。論史料紮實,新清史的作者(除了Evelyn Rawski)之外,大多掌握滿文,直接研究滿文檔案甚至蒙文檔案。

哈佛學清史的學生,跟Mark Elliott的要學滿文才能過關。國內各大學搞清史的有幾個有這種要求。

後殖民很正常,國內十分追捧的Frank的《白銀時代》、Pomeranz的《大分流》,R. Bin Wong的《轉變的中國》都有後殖民下對歐洲中心論的批評。要不是後殖民主義,現在何來對荒謬的“普世價值”的抨擊?所謂普世價值,無非是歐洲殖民者對自己血腥發家的裝扮,把自己都不真正具備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口號拿來罵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國內歷史學界反倒是不少人現代化史觀當道,西西河網友反的恐怕應該是國內這幫人。

說到心態浮躁,一次在哈佛旁聽中國手稿傳統學術會議,開會前幾個國內的訪問學者聊天聊個不停,無非是誰剛買一個ipad,誰家大學更有錢。通篇沒人討論一個學術問題,只是問問誰是包弼德,待會可以打招呼。開會後更是無人發言。反正訪問學者回國後只要在系裡放幾個ppt,展示一下照片就夠了。每天接觸的訪問學者,除了旅遊購物,就是把老婆孩子接過來,甚至還有一個人來了一個月就偷偷回上海的。國家現在每年浪費這麼多錢送這些訪問學者過來,真是不值。

上個月參加某國內學術會議,共85篇論文,印的厚厚一大本。恕我直言,其中有價值的不超過十幾篇,剩下的也就是美國大學生本科term paper的水平。可是作者全是國內各大學的副教授以上級學者。每篇論文宣讀完,評論者都是“本著學習的精神”來的,就差鼓掌通過了。至於出版發表,反正一堆論文agency,都是明碼標價。

兄應該是來自國學數典的,“數典樂園”之前常有這方面的討論,兄應該不陌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