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 王威

共:💬67 🌺2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三、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

十三、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

农夫当的越久了,就越留恋农耕生活,战斗力和游牧民族没法比了。虽然周人说起来和戎人是亲戚,可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就是想着靠抢掠过日子。

周人就倒大霉了。

就像一个坏学生,突然想学好了,好学生欢迎坏学生转正,可是坏学生们却难免视之为叛徒了,要群起而攻之了。

于是,到了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的祖父)这一代,姬姓部落老是被戎、狄等游牧部落侵逼,实在是在原来的坏学生群里混不下去了。

无奈之下,古公亶父决定将地盘彻底让给了戎狄,带领自己的族人二千乘再次东迁。

如果按照一乘75人的算法,则有一万五千人。

在上古时代,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长途迁徙而能成功,其间百倍之艰难,只要稍微想一下《圣经》里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种种磨难,自不消说了。

古公亶父逾梁山而避于岐下,正是商王武乙期间。

武乙,姓子名瞿(约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这位君主性格狂傲,暴虐无道,甚至想和上天一争长短。武乙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他为天神,跟他下棋,让一名史官代“天神”和他下子,欲和天神一决胜败,结果天神连输了三局,他便认定天神无能,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武乙又命左右用皮革制作了一个囊袋,里面盛满血,悬吊于空中,拉满弓,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

有一天,武乙到黄河和渭水之间去打猎,据说在那里被雷电殛死。

武乙在位期间,西方戎族的一支——犬戎给商王室带来很大的困扰,屡屡寇边。

前面戎人只是西方游牧民族的统称,翻翻古书,有各种各样的叫法——

或者是根据地名的,诸如义渠戎、扬拒、泉皋、伊洛之戎。

或者以居住地理形势称呼之的,如“草中之戎”。

以姓氏别之的则有“姜戎”“申戎”,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戎在周王室各个时期叫法也不一,薰育、熏鬻、昆夷……绵夷、串夷、畎戎、大戎、猃狁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是同一称呼不同时期不同的译写。

而所有这些戎人之中,最令周人醒目的其实只有一支,那就是和周人关系闹的挺僵,而且还是最强大的一支——犬戎。

“犬戎”——像狗一样卑贱的野蛮人,在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商人对侵扰他们的游牧民族称之为“鬼方”——从魔鬼领地冒出来的野蛮人。

这种贬低性的称呼,恰恰证明了周人对此一支戎族的恐惧。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

相传,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不过那么久远的皇历只能靠考古学家去泥土里头翻寻了。

犬戎和周人的关系为啥不好呢?

这也很好理解,同一块地盘往往容不下两个强者,谁也不服气,谁都想做老大。

想做老大,还不简单吗,打一架就知道了。

打起来,周人也未必打不过,只是若是论起耗字,农夫对于猎手显然是没有什么胜算。因为农夫离不开耕地啊。

算了,惹不起还能躲不起么?

姬姓部落之所以迁徙,估计乃是因于犬戎相邻,首当其冲的缘故。不过这么大的迁徙,不可能所有人都上路。肯定有些人留在原来的地方。

留下来的人当然没有力量立足于农耕,加入游牧部落中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姬姓部落一路循着漆水,越过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

周原位于今日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

此地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正适于农耕与狩猎。而岐山系天然屏障,适合防守。

古公亶父经占卜后大吉,遂安居于此。

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

《诗经绵》记录姬周部落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长途大迁徙——

拖拖拉拉,大瓜连小瓜,当初我们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洞来挖,把地洞来打,那时候没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造一座庄严的大庙宇。

盛起土来满满装,填起土来轰轰响。登登登是捣土,凭凭凭是削墙。百堵墙同时筑起,擂大鼓听不见响。

立起王都的郭门,那是多么雄伟。立起王宫的正门,又是多么壮美。大社坛也建立起来,开出抗敌的军队。

对敌的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声望依然保住。拔去了柞树和棫树,打通了往来的道路。混夷望风奔逃,他们尝到了痛苦。

战国时代,齐宣王曾经请教孟子如何才能施行王政。

孟子给了他几个建议,齐宣王认为孟子的建议太过迂腐,但是又不愿意和孟子较真,于是自谦道: “寡人毛病太多,特别是很好色,恐难行仁政。”

孟子却一点也不知趣,立刻又哗啦哗啦的说了一大堆,举的便是古公亶父的例子。

孟子说:“爱好女色并非什么过错,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就很好色,《诗经大雅绵》中有他好色的档案:“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你看,太王时刻离不开夫人,不也是很好色吗?但当时在太王的国境之内,家家户户都是成双成对的,没有嫁不出去找不着丈夫的怨女,也没有娶不到妻子的旷男,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君王好色,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何必还要耿耿于怀呢?

孟子此处不无曲解之嫌,但也可见即便到了战国时期,古公亶父之德政自有有其影响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