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偷袭珍珠港前365 天 -- foundera

共:💬20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二 北太平洋的夕阳红似火

十二北太平洋的夕阳红似火

美军发出“战争警告”令

当时,美国显然正在策划要对日本采取敌对行动。那就是美国派出两架

B24 型飞机,对号称为“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的日本海军基地特鲁克岛和

马绍尔群岛的要塞贾卢伊特进行侦察,其目的在于查明日本海军舰艇的类型

和数量,查明机场、飞机、兵营以及其他建筑物的位置和数量。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十一月中旬,正当日美关系处于极度紧张时,日本

的四艘航空母舰突然去向不明。

有情报说“这些航空母舰好象正在马绍尔群岛方面活动”,所以要查明

其所在位置。十一月二十六日(即美国方面向日本递交最后通牒――《赫尔

备忘录》的那一天),在美国陆海军联席会议上,海军方面把日军在太平洋

中部的动向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当时,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阿诺德在会

上对业已得到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同意、并经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批准的那份

秘密计划作了说明。这一计划是:先派出两架B24 型飞机飞往夏威夷,到那

里接受陆海军当局对有关任务的详细指示,接着就飞往威克岛加油,然后对

特鲁克、波纳佩、贾卢伊特进行侦察,侦察完毕就飞往新几内亚东部的莫尔

斯比港,最后再飞往马尼拉郊区的克拉克机场降落。

十一月二十六日,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拍电报给夏威夷方面的陆军部队司

令肖特中将,向他下达了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指示B24 型飞机的机组人员采取照相摄影和目侧的办法对加罗林群岛

的特鲁克和马绍尔群岛的贾卢伊特进行侦察;希望能得到包括潜艇在内的有

关舰艇类型和数量,以及机场、飞机、大炮、兵营等方面的情报。照相摄影

和目测侦察应在高空进行,时间不宜过久。要利用我机飞行的最高高度和最

快速度来避开日机。一旦遭到攻击,可采取一切自卫手段。在B24 型飞机飞

抵夏威夷后,望通知它听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指示”。

由于这项命令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执行,结果在飞机的配备上发生了意

想不到的差错。当时美国制造出来的B24 型飞机只有十一架,而且全部作为

运输机用于大西洋方面。于是只好赶紧从这些飞机中抽回两架加以改装,并

必须给飞机装上新的机枪和照相机,以及保护机组人员用的装甲板。由于安

装工作超过了预定时间,再加上天气不好,结果耽误了飞往夏威夷的时间。

其中一架B24 型飞机虽然好不容易地飞抵夏威夷的希卡姆机场,但此刻

已经是开战的前两天――十二月五日了。尽管如此,这架飞机还要就地等待

另一架B24 型飞机飞抵那里。可是另一架飞机因发动机发生故障,推迟了从

美国本土起飞的时间。

十二月七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天早晨,希卡姆机场遭到日军的空袭,

那架B24 型飞机的机组人员有两人死亡,四人受伤;这样,那架飞机就连同

它的秘密任务一起全部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虽然,日本方面向美国方面提出的《乙案》是一个最后方案,但美国却

对此提交了一份所谓《赫尔备忘录》作为答复。其内容又与《乙案》毫无共

同之处。

于是,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时召开大本营和政府联络会

议,对《赫尔备忘录》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得出下列结论:

“一、《赫尔备忘录》显然是对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

“二、我国不能接受《赫尔备忘录》。美国明知日本不能接受而故意提

出这个备忘录;

“三、可以断定,美国已经决心对日开战。”

就在日本方面召开联络会议后的数小时,即二十七日上午(华盛顿时

间),陆军部部长史汀生拜访了赫尔国务卿。他问赫尔说:

“暂行协定进行得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已完全落空。”赫尔回答后又补充说:

“我对日美谈判己束手无策,下一步要看你和诺克斯了,也就是说,要

看陆军和海军的了。”

接着,史汀生在陆军部部长办公室里又同海军部部长诺克斯、海军作战

部部长斯塔克、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齐罗(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的代表)等

人就下列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应该如何对付日本攻击的威胁;二是今

后对派遣在远东的美国陆海军指挥官应发出何种警告。

鉴于总统至今还没有明确表态,马歇尔和斯塔克两人便草拟了一份提交

总统的《关于远东形势的报告》。里面提到下列两点:

一、判断日本将南进,特别是侵入泰国!

二、为了对抗日本的上述活动,美国在加强菲律宾的

防御力量之前,要尽可能避免对日开战。

这是最后一次向总统陈述军方的判断、战略和希望。罗斯福虽然没有采

纳这一报告,但却同意向当地指挥官下达最后的戒备令。

于是,马歇尔就在当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先向菲律宾和夏威夷等地的

陆军部队下达了一道戒备令。命令说:

“日本的敌对行动随时会发生。如果敌对行动无法避免,美国则希望日

本先放第一枪。目前要采取侦察和其他必要手段”。

另外,斯塔克也向太平洋舰队和亚洲舰队发布指令。他的指令比马歇尔

说得具体,一开头就说:“此电应视为战争警告”。接着便指出:“日美谈

判已告结束。预计日本将在最近几天内采取侵略行动。日军可能对菲律宾、

泰国、克拉地峡

(马来亚)或婆罗洲采取行动,应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

金梅尔一接到这份“战争警告”电报,就于十一月二十七

日上午(夏威夷时间)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召开会议,就陆军

的歼击机通过航空母舰“企业号”运往威克岛和中途岛的问题作出决定。

出席这次会议的,陆军方面有夏威夷方面陆军部队司令

肖特中将和夏威夷方面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马丁少将等人。海军方面除

金梅尔司令外,还有哈尔西中将(第八特遣队指挥官)、布朗中将(第三特

遣队指挥官)、贝林贾少将(海军巡逻机部队指挥官)以及金梅尔的参谋人

员。

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肖特。他说:“这批飞机恐怕会最先同敌机交战,

因此应当使用我们所拥有的最好飞机。”

这时,哈尔西问马丁道:

“听说你已命令你的歼击机飞行员不得飞离海岸二十四公里以外,这是

真的吗?”

马丁点头回答说:“是事实。”

“这完全不起作用。我们需要的是能在海上飞行的飞行员。”

根据哈尔西的主张,会议决定使用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十二架F4F 战斗

机。

会后,哈尔西与金梅尔共进午餐。接着,他们两人就这次的特殊任务等

问题一直商谈到下午六时左右。

“我说,金!我想情你明确地告诉我,你到底希望我干到什么程度?要

是遇上日本舰艇和飞机,那该怎么办才好?”哈尔西问道。

金梅尔一面回过头来直盯着哈尔西的眼睛,一面明确地回答说:

“你在说什么?一切全凭你的常识去办吧。”

此时,日本的机动部队全军“人衔枚,马摘铃”,遥望着夏威夷的上空,

正在悄悄地东进。舰队指挥官南云中将站在他的旗舰“赤城号”的舰桥上,

凝视着十一月二十八日(东京时间)行将从北太平洋西面的水平线上消失的

夕阳。接着,他回过头来向站在身旁的参谋长草鹿少将倾吐了他身为对珍珠

港发动攻击的最高负责人的真实心情。他低声地说:

“参谋长,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我竟接受了这么棘手的任务!我想,当

时我要是再硬一下头皮干脆把这一任务顶回去,那该多好啊!现在干是干起

来了,但不知是否能干好?”

“没问题,一定能干好。”

“你是个乐天派,真叫我感到羡慕。”

也许是神经过敏,南云脸上多少显露出一点阴郁的神色。

美国舰队司令的《第一号战斗命令》

就在南云和参谋长窃窃私语的时候,收到了一份使机动部队首脑人物大

惊失色的电报。这是从先遣部队第六舰队的旗舰“香取号”上拍来的一份紧

急电报。

原来,十一月二十四日,“香取号”驶离横须贺港,经特鲁克驶往马绍

尔群岛的夸贾林岛途中,于二十八日下午五时左右在塞班岛以东一百六十海

里的地方突然遇上一艘美国布鲁克林型巡洋舰,它正护卫着五艘运输船朝菲

律宾或关岛方向驶去。

这艘布鲁克林型巡洋舰排水量为九千七百吨,配备有十五门口径为十五

厘米的大炮。而“香取号”则是一艘供教练用的巡洋舰,排水量为五千九百

吨,舰上只装备有几门口径为十四厘米的大炮,战斗力差得无法比拟,航行

速度也慢得可怜。当时我方固然大吃一惊,但对方也非常紧张。不过,到开

战那天,对夏威夷断然进行突然袭击的先遣部队指挥官清水美光中将没有改

变航向,他从容不迫地指挥舰队仍按原来的航向继续前进。

当双方相距近一万米左右时,美国巡洋舰上的大炮突然调整仰角,把炮

口一齐对准“香取号”。

霎时间,“香取号”上剑拔弩张,充满了杀气腾腾的气氛。

但是,美国方面好象是掩护运输船,从巡洋舰的烟囱里放出大量浓烟,

并两次大幅度调整航向。

当美国方面的舰艇随同浓烟一起在水平线上消失时,“香取号”就用紧

急暗语电报向上级报告了它同美国舰艇接触的情况。

当时,二十八日早晨七时(夏威夷时间),由“猛牛司令”哈尔西率领

的第八特遣队(以航空母舰“企业号”和三艘重型巡洋舰、九艘驱逐舰为基

干)驶离珍珠港后,正加速驶往威克岛执行特殊任务。

但只有这一天,在哈尔西的舰队中却看不到有战列舰。

原先哈尔西曾考虑到,为使日本方面,特别是夏威夷的日本间谍产生错

觉,使其认为美舰这一行动只是一次例行训练,因此有必要让战列舰跟随舰

队一起出发。但后来之所以没有让战列舰随队出发,是因为他又断定:

一、必须尽快地把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运往威克岛;

二、时速仅十七海里的战列舰同时速达三十海里的“企业号”航空母舰、

巡洋舰、驱逐舰一起出航只会碍手碍脚;

三、一旦与日本舰队相遇,战列舰几乎无法保护美国的舰逛,而保证安

全的最大要素是速度。

哈尔西率领舰从驶离珍珠港后不久,他就命令“企业号”舰长乔治?D?马

雷上校发布《第一号战斗命令》。于是,马雷舰长便向舰上人员发出下列命

令:

一、“企业号”从现在起进入战斗状态;

二、作好随时能够投入战斗的准备;

三、也许会遇上敌潜艇。

这就是说,接到作战部部长斯塔克的“战争警告”后,在美

国太平洋舰队中至少有哈尔西的舰队已采取了战斗态势。

哈尔西在命令马雷的同时,还向第八特遣队下达了命令,要所有的飞机

都带上炸弹或鱼雷;把鱼雷上供演习用的弹头都换上供实战用的弹头;飞行

员应击沉和击落被发现的敌舰和敌机。

知道这次航行目的地是威克岛的,一共只有三个人,即哈尔西、派遣飞

行队长普特南海军少校和另外一位军官,所以在哈尔西的战斗命令下达后,

整个特遣队都沸腾起来了。此时美

国还没有公开宣布对日宣战,而且哈尔西也没有把这项命令告诉过参谋

们。所以作战参谋威廉?H?布莱卡中校左手拿着战斗命令,带着疑惑不解的

神色向哈尔西问道:

“司令,你同意这项命令吗?”

“同意。”

“你知道这项命令意味着战争吗?”

“知道。”

“但是不能由你司令个人来决定开战,万一出了事情谁来负责?”

“我负责,可以吗?如果发现敌人过来就先发制人。有什么争论到以后

再说。”哈尔西中将的回答就象他那绰号“猛牛”似地,声调提得高高的。

哈尔西的舰队停止了无线电通讯。白天,派出反潜艇巡逻机担任戒备,

每天早晚两次出动飞机在舰队周围三百英里的范围内搜索敌机敌舰。因此可

以说,如果那时发现了攻击夏威夷的日本先遣部队的潜艇,那么太平洋战争

也许会因美国方面先放第一枪而爆发。

这里顺便提一下,哈尔西的舰队于十二月四日早晨七时在离威克岛大约

二百英里的地方,让海军陆战队的十二架F4F 战斗机起飞后,便立即掉过船

头向珍珠港返航。它打算于十二月七日早晨七时三十分(夏威夷时间――即

我军第一批攻击部队开始进攻前二十五分钟)进入珍珠港港口。但因天气不

好,在给驱逐舰补给燃料方面耽误了时间,因此在具有历史意义那一天的黎

明,哈尔西的舰队还在离珍珠港二百英里的地方。那天早晨六时,哈尔西曾

派出十八架SBD 俯冲轰炸机兼带前方巡逻任务先行飞往珍珠港。当时“企业

号”的舰上人员对那些能在自己前面早一步返回基地的飞行员还感到非常羡

慕哩!

子孙后代战斗下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东京拍给野村大使的电报中一开头就说:“《赫尔备

忘录》对日本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建议”,接着训令如下:

日本政府决不能以此作为谈判的基础。我方对此建议的答复,将在两、

三天内送到你处,日美谈判可能因此而事实上中断。但希望不要给美国方面

以停止谈判的印象。只对他们说:我们正在等待训令,虽然政府的意图还不

清楚,但我们认为,日本政府的主张始终是正当合理的,日本已为太平洋的

和平作出了重大牺牲。

美国通过“魔术”,于二十八日(华盛顿时间)就获悉了这份电报内容。

因此,从美国方面来看,事情已经很清楚,日本已不再要求同美国继续举行

会谈,它已最后下定决心要采取新的军事行动。美国认为,日本把缔结协定

的期限定为东京时间十一月二十九日(华盛顿时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就

意味着日本开始行动的日期已近在眼前。

赫尔一面看这份已被破译的电报,一面直觉地感到:“来栖的使命正接

近第二阶段。他的第一阶段的使命是要使美国承认日本在东太平洋的统治地

位。第二阶段的使命是,如果第一阶段的使命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就用会

谈来拖住我们,直到日军作好进攻准备为止”。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时三十分,日本政府当局以对美关系问题为中

心,同一些重臣①们进行畅谈,并就决定开战的问题作了说明,从而取得了他

们的谅解。

随后,从下午二时起,天皇在皇宫书斋内花了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亲切地

听取了重臣们的意见。

天皇陛下说:“现在已到了非常难办的时期。”

对此,重臣们发表了下列主要意见:

若?玻骸熬臀夜?国民的精神力量来说,是无须担心的,不过在物资方面

到底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则必须予以慎重研究。如果单凭政府在上午所作

的说明,那是很难令人放心的。”

冈田、平沼:(谈了与若?蚕嗤?的意见。)

米内:“因为没有资料,提不出什么具体意见。这里请容许我用一句俗

语来表达我的希望:不要贪小失大,愿陛下三思。”

近卫:“根据政府说明,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日美继续进行外交谈判,

已无希望。不过我认为,不能因为外交谈判已破裂,就立即诉诸战争,这究

竟有无必要,需特别慎重考虑。我觉得按目前情况,即以卧薪尝胆的情况发

展下去,是否还能找出一条打开局面的途径?关于这一点,我想嗣后再听听

政府当局的见解。”

广田:“根据上午政府所作的说明,我感到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外交方面

的危机。但我认为外交谈判方面的危机一般都要经历两、三次反复,才能彼

此了解对方的真意,不能因为遇到了一次危机就立即诉诸战争,那样未免有

点操之过急了。”

林、阿部:“我们认为,政府和大本营是经过充分合作、慎重研究后才

决心开战的,所以,我们对此是有把握的。”

① 主要指曾当过总理大臣的一些重要人物。――译者

最后,若?苍俅纹鹆⒆髁私崧坌缘姆⒀裕?他说:

“我认为,如果为了日本的自存自卫而不得不开战的话,那么即使预见

会战败,甚至会使帝国化为一片焦土,也要开战。但是倘若仅仅为了追求理

想――诸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确保东亚的稳定势力等等――而推行国策,

从而进行战争的话,那是万分危险的,所以望陛下慎重考虑。”

总而言之,曾担任过首相职务的大部分重臣都认为,单凭《赫尔备忘录》

就立即诉诸战争,未免操之过急。但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说,《赫尔备忘录》

已成为引起日美战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终的原因,这一事实在客观上是无

法否定的。

有关这一天的情况,在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机密战争日志》中是这

样写的:

“一、自上午九时三十分起,首相于皇宫内召集重臣们就内阁会议之决

定加以说明,望取得重臣们之谅解⋯⋯

“二、随后又在御前同重臣们进行畅谈。不少重臣不主张战争。似乎只

有阿部、林、广田三人对首相之决心表示谅解。首相与阿部、林、广田一起

对其他那些不主张战争之重臣进行了说服工作。最后全体一致同意开战,并

鞭策政府照此办理。①

“三、回顾国家兴亡之历史,兴国者均为少壮青年,而亡国者则皆为老

人。重臣们的那种希望太平无事的心理也是出于无可奈何。然而皇国之命运

决不能托付于若?病⑵秸又?流老朽者身上。

“吾人只有子孙后代战斗下去。”

这天傍晚,参谋本部通讯课的户村盛雄中佐给派驻在邮政省检查室执行

监督任务的白尾干城挂了电话,通知他把所有国外电报的递送工作推迟五小

时,以配合戒备。于是,白尾就立即打电话给中央电信局,命令他们将电报

的收发工作暂停五小时。除日本政府同德意两国政府之间往来的电报外,这

一命令对国外往来的所有电报都适用。

由于采取这一措施,罗斯福总统在开战前夕亲自拍给日本天皇的一份电

报就被耽误下来了。这一点以后再谈。

三十日上午,海军大佐高松宫在晋谒天皇时当面向陛下进言说:“因为

海军自顾不暇,如可能,则希望避免发生日美战争。”

天皇听后忧心忡忡,随后他询问木户内大臣:

“海军有这种情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木户回答说:“我想陛下这次既已下定决心,就不可再犹豫不前,因为

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陛下有一点不放心,就有必要把情况详详细细他讲

清楚,让陛下了解。等一下请海军大臣和军令部总长进宫,把海军的真意弄

清楚。同时希望陛下也将此事坦率地同首相谈一下。”

下午三时半,东条首相晋谒天皇。随后天皇又召见了岛田海相和永野军

令部总长。

将日美战争稍许推迟一下,以便再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最后的决定

权,想不到竟落到了这两位海军大将的手中。昨天下午,天皇征求重臣们的

意见时,海军大将冈田启介说:“政府所作的说明叫人无法理解。”海军大

将米内光政也含蓄他说:“不要贪小失大。”亦即是说,这两位海军出身的

① 这一段记述不符合事实。――原注

前首相都主张应该避免日美战争。那么,两位现役海军大将到底是怎样回答

天皇的呢?

当天下午六时、三十五分,天皇对木户说:

“刚才问过海军大臣和军令部总长,他们两人都回答说有相当把握。因

此请通知首相,按预定计划进行。”

这样一来,高松宫那个直接晋谒天皇的果敢行动就被岛田和永野的最后

一席有关海军有把握取胜的搪塞之言挫败了。同时,天皇为祈祷和平和为国

为民所作的努力,结果也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日本航空母舰在何处

决定命运的十二月份终于来到了。

十二月一日凌晨零时,日本海军为了干扰美国无线电谍报工作并掩盖夏

威夷作战企图,再次更换了一个月前刚更换过的舰队无线电通讯呼号。

这一措施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从美国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

通讯谍报部的下列报告中便可窥其一斑。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日

日本海军于今天凌晨零时更换了海上舰队的所有无线电通讯呼号。在此

之前,其通讯呼号是六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更换一次。上次更换的时间是十

一月一日。而这次只过了一个月就更换通讯呼号,可以认为,这预示着日本

正在逐步采取措施,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积极行动。在这次更换通讯呼号之前

的两、三天,大部分无线电通讯都是重发一至四天,甚至五天前的通讯电文。

看来,日本海军正在越来越严格地采取安全措施。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日

今天几乎没有收到有关日本航空母舰方面的情报。其原因之一,是还没

有掌握已被更换过了的无线电通讯呼号。但是,从十二月一日更换后的两百

多个通讯呼号中,已有一部分为我方所掌握。可是其中没有航空母舰的通讯

呼号。其原因是航空母舰发出的无线电通讯量很少。

十二月一日下午二时,在皇宫的“千种大厅”召开了决定我国兴亡的御

前会议。会议决定:

根据十一月五日决定之《帝国国策施行要点》而进行之对美谈判最后未

获成功,故帝国决心对美、英、荷开战。

于是,十二月一日下午四时终于下达了天皇的开战决定。

在这天会议上,天皇陛下一言不发,只是闭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这是一次极其沉闷的会议。直到主持会议的东条首相宣布“会议到此结束”

时,天皇才拖着沉重的步伐退出会场。

在御前会议上作出开战决定后,参谋总长杉山和军令部总长永野当即并

排站在一起上奏天皇说:“将根据这项决定,向陆海军第一线的部队和舰队

发布开始进攻的作战命令。”他们请求天皇批准这一作战命令。

这一天,联合舰队司令部――在停泊于广岛湾柱岛停泊地区的旗舰:‘长

门号”上――从一清早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决定开战的通知,直到晚上,

它才接到军令部次长于下午五时发出的一份亲展电报。这份电报指示联合舰

队司令部“拆看前几天送去的那封密封信”。拆看后,才知道它原来是《大

海令第九号》和《大海指第一六号》。

在《大海令第九号》的第一条中指出:“帝国决定于十二月上旬对美国、

英国与荷兰三国开战。”《大海指第一六号》则一开头便指示说:“联合舰

队对美国、英国与荷兰三国之作战行动应以所附之附件即帝国海军对美、英、

荷三国作战方针为依据”。

但是,由于军令部次长在电报中说:“发动武装进攻之时间以后发布命

令”,因此联合舰队考虑到可能会推迟发布X 日的命令,便暂先向各舰队司

令长官拍发了那份“(开战业)已决定,日期以后下达命令”的亲展电报。

十二月一日下午五时光景,就在军令部次长拍发上述电报的时候,继续

向珍珠港方向东进的机动部队总算越过东经一百八十度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驶离东半球而准备向西半球驶去。

这时,只见指挥官向整个舰队发出信号,顿时气氛更加紧张。信号说:

“本舰队预料已进入了基斯卡与中途岛之敌机巡航圈内。今晚越过一百八十

度线后,离敌愈近。各部队在对空严加防范之同时,要严密监视可能尾随于

后之所有敌舰。夜间,尚须特别注意不可暴露灯光,并尽量少发信号”。

由于这天是预定最后作出开战决定的日子,所以,报务室里估计会接到

开战命令,空气十分紧张。报务员为了不漏听命令中的每一个字,正全神贯

注地守在收报机前。

同一天(夏威夷时间十一月三十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将军

把情报参谋莱顿少校叫到他的办公室里,说:

“情报参谋,在你交来的《十一月三十日日本航空母舰位置推测表》中,

没有说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加贺号”)和第二航空战队(“苍

龙号”、“飞龙号”)的所在位置,你认为它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最近没有收到有关这些航空母舰所在位置的确切情报,因此没有说明

它们的所在位置。如果要我推测的话,估计这些航空母舰在吴军港方面。”

金梅尔一听,不由得光起火来,马上紧逼着问道:

“什么!?你竟不知道第一航空战队和第二航空战队的所在位置?”

莱顿知道会受到司令的申斥,但不知就是不知,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地

回答说:

“我不知道。我估计还在日本本上水域内,但其所在位置不清楚,不过,

除了这两个航空战队外,其他航空战队的所在位置我是确有把握知道的。”

于是,金梅尔便以紧张时经常出现的那副严肃的神情两眼直盯着莱顿

说:

“言下之意,是不是第一航空战队和第二航空战队的航空母舰绕过钻石

角(檀香山东南面之海角),你还不知道?”

“我希望在此之前能发现这些航空母舰的所在位置。”

莱顿回答后便狼狈不堪地离开了司令办公室。

箭终于离开了弦

另一方面,当时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些时候,赫尔国务卿正在华盛顿板

着面孔看到了美联社报道的一则电讯,内容是有关东条首相定于十一月三十

日在大政翼赞会和日本东亚联盟举行的集会上发表“爆炸性演说”的,其中

说:

“蒋介石之所以追随英美和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抗日战争,驱

使未来有为的中国青年充当炮灰,是由于英美想使东南亚各民族互相残杀来

坐收渔翁之利,从而企图掌握东亚的领导权。⋯⋯为了人类的荣誉和尊严,

我们必须坚决从东亚范围内杜绝这种行为。”

此时,萦回在赫尔脑海中的是美国方面破译的那份(东京于十一月二十

二日拍给野村大使)电报中历说的这样一段电文:“这个期限(东京时间十

一月二十九日)绝对不能再变更。过了这个期限,事态就会自行爆发”;还

有,东京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拍给野村大使的电报中的那段电文:“我方对此

建议(即《赫尔备忘录》)的答复,将在两、三天内送到你处。”

于是,赫尔直觉到局势的严重性,加之东条的演说已证实了这一点。因

此,他于二十九日(星期六)深夜打电话给正在暖矿泉度周末的罗斯福总统,

强调指出日本进攻的危险已迫在眉睫,并建议罗斯福提早赶回华盛顿。

总统同意赫尔的意见,于十二月一日早晨回到了华盛顿。这一天,凡在

华盛顿看到破译了的这一系列日本外交电报的人,都深深感到危机已在眼

前。

十二月一日,东京致电野村大使说:

十一月二十九日这一最终期限已经过去,形势在继续日益恶化。然而,

为了不使美国产生过多的疑虑,我们已指示报界作这样的报道:虽然日美之

间在部分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分歧,但谈判仍在继续进行。

二十九日,东京致电日本驻伦敦、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的大使馆,训

令它们“停止使用密码机,并将其销毁”。十一月三十日,东京致电驻德大

使,训令他前去会晤希特勒元首和里宾特洛甫外长,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形势。

电报说:

日美谈判目前已处于决裂状态。请你极秘密地告诉希特勒和里宾特洛

甫:日本同英美之间存在着突然爆发战争的很大危险,开战的日期也许会比

想象的来得更快。战祸临头的确凿证据已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魔术情报”告诉人们形势越来越紧迫了。

十二月一日,东京致电驻美使馆,指示说:

“倘若需要销毁密码机,望同海军武官处取得联系,使用它那里备有的

化学药品。”

原来日本为了以防万一,早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就从东京把用于销毁密码

机(包括大使馆内的那架密码机)和存放军事机密的保险柜所需工具秘密地

运到了驻华盛顿的海军武官处。由东京目黑海军技术研究所特地研制出来的

这些工具包括有一座耐高温的炉子(直径约二十厘米,高约三十厘米)、可

熔解金属片的铝热剂粉,以及可供导火用的引线。把应予销毁的机器拆开后,

将其零件,特别是那些需要保密的部件放进这座炉子里,点燃铝热剂粉后即

可全部熔解。

就这样,虽然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华盛顿的军政首脑们已深深感到危机

迫在眼前,但当他们于十二月一日(东京时间为十二月二日)夜晚进入梦乡

的时候,日本统帅部的两位总长正在奏请天皇把开战之日定在十二月八日,

并且得到了天皇的批准。两位总长在奏疏中说:

武装进攻的日期之所以预定为十二月八日,主要是

考虑到月亮盈亏的日子和选择星期几这两个因素。为了

使陆军和海军都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首次空袭,在农历

二十日左右,选择一个半夜以后到日出前有下弦月的月

夜较为合适。另外,星期日是美军的休假日,停泊在珍珠

港内的美国舰艇较多,有利于我海军机动部队空袭夏威

夷。而我们选定的十二月八日这一天,夏威夷正好是星

期已又是农历十月十九日。当然八日那夭在东太平洋

已经是星期一了,我们已把重点放在机动部队的突然袭

击上。⋯⋯

于是,在当天下午五时左右,设在广岛湾柱岛停泊地区的联合舰队司令

部便接到了军令部次长拍来的电报,令其“拆看《大海令第一二号》”。下

午五时三十分,山本司令长官电命联合舰队“攀登新高山一二○八”。这就

是说:“开战日期定为十二月八日。按预定计划行动”。

对于当时情况,联合舰队参谋长字垣少将在其日志《战藻录》中曾这样

写道:

“(命令)大致今晚可下达至全军。不知我联合舰队之将士有何感想?

“但愿真正与我等一起尽最大努力。司令长官之心意决非置其部下于死

地。我等于不久之将来,亦将投身于战斗。一切为天皇,为国家。”

机动部队从单冠湾出击后,已经有六天了。舰队虽已从东半球驶入西半

球,但海水的颜色并没有什么特殊变化。今天,海面上又刮起了风速为每秒

二十米的南凤,驱逐舰等在汹涌的波涛中颠簸着。

从昨天起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报务员,终于在十二月二日晚上八时收到

了盼望已久的电波――联合舰队的命令。

联合舰队作战电令第一○号

X 日定为十二月八日。十二月二日十七时三十分发。

机动部队参谋长草鹿少将在“赤城号”舰桥的微弱灯光下看完这份电报

时,一直吊在心上的石头顿时落了地。他的心境如同万里晴空中的一轮秋月

那么明朗。

参谋长的心情是这样,那么机动部队最高负责人南云中将的心情又如何

呢?他虽然相信,电讯会告诉他下达的命令是“开战”还是“返航”,但他

仍不免有点忐忑不安,他深深感到现在可以根据这份电报专心致志地埋头于

作战了。

至此,对美开战的箭终于离开了弦。

就在对美开战的箭离开弦的那天下午一时,日本的一艘豪华邮船“龙田

丸”(总吨位为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五吨),作为“第二次撤侨船”,从横滨

启航,开往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

这天的《朝日新闻》晚刊以“第二次赴美撤侨,‘龙田丸’启航驶向波

澜壮阔的太平洋”为题,作了如下报道:

“船上乘客共有一百四十八人(一等舱四十五人、二等舱二十八人、三

等舱七十五人),其中外国乘客有:挪威驻日代办康斯特先生的夫人,今春

来日后视察满洲、华北的智利新闻记者布拉内托等一行四人,以及其他外国

旅客共三十五人。上月二十九日经美国政府同意重新入境的六十余个急于返

美的海外日侨,结果只有三人来得及办理手续,他们和旅居美国五十四年之

久的南国太郎老人一起,也都是在即将开船之前才匆匆赶上船的。

“乘客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驶向波涛汹涌的太平洋的那艘‘龙田丸’,

其启航时间正是日美谈判处于极其重要阶段的紧要关头,所以码头上挤满了

欢送的人群。从甲板上传来了《爱国进行曲》的音乐,它与人们大声叫喊的

‘再见’声交织在一起,数不尽的手帕随风飞舞⋯⋯船徐徐驶离码头”。

对“龙田丸”的船长木村庄平来说,有几个问题是难以理解的。其中之

一是开船日期一延再延。这艘邮般原定十一月中旬启航,后来延至二十日,

接着又延迟几天,好容易到二十七日才决定于十二月二日启航。而且还以有

关当局发表谈话的形式在报纸上大肆报道该船的启航情况:

据外交当局发表谈话称:帝国政府继派第一次撤侨

船赴美后正在就派第二次撤侨船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谈

判,根据此次所取得之谅解,将派“龙田丸”开往洛杉矶和

巴拿马的巴尔博亚港。日后,该船一旦准备完毕即出航,

大致定于本月内驶离横滨。(十一月二十五日《朝日新

闻》晚刊)

据外交与邮电当局发表谈话称:此次开往美国之撤

侨船――“龙田丸”,其航行日程为:十二月二日自横滨出

发,十二月十四日抵达洛杉矶;十二月十六日自洛杉矶出

发,十二月二十四日抵达巴尔博亚港。(十一月二十七日

《朝日新闻》晚刊)

日本是不是真的打算派“龙田丸”去撤回侨居国外的日本侨民?为什么

该船的启航日期一延再延?为什么要定在十二月二日启航?

象是再一次提醒人们注意似的,东京的晚报在十二月六日,即“龙田丸”

驶离横滨后的第四天作了如下报道:

“据外交与邮电当局五日发表谈话称:十二月二日从横滨启航开往洛杉

矶和巴尔博亚港的‘龙田丸’,这次又因顺道前往墨西哥停靠,故决定将其

航行日程更改如下:

十二月十四日抵达洛杉矶;十二月十六日从洛杉矶

启航,十二月十九日抵达[墨西哥]曼萨尼略;十二月二十

二日从曼萨尼略启航,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巴尔博亚港:

十二月二十八日从巴尔博亚港启航[回国]。”

攻击珍珠港的行动要取得成功,其绝对条件就是要对美国方面攻其不

备。也就是说,要进行突然袭击,为了进行这次突然袭击,除严格保密外,

若有可能,还必须使敌人对我方的意图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日本海军不

论是首脑机关抑或各个舰队,都要同心协力,采取一切可以设想得到的措施。

“龙田丸”的启航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这是一个阴谋诡计,目的是要对方

“放心”,使其认为日本决心开战的时间还是将来的事。所以说,日本是把

“龙田丸”用作一种“掩人耳目的诱饵”。至于报纸上报道的所谓“据外交

当局发表谈话称”和“据外交与邮电当局发表谈话称”云云,那都是大本营

海军当局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要求报社那样于的。

“龙田丸”启航前一天的十二月一日(即御前会议作出开战决定的那一

天),船长木村庄平被海军省军务局的大前敏一中佐叫到了海军省。

大前对木材说:“船长,这次要辛苦你了,一路上请多加小心⋯⋯”接

着随手交给他一只长方形的木箱。木箱沉甸甸的,使人感到里面装有什么金

属之类的东西。

虽然,大前未加说明,但这只箱子里却装满了十六支手枪,而且还放着

一封使用这些手枪的指令信。

大前究竟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当作礼物送给木材呢?

这是因为有十几个美国军人决定搭乘“龙田丸”,大前担心战争一打响,

倘若这些美国军人知道该船随之要掉转船头返回日本的话,那么,他们说不

定会胁迫船氏将船强行开往美国。

第二天(十二月二日),在邮船即将启航前,海军省的林大佐登上了“龙

田丸”,他在船桥下的海图室里同木村船长和加藤事务长进行了密谈。密谈

时,林大佐严厉地命令说:

“为了不让乘客们收听广播,必须把所有真空管都拆下,船上不得拍发

任何无线电报。”

不一会儿,船上响起了开船的铜锣声。林大佐急匆勿地走下舷梯,站立

在码头上一面默默地进行析祷,盼望“龙田丸”能顺利完成任务后安全返航,

一面凝视着“龙田丸”的巨大船体徐徐驶离码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