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灵魂,你不可强迫我——读《听杨绛谈往事》 -- 细脖大头鬼

共:💬37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灵魂,你不可强迫我——读《听杨绛谈往事》

关于灵魂,你不可强迫我

——读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

记得小时候一次去图书室借书,其实是个很小的图书室,没多少架书可看的。不过,对当时的我来说,在书架上高低错落的书行间选书已经是一件颇为让人目眩良久的事了。刚好父亲的一位同事也在那里,就推荐了几本名人回忆录和传记什么的给我看。我马上就退步三尺躲开去,很不知趣地说:“我不喜欢读这些!”

这是实话。孩子是很难体会到回忆录和自传这种东西的可读性的。对我而言,还有一种很奇怪的顾虑:这些书让我心生窥视他人人生全部秘密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不过我当时真的觉得看回忆录和传记,很像在碰触陌生人的皮肤,——那是一种混杂着生理性的厌恶和恐惧的感受。

而现在则完全相反了,我是那么热爱阅读回忆录和传记,不管里面有多少真真假假的坦荡的剖白或虚饰的表演,都能让我感到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我猜这道理是,小时候觉得外部世界太陌生,所以因陌生而生恐惧;自己的灵魂则太小,因而又因内向而生厌恶。长大了以后则觉得外部世界太过熟悉,灵魂被磨得粗糙不堪,自己在一成不变的人生境遇中又急需寻找新鲜感,因而阅读这些书自然成为一种心理性的补偿了吧。

钱锺书和杨绛都非常喜欢约翰逊博士,杨先生晚年的秘书吴学昭(吴宓的女儿)写的这本书的文体也似乎深得鲍斯维尔的启发。从正面来说是它的体贴和忠诚,从反的方面来说,则很明显可以摘出它的啰嗦和琐屑。不过,虽然在传记方面好像颇有很多值得谈论的地方,但是本文却不是要谈这个问题。

书读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本“写到九十八岁还忠实”(杨绛在序里面的评价)的传记代言的味道实在还是甚为浓厚。杨先生为了钱老那种长期的无奈的辩白同样忠忠实实反应在里面了。

面对周围刻薄下流的知识分子,两位先生一辈子吃尽了苦头。在傲慢和刻薄方面,钱先生只在年轻的时候(在《围城》等小说和散文里面,也在日常生活中)占过上风。解放后就几乎彻底缴了白旗。钱先生躲进书房,杨先生则甘心保持着“我是一个零”的状态。

老了老了,另一批对手走上了舞台。他们再次成为批评的对象。学术先不谈,几乎每篇文章都直指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超然”成为新的被攻击的靶子。典型的文章是一篇《一对精致和麻木的“大师”——再说钱锺书和杨绛》。说他们没有站对“政治立场”,没有“抗争精神”。“而《灵山》中又有一个《围城》里所没有的,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灵魂自我放逐和挣扎的过程。”没有“灵魂”,成为一项标准的评语。

那好。此文,我就谈谈这个这个所谓的“灵魂”问题。

抗会铁牛。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