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我对袁崇焕的评价 -- 任爱杰

共:💬416 🌺94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袁崇焕是人才,皇太极也不是傻瓜

手握重兵,屯据坚城,卡住了敌人进军的唯一通道,然后坐视敌军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大摇大摆的走过去,既不敢迎击拦截,也不敢尾随猛击,一兵一卒的交战都没有。这居然只叫“犯了战术错误”?!这是连国军最烂的部队都没脸说出口的无耻借口!

赵率教战死、广渠门血战,在你的口中就成了“一兵一卒的交战都没有”?还是你认为打仗的都是大明的兵将,没袁崇焕这督师啥事?

北京保卫战,明军表现很差。问题是哪次北京保卫战明军都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先打过来的时候,全身而退;俺答打过来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又是全身而退。为何如此?明军不堪野战,机动能力又不如游牧民族当然只能是背靠坚城死守。而北京就是最大的坚城。

辽东正面从锦州到宁远再到山海关最后到北京,有千里之遥,明朝当时最大的主力军团就驻扎在此,一路上雄关重重,清军如果能一路强行突破,那早就能直接灭亡明朝了。高第放弃所有关宁要隘,全军退入山海关时,清军都明白自知自己绝不可能直接入关灭明,更何况当时山海关前还有关宁。这与袁崇焕有什么事,没有了他辽东防线是不存在了,还是会削弱到无力抵抗清军入关了?!

崇祯二年前,努尔哈赤还有皇太极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试过绕行蓟镇试图破关呢。为什么到了崇祯二年皇太极敢于全军尽出的行此一招呢?完全是因为袁崇焕的错误策略,正是袁崇焕一手把蒙古部落推到了满清一边,让皇太极不再畏惧千里孤军而入,正是袁崇焕一手瘫痪了东江镇(封锁补给、袭杀毛文龙),让皇太极再无老家后顾之忧,又正是袁崇焕全力违令将粮食卖给了满蒙,让皇太极积蓄到了远征所需的补养,还正是袁崇焕先是抽调走了蓟镇的兵、粮、饷,后又一再压制清军行动情报,才让蓟北天险轻易被破。所有的这些,袁崇焕只要少犯其中任何一条,皇太极的远征就会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甚至因此而导致满清内部的激烈斗争。

答案并不是袁崇焕布置错误,而是此前后金的战略态势不具备实行此事的条件。后金此前是遭到明、蒙古、朝鲜三面合围。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必须解决蒙古和朝鲜问题。

如果皇太极真的要依靠袁崇焕才能实行战略迂回,那皇太极也太没用了。皇太极要实行这个战略迂回,要考虑到两个问题:

一,蒙古诸部是否愿意合作?二,出兵后,明朝会不会从辽东侧翼攻击?

对于第一个问题,您认为是袁崇焕把蒙古推到后金一方。那么皇太极即位后几次三番征伐蒙古算啥?当时蒙古诸部虽然有一些和后金结盟,但大多还是持敌视或不合作态度。于是皇太极于天聪二年二月亲征蒙古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此后又多次用兵,最后在十月彻底平定,打开了通往明朝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血战,您认为蒙古诸部会乖乖把自己绑到皇太极的战车上?

对于第二个问题,皇太极甚至比对解决蒙古问题还要看重。刚一上台就派兵进攻朝鲜和皮岛。朝鲜不堪一击,您所看重的东江毛帅更是一击也不堪。于是这个问题就此解决。皇太极由此知道朝鲜和东江镇外强中干,此后对朝鲜和东江毛帅的防备不过是“命留满洲兵一千、蒙古兵二千防义州,满洲兵三百、蒙古兵一千防镇江城。”而已。

袁崇焕是人才,皇太极也不是傻瓜。既然已经打开了通路,解决了后顾之忧,他又何必与袁在辽东死磕?绕道入关自此水到渠成。

而袁此后入援血战连场,堵截不利当然最多是战术错误。谈不上纵敌不纵敌。

而皇太极顿兵北京城下,最后退去。对于明朝来说,虽然损失惨重,但亡羊补牢,犹为晚也。但崇祯的反应却是愚蠢无比得杀袁崇焕泄愤。好吧,杀了袁崇焕,孙承宗还在,此后还有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大臣名将一点也不少,怎么皇太极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数次入口,最后一直打到山东?

这些败仗,怎么不见崇祯杀个把大臣了?怎么就没人指责“布置失败”了?

指责袁崇焕很容易。袁崇焕也不是没有毛病。袁崇焕一样搞路线斗争,杀人不眨眼。但是把袁崇焕和汪精卫相提并论是在往袁崇焕身上泼污水了。汪所作的是通敌卖国(顺便说一句,给毛文龙翻案最力的罗振玉也是大汉奸),而袁崇焕最后却是忠心报国,却成了皇帝和党争的牺牲品。

这么一个人,连满清所编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而袁到了某些人的嘴里就成了明朝败亡的大罪人。真是连乾隆的见识都不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