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黑鹰直升机与奥的斯电梯 -- 老顽童

共:💬44 🌺1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也来说说联合科技在中国的另一大企业,开利空调吧

我也来说说联合科技在中国的另一大企业,开利空调(Carrier)吧。

一说起空调,一般人都会联想起家用窗式或分体空调,开利的长项不在此,他在中国销售最多的是他的Chiller冷冻机组和风机盘管(即中央空调系统)。

90年代初的时候,开利中国的总部是在香港,当时上海合众开利(生产30系列活塞式冷冻机和19系列离心式冷冻机)和上海通惠开利(只生产风机盘管)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还很小,大多数设备都是从香港进口的,所以那时香港开利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为此还专门在深圳开办了一家售后维修服务公司,和深圳物业公司合资的,专门负责全国的售后业务,最初的总经理是新加坡人,鼻孔朝天,一幅很牛的样子,喜欢喷SINGLISH,言必及我在国外的时候如何如何...,后来接替他的另一个香港副经理也是哪样,喜欢臭显摆,据说是香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个嘴皮功夫厉害的架子货,没什么大本事。尽管很烦这些港方的管理人员,但那时候开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真是高,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不像otis,好歹还有日本的三菱和他竞争。当时国内上档次的涉外酒店,高楼和外资企业大多都用它的产品。上海的华亭宾馆,假日酒店,施贵宝药厂,广州的P&G,白云宾馆,国际大厦,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用户实在是太多,都数不过来,水涨船高,深圳的这家开利服务公司的业务量也大涨,我刚进那家公司的时候是90年代初,只记得当时一个月里有大半月要在外面出差,刚进公司的第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加上出差补助竟然有3000多元,把我兴奋坏了,那可是在90年代初啊。生意好,自然就会有利益上的冲突,中方很快就和港方有了矛盾,毕竟是自己地盘,中方的经理把港方的经理挤到了广州花园酒店自己开办事处,成了个光杆司令,但即便如此他还能混的滋润非常,让人感叹香港的腾飞固然有个人努力的因素在内,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背靠大陆,有这么个大市场,在开放初期都靠着香港这个中介,香港人想不发达都难。

95年左右的时候,开利中国总部迁到了上海,香港开利的国内业务逐渐萎缩了,合众开利和通惠开利的国产产品开始占据市场,不过尽管说是国产,但主要配件都需要进口。 97-98年的时候去过合众开利的厂(就在杨浦区双阳支路上),那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合众厂基本就是在干组装的活,核心部件都是运过来的,自己生产不了,或许也可能是因为外方不让生产的缘故吧,相比较通惠开利的国产化要高些,当然这和他们生产的产品有关,通风盘管的生产难度毕竟要比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难度要小很多。在合众开利还有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就是他的外方总经理专门运进来一辆BENTLEY当他的座驾,还有专人维护,在90年代的中国,即便在上海,我想BENTLEY还是比较少见的。

再后来,York (约克),Trane(特灵) 这两个美国牌子也进入中国市场了,日本的大金也想分一杯羹 (不过他家产品还是家用的强,商用的比较弱),国产的远大机组也崭露头角,不过他家的产品单一,只有溴化铝制冷机组,不像开利的产品线比较齐全,离心的,活塞的,螺杆的,溴化铝的全有,从主机到末端一应俱全。

至于香港开利,后来就基本上退出中国市场,龟缩在华南和香港一角了,早些年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其实这和香港的大环境一样,早些年的发展全依赖于大陆的庞大市场,当大陆能够自己发展壮大的时候,香港的衰退是必然的。只可惜有些港人似乎还是沉湎于往日的荣光之中,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往往还视大陆为蛮荒落后之地,情绪中常带些莫名的骄傲和自大,想想真是有些可笑和可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