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长久以来对王阳明感兴趣,但一直不得要领 -- 耶林

共:💬53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回复:王阳明格竹失败,为什么失败?

我认为,王阳明格竹失败,这个说法很有趣。

失败或成功,是要有标准的。

比如说,耶林在这里给王阳明或王阳明给自己格竹子的行为定下的成功标准是:

格出一个“天理”出来。

问题就在于:

什么是天理?

如果以我个人的见解来看:

古代中国对天理的认识与当代西方科学属于爱因斯坦那一派的科学规律是等同的。

爱因斯坦的科学规律等同于一个万能公式,可以通过这个万能公式算出所有的事素的存在及存在状态。当然也包括“竹子”。

中国的天理,我以为是要追溯到老子的“常道”。(见“道冲.......”《道德经》)

但问题是,为什么西方格竹子能格出个三四五六,而王阳明格竹子只能格出病来呢?

这的确是方法上的问题。

老子的“常道”是“不可道”的。

所谓“不可道”,即不可言说。即语言不能论述。而老子的常道,就只能靠“体悟“或者是“身悟”得出,而这要求“天人合一”。

不要忽略这一说法。

在这说法里, 包含着中西哲学在“问道”上的方法差异。

须知,用语言说明物的过程,就是“人指物而成物之名”的过程。

而人指物而成物之名,第一前提是:人、物二分。

人、物不二分,则人与物的边界不能划定。而人对物的现象文字描述就会趋于混乱。

第二前提是:物与它物二分,即人所指之物与非所指之物的划分,不划分,则指物与非所指之物之间边界不能确定,而前者与后者在语言意义上的区别也就不能体现,于是物与物在名上产生紊乱。

那么王阳明究竟是怎样格竹子去的呢?他自认失败,与耶林等人认为他失败,这两个失败的评断是否是建立在一个哲学范式基础上的呢?

我个人并不认为是一致的。

椰林等人认为他失败了,那么作为成功案例的比较标准是什么?我猜想,是西方科学的格竹子。格出了“竹子”的现象与性质归纳。

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西方指物赋名逻辑之上的见解。而以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出现。因为,抛弃语言与精确指物的中国哲学,不可能建立二元对立的观察模式,而更喜欢静坐,去体验天人合一,人竹合一。

那么椰林等人所以为的失败是用西式思维范式检验中式思维范式的一种结论。

而王阳明以为的失败,我以为的是,他格竹子的时候,已经是不自觉地把竹子当成了一个观察的对象,但他试图去从竹子里格出一个“天理”图像,显然很成问题,因为,天理是无限的事物,无限的事物无法被语言与逻辑所正确无误的论述。而从有限的竹子里格出无限的天理,那王阳明自己就应该在格竹子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天理,什么不是天理。但天理与竹子在逻辑上,却是无法区别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