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藏情话(一)作者: 听泉煮茶 -- 宁子

共:💬11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藏情话(二)

梦回西藏――藏上江南

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全在于它的“纯”。天纯纯的,山纯纯的,草原纯纯的,人纯纯的。天然去雕琢在这里才有最原始的诠释,将神圣与原始揉和得如此和谐恐怕也唯有西藏了。

西藏人文景观尽在庙宇,自然风光以林芝为美,所以我们选择了林芝。

拉萨到林芝的路全是柏油路,是去年才修建完成的,也是西藏最好的公路。从拉萨出发6小时左右便可到达林芝首府八一镇。汽车往东开出拉萨,拐上拉萨河岸,我们向着藏上江南出发了。西藏的南面站立着喜玛拉雅山脉,来自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全给挡在山的那一端,只留了一个大峡谷成为气流进出的通道,也使位于大峡谷前端的林芝地区最早最长地享受湿润气流的影响,最终成为藏上江南。

拉萨河谷在五月里还甚少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植被干枯,暗红的荆棘随处可见,而地里,戴着红花的牦牛已经忙开春耕了,穿红戴绿的牦牛在藏人的吆喝声中把冬天赶走。拉萨河谷是主要的产粮区,许多牧民都过着半牧半耕的生活,村庄也明显地比林芝多和大。拉萨河谷的民居基本都是石头砌起来的,刷着白灰,屋顶装饰着牛、羊头和经幡,经幡在寒风里翻卷着,就如藏民一遍遍的颂经声。民居的外墙壁上贴着一个个圆圆的牛屎饼,风干以后是藏民一年的燃料。自然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在林芝,木材和石头合建的房子要漂亮得多,雕花的窗,描画的墙,围墙上储着一捆捆的木材,不见了经幡,多了路上的朝圣者、山上的转山人。

五月的西藏,天气变化很大。在拉萨还是风和日丽,走上甘丹寺的时候看到远处的云开始涌动翻滚,及至下得山来,车窗外便开始见有细细的雨珠子飘过,没走几步,雪白的冰雹似仙女打翻了宝盒,白色珍珠在车前方的黑色路面一直跳动着。一些藏族的小孩从地里往家的方向跑,冻得黑红的脸在寒风中灿烂地笑着;藏民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好象不知道下冰雹似的,慢慢走着,就如对待人生的任何变故,都是平常待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路感觉是一直向上走的,海拔越来越高。植物越来越低,都是暗红的荆棘,村庄已经不见了,山边一条小溪一直在哗拉拉奔流,那是米拉雪山的雪水,向西流进拉萨河。海拔5280米的米拉山口飘着雪花迎接我们,皑皑白雪,茫茫高原,在这里,居然也有放牧的藏民把牦牛皮制作的帐篷安在这里,牦牛在雪地里找寻着雪下的草根,高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坚强。藏族司机扎西师傅把车停在山口标志碑前,从暖暖的车里出来,一阵阵强劲的风雪袭来,高原的雪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眩昏中只见扎西跑到经幡围绕的山上,把经幡整理了一下,又把一些周围的垃圾收拾了拿到远处去,心里不禁对师傅肃然起敬。

以米拉雪山为界,米拉雪山西侧奔流的是拉萨河,东侧奔流的是尼阳河,属于林芝地区,一山之隔,风景各异。拐过米拉雪山山口,林芝就呈现在眼前,一道翡翠玉带在车边蜿蜒而去,尼阳河飞花翠玉,一派江南景色,让人感觉一下子从冬天走进春天,看那河中的一块巨石,如天外飞来之神石,这就是屹立在急流中的“中流砥柱”。河道的湿地上,几匹马儿在悠闲吃草,全然不顾周围的人声车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轻轻的风,绿绿的树,柔柔的水,绒绒的雪,紫紫的山……我以为香格里拉也不过如此吧?

河道渐行渐宽,视野渐渐开阔,宝蓝色的天幕下是洁白的雪山,河水在高原紫外线的照射下清澈见底,河中央的灌木丛墨绿的墨绿,金黄的金黄,尼阳河就这样一路跟着我们走到“八一”镇,再往前走几公里就到两江汇合处,雨季还没到来,河中的沙丘把河水分成一道道、一汪汪的“海子”,沙丘上长满了植物,近处的暗红,中间的金黄,远处山边的翠绿。尼阳河边冲积平原的田地里,青稞苗已长半尺高,绿油油的原野一望无际。雅鲁藏布江和尼阳河在这里汇合,就如外来文明和本地文明的千万次撞击,最后汇合成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汹涌东去……

林芝地区只有十六万人口,因为是广东和福建援建的地区,从跨上林芝那一刻起就感到非常地亲切,路边不时可见“广东某某单位援建”的标牌,到了“八一”镇,简直如同进了广东和福建合建的城镇,福建甚至把闽式的亭台楼阁也搬到“八一”的公园里来,这里都是现代的建筑,不是亲眼所见,你是想象不到在西藏,居然有这样现代的市镇的。“八一”原来是一个军事驻地,现在是林芝首府。镇上的路基本都按照援建的省市来起名,如广州大道、深圳大道、汕头大道等,还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条香港街一条澳门街,是纪念香港、澳门回归而建。香港街都是小商铺,扩音器的叫卖声和电视音乐VCD混合在一起,一些卖特产的商铺也夹杂期间;澳门街则主要是一些OK房、酒巴等娱乐场所。行走在八一大街上的大部分都是汉人。

在“八一”我们听到了亲切的乡音,还认识了一班广东老乡,都是援藏的干部,援藏的生活虽然苦,但是苦中有乐,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来高原圆梦的。有一个甚至是因为送干部进来援藏,一踏进西藏便被高原征服了,回去后马上报名也到了高原。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位援藏医生,一个谈起西藏便两眼发亮、眉飞色舞,一说起林芝便如数家珍的安徽姑娘,一个跟着探险队进去大峡谷的女性,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进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

“八一”四面环山,早上起来打开门,眼前就是一座座的雪山,站在林芝宾馆大门口,对面就是老虎山,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见到山上岩石自然形成的“老虎图”。正是高原雨季,“八一”天天都在下雨,但雨大多是晚上下的,晚上才见雨下得一塌糊涂,早上起来已是阳光普照,还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

在林芝有一种说法,就是来林芝一定要去鲁朗,而去了鲁朗想去波密,去了波密想去察隅,去了察隅想去墨脱,美景使人总是这样毫不犹豫地追逐而去,就如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但是由于雨季塌方和时间限制,我们只去了鲁朗,据说要十月以后去其他地方最好,特别是墨脱。

“八一”镇被春天刚出芽的柳树包围着,四月底的桃花节刚过,路上的野桃树有两个人合抱这么大,桃花凋谢了,只留下一些对于桃花的遐想。高原的树木长得慢,这么大的树木一般都超过百年,据说夏天来的时候,这里的野桃随便摘,秋天来的时候,这里的核桃随便吃,带着这些遐想,遥望远方鲁朗的云海,我们在春的嫩绿里穿行。

鲁朗以云海、雾凇、原始森林和被誉为东方瑞士的森林草甸出名。山路在细雨中泥泞不堪,汽车挂着一档行驶,窗外就是那挂着云的山,鲁朗的云海是飘在半山腰的,露出一树树的松树和一个拉着一个的雪山,手拉手的雪山浮在云端上,云里若隐若现是山的影子,一些的翠绿,一些的金黄。看!是一座玫瑰红的山!不知道是什么植物把山变成彩的?云涌过来了,山突然躲起来,崎岖的路使车激烈地晃动着,一阵藏人的声音传进耳朵,探出窗外一看,原来是一群转山人生起了炊烟,在做暂时的休整,今年是马年,转神山一圈等于平时转13圈,藏人见到我们都扬起手打招呼,寂静的山谷,即刻洋溢着热情和温馨。

下雪了,洁白晶莹的雪花飘进车里,用手抓着,溶了,就扯开衣服装着,为的是让雪停在眼前久一点,想好好地看它――这个洁白的精灵。想起那年为了看雪去东北,却只看到地上的积雪,城市里的雪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高原的雪,捧在手里都可以看到手中的静脉,落在松树上落在路边的灌木丛中,烟雾迷蒙。鲁朗是原始森林的海洋,原始森林的象征:浅绿色的松裸就那样轻纱似的挂在松树的枝桠上,缠缠绕绕,,在风中与雪花一起飘逸飞扬。

雪越下越大,象扯碎了棉絮;路也越走越高,山里成了一片灰白灰白的世界。汽车拐进一个山谷,山谷里视野开阔,全是松树,山上是满山满山的大叶杜鹃,山下有些杜鹃花已经开放了,粉红色的,在雪地里分外娇嫩,五月底就是林芝的杜鹃花节,再过一月左右,这里将是漫山遍野的野杜鹃,就算是现在,那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和雪山美景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刚刚还是白茫茫一片,山上的岩石下挂满了冰凌,转过山头,眼前豁然开朗:对面南加巴瓦峰耸立在群山之颠,尖尖的峰顶被云遮盖了一半,多少登山英雄的期盼啊至今她还是一个处女峰,山峰险峻是一个原因更主要是气候变化非常快,当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队员其实已经到达山顶,就是由于天气突变全军覆没,永远留在了雪山之上。世界上三个处女峰之一就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接见我们。

墨绿色的山是原始森林,树林之间隐约可见一块块的高原草甸,森林草原在阳光里放歌。音律似的围栏围着一畹畹的青菜,牛羊则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头上戴着木架的藏猪小巧的身体灵活地闪在围栏周围,一拱一拱地撞到围栏便掉转方向,见到人跑得比兔子还快!跟平原上懒散又臃肿的猪根本就不一样。鲁朗镇就十几间屋子,坐落在森林草甸和雪山之间,一间卫生所,两间饭馆,剩下的几间关着门。牧民的房子都搭建在山坡上,隐藏于森林间。在高原雪山的深处孕育着一块人类理想的乐园。西藏的朋友说,去过欧洲的人都说,鲁朗便是中国的瑞士,我想,西藏的鲁朗便是鲁朗,那里也不能代替的!

鲁朗盛产手掌参,一种白色如小小手掌似的植物根部,据说营养丰富,用来炖鸡非常补身子。在鲁朗,我们吃到了这辈子味道最好的鸡汤:石锅鸡。石锅是从墨脱背出来的,墨脱的石锅以耐用出名,别的地方出的石锅用一阵就裂开了。这些石锅有7、8公分厚,长期浸溺在油里,不见了原来的灰色。吃正宗的石锅鸡要先用高压锅把鸡、手掌参和各种菌类煮过,再放石锅里慢慢炖几个小时。踏进小镇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味,令人胃口大开!

回来的路上,太阳出来了,早上落在松树上的雪消融了,鲁朗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面目,怪不得援藏的安徽姑娘说,只要能逮住机会她便会来鲁朗,来多少次都有新收获,因为鲁朗就如川剧里的变脸,一天都有如此多的变化,走一天可以穿越四季,更不用说一年了。

林芝就是一个可以瞬间穿越几千年的地方。地上才见裸子植物蕨菜,抬头又见千年古柏。刚在八一感叹现代建筑,到村子里又被千年古堡所折服(类似羌族的碉楼,路边的指示牌写着:千年古堡?一些藏民站在古堡下面晒太阳,跟古老的雪山、古堡组成一幅图画,藏民一见我们都围过来看,大概很少人来到这里,但是一见我们掏出相机都躲开了,也许怕相机把他们的灵魂拍走了吧)。林芝,还有许多美景我们还没看到,还有许多遐想吸引我们重来。

在林芝,我学会了不用选景的拍摄。把相机对着窗外,按动快门,便是一张满意的照片。刚踏上林芝时的激动,扎西师傅看了都笑:有你拍的,拍不完。是啊,林芝的风景是拍不完,是要用心去装回来的。

林芝,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