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 梦秋

共:💬111 🌺1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技术分成两个部分

在碳捕获方面,主要说的是发电厂排放二氧化碳的捕获。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增加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氮气的含量,这样就可以便于收集二氧化碳。这方面不这么好玩的,增加成本太多,自然也增加能耗,降低发电效率。技术方面,似乎还说不上成熟。

所以有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使用IGCC工艺发电。这个工艺里面的二氧化碳是以比较纯的形式排放的,这样就降低了捕获难度。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企业,一般也都可以使用类似方法。所以目前看比较实际一点的CCS项目,大都是接在IGCC工艺后面的。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呢,目前一般说目前新建煤电厂的发电效率大约是39%-40%,而使用IGCC,增加CCS之后,发电效率降低到32%。损失的不仅仅是百分之十。

存储问题,国内似乎还没什么动静。神华和美国一家企业签了一个东西,要做CCS,不过后来没见到消息,不知道进展如何。其他的,在煤化工领域还没听说。我知道得比较可行的存放方法,有这么两个。

一个是利用废弃的油气田,陆上的也好,海上的也好。一般油气田能够存在,其地质条件都差不多能保证其不泄漏,否则油气田也存在不了。废弃的油气田,理论上只要把几个人为开的口子堵上,就可以保证不泄漏。按照这个思路,目前在北海应该有一个大规模的示范项目。安全问题还算好吧,只要监控得当,处理好相关技术问题,从示范项目中吸取足够经验,不会太严重的。

另外一个是利用深层的煤层存储。特别是那些有较高煤气含量的深层煤田(也不算太深,七百米到一千米左右)。这些煤田基本上没有开采价值,而同样如果其原来的煤气没有泄漏,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放在那里的二氧化碳也是不会泄漏的。这样的,一方面可以把二氧化碳充进去,把原来的煤气替换出来,利用这一部分能量,另一方面也算是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存储地点。当然具体技术实现方面还需要很多复杂的工作确保不泄漏等等。这个方法,CCS技术界内部也有争论,我就在开会的时候见过支持和反对这个方法的两个大人物争论,很有趣。主要反对派就是一千米深的煤究竟有没有可能开采的问题。我个人倾向于可行。

所以说只要技术选取得当,论证合理,存储的二氧化碳的泄漏问题并没有一些人渲染的这么严重。至少从已知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不会有大问题。当然实际上如何,还要看目前的示范工程的进展情况。

二氧化碳存储的技术门槛并不是这么高,虽然概念比较新,但是在实现过程中更多的是工程问题,没有多少复杂的短时间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的,更多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中国人只要想做,自己找个地方弄个示范,运行几年下来,积累经验,自己能搞定的。

所以技术陷阱是谈不上的。中国可能应该尽可能早地参与进去,弄清楚真正是怎么回事,得到第一线数据,然后再以此决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