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藏情话(一)作者: 听泉煮茶 -- 宁子

共:💬1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西藏情话(一)作者: 听泉煮茶

前记:2002年五一,我终于踏上了西藏这片土地,圆了多年的梦,去之前的神秘,回来后的挂念,从没有一次旅行使我如此的激动和期盼,也从没有如此的没有计划和忙乱:走之前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与朋友和旅行社交谈中得到的知识,都不能确定一条确切的路线,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说:拉萨、日喀则、山南看藏传佛教,林芝欣赏风景,阿里是无人区,非常艰苦,我们只有8天的时间,也不知道去高原能不能适应。最后,只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西藏,我终于要走近你,感受你的气息了!

此次的路线:拉萨――日喀则――林芝(八一镇)――鲁朗――拉萨

西藏,一个总与神秘、圣洁、高贵、雄伟联系在一起的名字。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对西藏就有一份日益加深的向往,一份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怀。以至于回来一段时间了,一直沉浸在西藏的回味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每天听的是西藏带回来的歌曲,看的是西藏的照片买回来的书,谈的是西藏的话题,回味的是西藏酥油茶的香味,讲不完的西藏风情话,人说,去过西藏的人都会有西藏情结,每天,我们都在梦中约会……

梦回西藏――藏传佛教

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全在于它的诚。在这片几乎全民信教的土地上,佛教伴随着人的一生,主宰着人的一生,藏民可能是世界上最虔诚的佛教信徒。诚,你去看藏民的眼睛就可以了,从眼睛里可以看到诚的根源。

在西藏,藏传佛教主要有噶当派即后来的格鲁派(黄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宁玛派(红教)以及在印度佛教传进来之前存在的苯教。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黄教,宗教领袖达赖、班禅都属于黄教,他们统领了前藏后藏的宗教事务。达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无量光佛的化身,在佛教里班禅的地位要比达赖高,而在藏民的心里,达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黄教在西藏有许多的寺庙,前藏的代表主要是在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后藏的代表是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我眼里,西藏大大小小的喇嘛寺庙都大同小异的,寺庙一般都建在山上,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几乎所有的黄教喇嘛寺都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和黄教的改革者宗喀巴大师。藏民把神供奉在高高的山上,无论在心里还是在现实中,神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西藏的庙宇曾经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还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庙宇就记载着一段西藏地方的发展史,也是一座座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

寺庙是财富的聚集地――据说,布达拉宫的财富可以买8个上海。藏民倾其所有来减轻自己今生的罪孽,换取来生的幸福,成就了藏传佛教寺庙的辉煌。想知道寺庙有多辉煌吗?看它的金顶吧,看它的佛塔吧,看它的壁画吧,看它的佛像吧,看它的藏经吧!在金碧辉煌的神殿下面跪着的是衣着非常朴素的藏民。

寺庙是艺术中心――建筑,壁画,雕刻,唐卡……应有尽有,藏式建筑以寺庙为代表,寺里的建筑分红色建筑和白色建筑,红色建筑供奉着佛祖和安放达赖、班禅或大师灵塔,白色建筑是喇嘛的住所。红色建筑极尽豪华,顶上装饰着鎏金法轮、鎏金宝鼎和双鹿法轮等,法轮装饰是五世喇嘛以后才有的,表示藏族政教合一。壁画有佛教故事,也有民风民情,用藏青和藏蓝,还有艳丽的金和红,把寺庙的墙壁变成一轴轴画卷,除了欣赏绘画艺术,还可以看到藏族先祖繁衍的历史、佛教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生根、以至成为精神主宰的过程,这里已经成为历史的长廊。

寺庙是科学文化中心――过去,喇嘛是文化科学的掌握者,藏历,哲学,文字,医学,天文等等,都起于寺里的喇嘛。就算是现在,喇嘛在修行过程中除了学习佛教理论以外,还要学习哲学,藏医学,语言(包括藏语汉语英语)等,藏民许多事务,生老病死都愿意找喇嘛。

在布达拉宫,我看到了这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唐卡。我惊叹于藏民的精湛技艺,一张唐卡可以覆盖整个的布达拉宫!用各种颜色的丝绸缝制而成的唐卡就躺在那里,好多的人,有几十个吧,在阳光底下正一针一线地修补着裂缝,用手上的丝线绣着心中的佛像,阳光下,佛祖露出了笑容,我相信所有的人,包括修补的藏民、朝拜的香客、旅游者那时都沐浴在佛光之中。唐卡半卷着,露出来的只是三分之一,但是已足以覆盖半个足球场了,修好的唐卡在展佛节将展示在信徒面前。

布达拉,是普陀罗的译音,意识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是雪域高原最壮观最雄伟的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五世达赖的灵塔是这个宫殿最宏伟的建筑,只是黄金就用去了十一万两。这里还是万国艺术展览馆,多少年以来各国来往的见证――佛像、各种艺术品在布达拉宫都保存完好,布达拉宫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艺术品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除了自然以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的布达拉宫至今保持着它的辉煌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布达拉宫的人都会被这里的极尽豪华而震撼。

布达拉宫是达赖的冬宫,罗布林卡是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的达达明久颇章的墙壁上有藏族起源和松赞干布生平等精美的壁画共301幅,整个罗布林卡感觉上更象一个公园,高原上的人工湖泛着银光,藏人三三两两在这里休息,雪顿节来这里恐怕才更有意思。

在甘丹寺,雄鹰盘旋在蓝天上,鹰和神明一起俯瞰着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远远的雪山折射回来的阳光照着甘丹寺,拉萨河谷尽收眼底,带点紫色的山和黄色的土地在春天的和风里湿润起来,不久,这里就会渐见绿色了。甘丹寺是黄教在拉萨修建的第一个寺庙,离拉萨约三四十公里,非常有名,建在高高的山上,气势磅礴,在鼎盛时期其规模是布达拉宫的三倍,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肉身就存放在这里。

在扎什伦布寺,喇嘛导游给我们讲佛讲经讲自己的修炼,他算是见多识广的喇嘛了,显宗已经修完现在正修密宗,会藏语汉语英语,去过几次北京,对雍和宫非常熟悉。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位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强巴佛(即未来佛),据说强巴佛在一千年以后将取代释迦牟尼佛的地位。扎什伦布寺还是一个佛学院,僧人在这里可以学习显宗和密宗,据说最精彩的是每年激烈的辩经场面。拐过一个墙角,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经堂外面的小院子里,红色靴子扔了一地,一堆一堆的,真的不知道他们诵完经出来,是怎样辨认自己的靴子的?乍一见,还以为是喇嘛在晒靴子呢。

日喀则海拔比拉萨还高,有人说,日喀则才是真正的日光城,接近四千米的高度,不要说对初来乍到的我们,喇嘛导游一边走一边讲解也气喘嘘嘘的,刚下飞机的我们,在扎什伦布寺初次尝到了头疼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在大昭寺,酥油灯一排排燃着藏人的希望。寺里有佛教里非常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这是文成公主当时嫁给松赞干布带来的嫁妆。据说,释迦牟尼传世的等身像共三尊,16岁、12岁、8岁各一尊,16岁等身像存于印度,在战争中被沉于海底,8岁等身像由尼泊尔赤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带进西藏,现存于小昭寺,但据说也破损了。可见这尊12岁等身像的地位,见像如见佛啊。

走进大昭寺前的广场,远远地就见到寺顶上有许多妇女在唱歌,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似的东西敲打着地面,身体则随着节奏轻轻摇动,开始还以为是藏民在工余的自娱自乐,后来才知道那也是宗教活动之一。整个大昭寺和外面的八廊街是拉萨以至于西藏最热闹的地方,那里到处可见来自各地磕长头的人们,寺前的青石板如今已是坑坑洼洼,那是藏民每天磕拜形成的,光滑异常。大昭寺的“囊廊”(转经回廊)是藏民转经最核心的路线,外面一层的转经路线是八廊街,最外面的转经路线是老城区。每天,藏民先到大昭寺给佛祖行等身长头礼,然后一手持转经筒,一手拿佛珠,口中咏诵着“俺嘛呢叭咪轰 ”六字真言,围绕转经路线,用自己的脚和诚心,靠佛的力量,去取得正果。

在林芝,我们看到了这次西藏之行唯一的一个红教寺庙。进去喇嘛岭根本就没有路,三凌吉普在爬山涉水又转进一个小村庄后才到达。林芝这个地方在藏人看来是属于瘴气非常重的地方,不利于经书的存放,所以,这里的寺庙比较少,喇嘛岭的红教寺庙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跟前藏后藏的黄教喇嘛寺不同的是,它是藏传佛教里继承苯教文化最多的一个派别,崇尚自然。喇嘛岭红教寺庙是性崇拜。这个寺的活佛已经八十二岁了,但是很精神,原来是一个农学院的教授,后来才修行成活佛。活佛平时很少出来,那天林芝地区的领导刚好来跟他商量修路和办旅游节的事,所以我们也沾光见到活佛,并接受活佛的祝福,当活佛的额头和我的额头碰在一起的时候,当活佛把哈达挂在我的脖子上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把祝福带回来,也把我们的祝福留下,愿这片土地和人民永远如此美好。

可以看出,就算是今天,喇嘛寺庙在藏民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政教合一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

在西藏,佛教无处不在。他存在于圣山圣湖,存在于雪山上的五色经幡,存在于路旁的玛尼堆,更存在于藏民的心里。财富算什么?名利又算什么?这一路,我们无论在城市里还是行走在路上,都会见到磕长头的人们,他(她)们有的衣裳褴褛,有的从青海、新疆来,……短则三两月,长则一两年,五体投地一路向着拉萨,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进。只有高原才能涵生出如此独特而纯粹的文化,高原吸引着人们眼光的,岂止是风光如画这么简单? 来高原吧,如果你踏上这片土地,就会理解藏人的虔诚和信念的来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