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疯狂之河(哲理短剧) -- 江城孤舟

共:💬19 🌺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两拨人的思维活动都各自体现自洽、完整则更好。

如果两拨人的思维活动都各自体现自洽、完整则更好。

否则读者容易给某拨人做个判定,从而削弱中心思想的表达。

包含多个个体的系统中,个体的属性有所不同。 将本文所述系统简化到,王、后、河所组成的系统。 王、后是同质的个体。 他们可以做为判断的主体--即判断的发出者,也可作为判断的客体--既被判断者。 河只能作为判断的客体出现。 根据判断中主客体的性质不同, 在这个简化系统中有三类判断。

第一类: 共同判断类, 王认为,河存在。 后认为,河存在。

第二类: 差异判断类, 王认为,河有毒。 后认为,河无毒。

第三类: 相互判断类, 王认为,后疯了。 后认为,王疯了。

第一类和第二类判断同质,有转化的可能。

相互判断的相对性及不可靠性,在这个短剧中揭示得很充分。 但是最后用人数的多少来做终极判定、解决冲突,使得思考没有被充分地展开。 而且这类答案对势均系统不适用。

相互判断的冲突,归根到底来源于差异判断的冲突。 解决方案只可能是从共同判断出发,经合理推导,将差异判断解决,转变成共同判断。从而消除相互判断中的矛盾。

常见的问题是用相互类判断来解决相互类判断中矛盾,这是认识论上的缺陷。 对差异性判断无法解决,转换成共识。 这部分既可能包含利益冲突带来的欺骗,抵赖,阻挠形成共识, 也可能包含根本性的区别, 也就是信的区别。

一切差异性判断的矛盾,归根到底都来自于第一类个体间信的差别。 此题无解。 本剧中简化后就是,你信河有毒还是无毒。

理性的个体,应该避开相互性判断的纠缠。从共识出发,以理性为通道,判断共识是否能形成。 如果不能形成,要找到矛盾的原因究竟是利益的冲突,还是信仰的冲突。

如果本剧可以展开深入到共识形成的困难, 利益导致的罪恶, 对自身行为、思考方式的根基--信的不了解... 会更有看头。

当然本剧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理解成,王认识到了信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选择了屈服。 但王、后的思维方式都没有体现出前述的理性,所以他们有可能要面对王喝了河水后,王、后仍然不一致的问题。

:

半疯比全疯更可怕。 因为没疯的那部分会以本部分的正常为证据,来论证自身另一部分没疯。

所以本体意识是很强的一个假设。假设了构成自身的一堆物质,这堆物质运行,互动是融洽一致的。

半疯的个体有没有呢? 不仅有,而且常见。 比方说我们的社会, 如果将它看做一个个体。 它就是常态半疯的。 部分与部分之间观念、行为...经常性不一致。

怎么办? 凉拌! 世界就是世界的那个样子。

这么看来,半疯也不可怕,而是常态。 同一个人,出门前要买醋,出门后打酱油,不也是常态吗? 由胼胝体割裂带来的特殊感受就更不用提了。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