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说次贷危机(一) -- 小马帅哥

共:💬19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也说次贷危机(四)-----失业(上)

失业是令政府和大家都感到恐惧词,经济危机令人恐慌的理由就是失业。在经济危机中很多人可能丢掉饭碗,很多新人则不能找到工作。经济危机中大部分的失业来源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所引起的裁员。失业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讨论经济危机,不得不看失业率。先看一张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失业率的影响,在危机来临前失业率通常位于波谷,危机来临后,失业率大幅攀升。失业最为严重的时间段是1929后面的十年时间。1929年的大萧条曾使美国的失业率一飞冲天达到25%。也就是说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人当中,四个人就有一个人没有工作。

比较银行危机、大萧条和储贷危机对失业的影响有两点不同。首先,大萧条对失业影响的广度不同。大萧条造成了大面积的失业。其次,影响的深度不同。1907年银行危机和储贷危机在危机爆发的第二年失业率开始下降。但是大萧条却没有,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38年,失业率还维持在19%。

失业率在GDP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还居高不下,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可能认为就业存在着滞后,这种解释不符合失业率的N型走势。个人认为1929年大萧发生的原因同其他两次有着根本不同。银行危机和储贷危机都只是由于金融领域的扩张失当引起的危机,大萧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潜力耗尽后的逆转。

新技术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二是产生新的产品满足人们的潜在的需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需要的劳力资本和资金成本下降,原来的奢侈品因而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原来的一些大众化产品则可能过剩,当这些产品市场趋向饱和时,企业开始裁员。新产品的推出可以取代旧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形成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吸收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如果新技术的作用能够在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失业率就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动。问题在于通常情况下,前者的技术创新要比后者的容易得多。因为前者的技术创新知识在原有技术之上的改进或者改良,而后者则要求全新的创意和设计。当一种技术的增长潜力耗尽,新产业又难以为继时,失业率上升成为必然。

由金融领域的扩张不当引起的经济危机失业容易恢复,而技术增长潜力耗尽后的失业的平复却难一蹴而就。1907年和1986年储贷危机分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产业兴起的背景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对新的金融创新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监管和管理能力引起的。虽然危机发生时,失业率上升了,但是只要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这些措施立竿见影。对于1929年大萧条则不同,由于新的技术的产生需要积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新的产业产生吸收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前,很难大幅降低失业率。于是我们看到,在大萧条后,虽然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不能改变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的产业又难以孕育的局面,政府依靠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刺激计划只能暂时地减缓失业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Tags): #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危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