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川峡四路 零 -- 一一一一一一一

共:💬13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川峡四路 二

是个大坑就总会有人往下跳的。

上一节说到,大自然的沧海桑田,神奇地在今天中国的西南腹地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只是

,这个坑么,千万年来就一直寂寞在在那里孤芳自赏,一会千里波涛,一会儿雄奇险秀,一会

阴雨绵绵,一会儿天崩地裂(都是有地质学上的记录的)。。。直到有那么一天,几乎同时(

大尺度上的同时),有那么两群人,一不小心地从两个方向一头栽了进来。也正因为是从这么

两个不同的方向跳进来,所以这两群人就不由自主地承继了这么两个方向的坑的不同特质。所

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从深坑东边跳进来的,是被激流湍进的长长江水弄湿了脚下的草

鞋,被缥缈神秘的巫山云雾弄潮了身上的麻衣。而那群从大坑西北栽进来的人群呢,他们喝的

洗的,是冰冷刺骨的雪山冰川水,他们所追逐拥抱的,是欢快而跳脱的山涧溪流,慷慨却又

暴虐的滔滔江河。

关于这么两群人的跳坑过程,正规的史书上记载的只鳞半爪。所有的记载,其实都是当初这么

两群人的前辈后裔,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亲戚友朋,通过耳口相传,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直到哪

一天,被某些想继续挖坑的人记录下来,成为写在纸面上,留给后人的历史。其实,这么两群

人的直接血统后裔已经早就几乎没有了。比如俺,与他们相关联的,不过就是出生并成长在四

五千年前他们曾经待过的那个大坑里边而已。但是奇怪的是,或许真的是因为那个坑的缘故,

又或许原本,现在我们的血液里边就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偶在心底里边,总是会

把他们的一切,看作自己人文传承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源头。

言规正传,一切都从我们的祖先说起。

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么?答案很多的,成百上千的专家教授们花着成

万上亿的国家经费在不停地争论吵架。其中一个我比较信服的观点是,在若干若干年以前,有

四支队伍,分别在他们悠长而漫漫的人生迁徙生涯中,不经意地指向一个地方,或者是同时

,或者是有先有后,在那里碰头了。这么四群人就是,从西边,先后在现在的甘肃南部,陕

西西部,东部,河南西部留下了明显痕迹的一群人,嗯,西边来的氐羌,西氐羌。从南边,先

后在现在的江汉平原,巫山汉水一带留下明显痕迹的一群人,渡过了长江,来到了黄河边,这

群人,是南方来的苗蛮,南苗蛮。还有,就是从海边,福建,浙江,上海一带一直到山东这

么一步步打鱼种稻谷到黄河边的,恩,东边来的夷越,东夷越。最后着这群人,是通过一望

无垠,天苍苍,野茫茫的北方大草原,一路赶着牛羊,而在当今的内蒙,辽宁西部一带留下

痕迹的人群,嗯,北方冷,南方暖和,就从北方来的戎狄,北戎狄。

四方汇聚,逐鹿中原。

当然,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有从东到西跑得兴起,跑过头了的,也免不了有在跨过黄河后,打

不赢对方抢不到地盘,又被逼着往回转的,更有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大家相互通婚哈哈哈的,总

归一句话,被卷进去又留在中原了的,后来被叫做华夏。不管什么原因没有能够留在中原的,

就继续作氐羌,作苗蛮,作夷越,做戎狄。直到后来,成为北胡南越。关于这一点,我强烈推

荐大家去看李葆嘉先生的中国语的历史与历史的中国语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220dd01009pe3.html

---------------------------------------

这是俺非常喜欢的一个观点。

休息一下。继续。

其实,每一群人在他们的漫漫人生旅途中都不是只有一个方向的。比如说,东边的夷越,就很

有一些继续向北向东,渡海当今天的韩国人日本人的祖先去了。还有些北方或东方的人更是继

续往北往东投奔新大陆,去做印第安人去了。据说还有一些跑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去当幸福的毛

利人去了。西边的氐羌,和南边的苗蛮,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中以一部分人,跳进了我们

的那个大坑里边去了。

先说氐羌。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

黄帝娶嫘祖,生二子,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

山氏女曰昌仆,生鬲阳。。。黄帝崩。。。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

有人考证,江水即今四川岷江上游一段之古称,若水即今雅砻江。姑且不论真假,但至少,昌

意娶蜀山氏女应该错不了的。(也有人说,错啦,不是江水,是沫水,若水,也不在现在的岷

山脚下,而是在现在的河南。所以说是有很多争吵的)。

那么,蜀山氏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蜀?据说文解释,蜀,就是葵(桑)中虫的意思,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野蚕。因山多蜀,所以称蜀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便称为蜀山氏。而黄帝的正妃是西

陵氏女嫘祖,传说正是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同前,有人认为蜀山在河南)

而晋人常璩编纂华阳国志·蜀志里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

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子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

焉。这其实是记录前人的说法,或者说,是道听途说的而已。但是姑且从这些道听途说出发,看

看耳口相传的故事里边,当初的蜀人是如何跳进坑的吧。

先来梳理一下时间的坐标。以中原的时间系为参照,黄帝,颛顼,。。。大禹,如此到了夏商。

前文说过,大禹在当今的大坑西北边缘还有着集体的记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从西北进入大

坑的人们,在夏、商、周的时候,基本和进入中原的他们的同宗兄弟是大致同步的。而其中,最

为有意义的一段史实被参合进中原的氐羌人记录了下来,那就是武王伐纣的时候,被称作周的那

一支氐羌人,串通了他们远方的堂兄弟,其中就有在西蜀的氐羌人,一起去讨伐东边的夷越人(

商属夷越大概是没有错的)。华阳国志记述,武王伐纣,蜀与焉。西周经典,尚书,牧誓里记述,

--------------------------------------------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塚君御事,司徒、司鄧、

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称尔戈,比

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

同样,当中原的西周衰落东迁洛邑,王室衰微的时候,占大坑里边幸福生活的蜀人便

--------------------------------------------

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

纵目人冢也。。。

--------------------------------------------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目纵。在1986年的大坑西北边缘的现今广汉,一个叫三星堆的地方,被

挖了两个很深的小坑,从里边取出来上千件珍贵文物,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其中,有

数量众多,珍贵奇特的青铜面具,夸张,而且是极度夸张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突出眼眶的眼球,很

多近乎圆柱形。而在从西北跳进大坑的路上,正是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

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直到近代,此地仍是严重缺碘、自然灾害频繁,甲亢病流行的地区

。我们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好像缺碘是会引起大脖子病的,而甲

亢是由情绪激动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这群人跳进大坑了以后,后来就在坑里边称王了。

现在把我们的目光转到大坑的东边。

相比起西北的跳坑人和中原的氐羌铁的兄弟关系,从东边跳进来的巴人与中原的关系就显得有那

么些羞羞答答了。据说巴人和周人同为姬性,也就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又说在他们跳坑之前曾经

在汉水一带居住过。而一个流传恒久远的传说是他们也曾经参加了武王伐纣,而且还边歌边舞地

参与前锋,获得大胜。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

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谓之曰,武王

伐纣,前歌后舞也。

----------------------------------------

不管怎么说,巴人尚武,而且能歌善舞,大概是跑不了的。

与巴人相关的一个词语是盐巴。现今中国西南,中南一带都将盐称呼为盐巴。而巴人自己的传说

中显示,他们是一群逐盐场而居的人,也正是因为大坑东边有着一个个的盐场,才诱惑得巴人一

头栽进这个大坑里边。

下面是抄的一个观点。

----------------------------------------

http://www.yyxw.net/content/2008-06/21/content_13167.htm

在大坑的东部边缘,大三峡地区的清江峡谷和长江三峡,川东鄂西的二带峡江有三个富含盐层的

背斜,据近年国土资源部的调查,这二带地区有岩盐储量达300亿吨以上。因为山系隆起产生断

裂,含盐层(岩盐)被抬升到时了山顶山腰,雨水和地下水的浸洗,使得这此含盐层溶化,并顺

岩隙流出地表,形成自流盐泉。

约5000年前左右,巴人立国的廪君族起源于清江峡谷长阳一带,他们逆那时的夷水(清江)而上,

到达一个叫盐阳的地方,夺取了由“盐水女神”控制的产盐地域。巴人由清江溯源到利川(盐水县

),然后沿大溪转进,进入瞿塘峡出口南岸的汇流处,再顺长江而下,来到今鄂渝交界处的巫山

一带活动并建都,控制了川东鄂西一带的所有盐泉。为纪念家乡夷水(清江),巴人建立的首个都

城被命名为“夷城”,地点大约在今天的重庆巫山一带。

另一支巴人从利川顺郁江下彭水,夺取由距今5000年左右的濮人开发的天然盐泉郁山伏牛山盐泉。

彭水郁山自夏商时期起至春秋战国年间,都是巴国最重要的产盐区和经济命脉。

由此不难看出其武盐立国的轨迹,秉承先人采卤、制盐、贩盐安身立命的古老传统,为达到完全控

制三峡地区盐的生产与贩运,自廪君始,巴人逐盐而居、为盐而战,巴文明以军事为其核心,可以

说,一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巴国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巴人的战争史。

据不完全统计,川东各盐场共有不同类型、不同口径、不同深度、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古盐井400

余口。其中云阳县195口,忠县96口,开县20口,奉节县5口,彭水县13口,万县明时有井72口,巫

溪1口,城口16口。今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在这条飘带似的峡江热土上,人们还能看到当年巴人的

著名盐井遗存:忠县的涂井,开县的玉泉井,云阳县的白兔井,直到巫溪县的白鹿井……这还不包

括更古老的鄂西古盐阳(可能在建始)古盐水县(今利川)的古盐井。

----------------------------------------

偶之所以认为这一群人其实是上古苗蛮人的一个分支,其着眼点就在于,其一,上古苗蛮不管是

北上也好,还是南下也好,所经过的路线,正好就在大坑的东边,江汉平原以及洞庭湖平原。其二

,在今天的鄂西,湘西,川东(现在的重庆东南)一带,也就是巴人跳坑的那一带,有两个民族和

平相处了几千年,那就是土家族和苗族。而土家族,几乎被公认为是留到现在与古巴人最相关的后

裔族群。其三,在上古典籍里边关于巴人和夷越人,氐羌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好像不多,这和尧、舜

、禹三代连续不断地攻伐三苗,苗蛮被赶出中原后又被逼退回长江继而继续往西往南是有很大关系

的。

顺带说一句,还有两个典故是与巴人相关的。一是巴字。在甲骨文里边就有了。说文解释说,

----------------------------------------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而山海经说

----------------------------------------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 说者云,长千寻

----------------------------------------

第二个典故就是白虎。

----------------------------------------

《后汉书·南蛮列传》云: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人因虎饮人血,遂以祠焉

----------------------------------------

而巴人就是以白虎为图腾的,直到今天,土家族还崇拜白虎。

一句话,眼前有个大坑,为什么不跳进去看看。而一个好的坑,往往会让人幸福地流连其间的。

下一节,将介绍巴蜀先人在大坑里边的幸福生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