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漫谈汉字历史读音的检索 作者:李思敬 -- 水风
来源:http://zhsc.sdedu.net/shuyuan/GONGJU/gj017.htm
-------------------------------------------------
编辑部的同志让写一篇文章,谈谈怎样查找汉字历史读音。这是个很好的题目,可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完备的、贯通今古的、并且普遍被音韵学界接受的汉字历史读音工具书,①所以只能谈一点稍具音韵学知识的读者可以运用的、稍具规模的图书馆又可以借到的著作,作为查检汉字历史读音的线索,供大家参考。下边按传统的“古音”“今音”“北音”这三大历史阶段来谈。
(一)古音:指的是先秦的汉字读音,现在叫“上古音”。上古音的研究历史最长,但是因为时代久远,资料不足,所以迄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古声母三十二个的学说为本,介绍王先生的《古代汉语》附录、《同源字典》和唐作藩同志的《上古音手册》。
《古代汉语》附录: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有“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如果想大致了解一下先秦古音各韵部和各声母收字的情况,或者,只想大体查查某常用字和另一个常用字在上古是否“双声”(即声母相同),是否“叠韵”(即韵部相同),翻翻这两个表就可以了。两个附录所收的都是先秦古籍里的常用字。附录三各韵部里的字按今天普通话的韵母次序排列。韵母相同的,再按普通话的声母、声调排列。附录四各声母下的字按普通话的韵母次序排列。不足的是:字表中没有标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来,查找起来不那么便捷。此外,没有编普通话读音索引,所以某字在某部、某声母,要慢慢细找。
《上古音手册》:唐作藩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音系也是上古音三十部、上古声母三十二个,收字八千左右。想要同时了解某一个字在上古时代的声、韵、调,查这本书是很方便的。书中所收的字按普通话读音排列,后边注明上古音的声、韵、调,一翻即得。比如要查“鲍”这个字的上古音,按今天的读法翻到bào这个音下边就可以看到:
这就是说:“鲍”这个字上古音属“幽部”“并母”“上声”。同时还可以知道,“抱”和“鲍”不但今天同音,上古也同部、同母、同声。但是“报、暴、瀑、Ⅱ、豹、爆”这些字虽然今天也读bào,但上古音却不一样,各有自己的读法。
这个手册后边附有部首检字表,不认识的字可以按部首查找。不足的是:没有上古音的拟音。虽然拟音只是一种假设的读音系统,未必就是上古真正的音,但有语音符号作参考,总比那些抽象的韵部、声母的名称好捉摸些。此外作者告诉我,书中有些地方印错了。比如第25页“代岱贷”三个字应提上两行,排在“??(黛)”的后边;第81页lu后边的“夫”是“六”字之误;第82页luo后边的“赢”应排在“羸”的地方,“羸”字去掉。在此转告读者。此外,某些字的归类,音韵学界尚有不同的意见。
《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是讲同源词的,主要不是讲古音的。但是它排列字头以上古音为准。所收的字先按上古韵部排,同韵部的字再按上古声母排,所以也可以兼起检索古音的作用。本书收有三千多字,数量虽不多,但都注出上古音的拟音,对了解上古音假设的音读是很方便的。本书未收的字,只要知道它属于上古音哪个韵部,哪个声母,然后按本书的次序去找,只要找到同部同母的字,也就找到了大体相同的读音。比如“鲍”字《同源字典》未收,但“抱”字收了,拟音是[bu](见244页)。既然“鲍”与“抱”同声同部,两个字的读音理应相同。上边说“大体相同”,是因为并不是凡同声同部的字读音都完全一样。原因是同韵部的字,韵头未必相同。但是这并不要紧,对一般文史工作者来说,不需要辨别得那么精细。
本书后边有普通话音序索引和部首检字索引。某个字收不收,收在哪一页,一翻即得。
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用的音系是古韵二十九部,古声母三十三个。作者认为先秦古音应该分两个时期:春秋时代(即《诗经》时代)是二十九部;战国时代(即《楚辞》时代)是三十部。本书用的是春秋时代的二十九部。如果把二十九部中的“侵”部分出一个“冬”部来,就是战国时代的三十部。声母方面,本书多分出一个“俟”母来,字数不多,关系不大。
(二)今音:指的是《切韵》、《广韵》的读音,大体是隋唐时代的读书音,现在叫“中古音”。中古音的研究是从清代的陈澧正式开始的。到现在许多问题也还有争论。但是有韵书、韵图为本,在系统上不象上古音分歧那样大。检索汉字的中古读音可以用《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和《广韵声系》,下边分别介绍。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中华书局出版,收字六千左右。字头的排列以普通话读音为序。每一条同音字后边都注出中古音的反切和应归属的音类。普通话读音相同而中古音不同的,分条排列。比如在pò这个普通话读音后边有:
pò去破――普过切
果合一去过滂
粕糟粕――匹各切
岩开一入铎滂
迫――博陌切
梗开二入陌帮
魄――普伯切
梗开二入陌滂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在去声pò这个读音里,“破”字的《广韵》音标是“普过切”,在中古音系中属“果摄”“合口”“一等”“去声”“过韵”“滂母”。其他“粕、迫、魄”这几个字,虽然普通话里和“破”同音,但在中古音里,韵摄、开合、等第、声、韵、调并不全同,所以各有各的读法,并不同音。
不足的是:这本书也没有标出拟音来。想要了解中古汉字拟音,方便好找的参考材料有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该书上册第50页―54页有中古音的声母、韵母拟音表,读者可以试着自己“对号入座”。比如还是以上述四个字为例,我们查到中古“滂母”的拟音是[p‘],“帮母”是[p],“过韵”合口一等字韵母拟音是[ua],“铎韵”开口一等字韵母拟音是[ak],“陌韵”开口二等字韵母拟音是[ak]。于是就知道上述四个字的中古拟音应该是:
破[p‘ua] 粕[p‘ak] 迫[p‘ek]
魄[p‘ek]
下边附带再谈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平仄”,一个是“尖团”。读近体诗要会分“平仄”。“平声”简单,凡是普通话读阴平、阳平的字,在诗律上一概属“平声”。“仄声”麻烦一点儿。普通话读上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声”,但仄声还包括中古的入声字。然而中古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分别混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混进上、去两声的不必管它,反正还是仄声,而混入阴阳平中去的中古入声字,说普通话的人就辨别不出来了,因此往往会把某些入声字如“白”“国”等字看作平声。为了检查某一个今天的平声字在中古是不是入声,翻翻《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就可以了。凡是今天读阴、阳平而《手册》标有“入”字的,都是中古入声字。就是说,都应该算仄声字,不能当乎声字看待。比如“白”字,今天读阳平,但《手册》中是这样写的:
bái阳白――傍陌切
梗开二入陌并。
一看有“入”字,就知道这是中古入声字,属仄声。所以“白日依山尽”这句诗是标准的“仄仄平平仄”的格律,而不是所谓“一三五不论”的“平仄平平仄”。
学京剧的人最爱讲“尖团”。但说普通话的人已经分不出尖团音了。为了区分尖团字,也可以查《手册》。《手册》的例言第十三条中说:“遇到尖字(即精清从心邪五母今读齐齿或撮口的字)向后退一格排,以示区别。”比如我们查“酒”字,查到第123页,上边写着:
jiǔ上酒――子酉切
流开三上有精
“酒”字今天读齐齿呼,又是“精母”字,再看前边,“酒”字这一行比其他各行都后退一格排印,于是就可以知道“酒”是“尖字”,不是“团字”,唱京剧要读成ziǔ而不能按普通话读成jiǔ。
《广韵声系》:沈兼士主编,原辅仁大学发行,解放后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的旨趣是从谐声字的角度整理汉字的“字族”,而不是为了检音。但是每一个字都注出了《广韵》的音类,并且标有拟音,书后还有部首检字索引。我们先按索引查出某字在哪一页,然后按页找字,就可以知道某字的《广韵》读音了。所以这部书也可以作为查检汉字中古音的工具书使用。比如我们要查“魄”字的中古音,在检字表第41页上查到“白”部,根据“白414”的标示,我们翻到正文414页的“白”字。从这里往后找,可以找到排在415页的“魄魂魄”这个字。“魄”字前边没有注音,向上找,在“拍”字后边写着“普伯切”,前边写着“陌开二”,意思是“魄”和“拍”一样,在《广韵》里都是“普伯切”,都属“陌韵”“开口”“二等”字。然后再向上找,找到“怕”字,前边注着“滂”,意思是“拍”“魄”的声母和“怕”一样,都是“滂母”字。于是“魄”字的中古音就完全找到了,它在中古是“滂母”“陌韵”“开口”“二等”字,拟音是[p‘bk]。
要注意的是:《广韵声系》用的是传统36字母和206韵来编排汉字的,拟音用的是高本汉的音标形式。
(三)北音:指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元曲音,或称“近代音”。在音韵学上,近代音的研究从“五四”以后才开始。目前还没有用普通话音序编排的工具书。但是有两部容易找到的研究专著,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用。一个是《中原音韵研究》,一个是《中原音韵音系》。
《中原音韵研究》:赵荫棠著,老商务印书馆发行。这部书前半部是研究,后半部是原著拟音。拟音部分完全照《中原音韵》原本次序排字。比如“东”“冬”二字,我们可以在“东锺”“平声阴”这个项目下找到。意思是这两个字在《中原音韵》里属“东锺”部,阴平调。“东”字下边写着“端一”,“冬”字下边写着“端二”。意思是说这两个字在中古音里属“端母”,“东”是一等字,“冬”是二等字,但这两个字到《中原音韵》时代已经没有一二等之分了。下边标的[tun]就是这一排同音字的拟音。
《中原音韵音系》:杨耐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杨书也是前半部是研究,后半部是拟音。但它是以声韵配合表的形式来排字的,也是首次绘《中原音韵》编制的同音字表。翻开一个表,某个部的声、韵、调一览无遗。比如要查“谦”字的读音,我们翻到“廉纤”部这个表,可以看到“韵”的栏目中写着[iεm],声的栏目中写着[k‘],于是就可以知道“谦”字在《中原音韵》中属“廉纤”部,读音是[k‘iεm]。
以上两部著作,观点有异,拟音也不全同。此外还要注意有许多字是跨部的。比如“歌戈”部的“薄、铎、凿”等字又见于“萧豪”部。所以这类字应该有两种拟音形式。按杨著的拟音,在“歌戈”部的是“薄[po]、铎[to]、凿[tso]”;在“萧豪”部的是“薄[pau]、铎[tau]、凿[tsau]”。
以上两部著作共同的不便之处是都没有检字索引,需要查字只好试着多翻几个地方,慢慢碰。不过因为是研究著作,不是工具书,所以也不应苛求于作者。比较起来,杨著比赵著便于查找。需要经常翻阅《中原音韵》的读者可以根据杨著按普通话读音自编一个索引备用。
以上介绍了三个历史语音阶段的汉字古音查检材料。需要特别提请读者注意的是:
(一)因为历史语音的研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结论,所以我们使用哪本书就要遵从哪本书的理论体系和拟音方案,不要指望大家的说法都一样,更不要自己随便去折衷。否则就会乱套。如果哪本书的说法都不相信,就只好自己去研究音韵学了。这就如同治病一样:请哪个医生看病就吃哪个医生开的药。切不可自作主张把两个医生开的药混起来吃。如果哪个医生也不相信,就只好自己学医自己治了。
(二)讲汉字的历史读音是为了研究历史文献而不是叫人按古音来读古书。按古音读古书是办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读古书(哪怕是甲骨金文)都要按今天的读音来读才对。那么,许多古字、怪字,按今天的音应该怎么读呢?这里有个正确审音的问题。等《汉语大字典》问世,就有了依凭了。目前我们可以根据《广韵》的注音来折合。周祖谟先生有《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中华书局出版),已经把《广韵》上所有同音字组的反切都折合成普通话读音。我们只要查出某字属于哪一韵哪一个同音字组就会读了。但查《广韵》是很麻烦的事。我们可以先利用《广韵声系》查出某字在哪个韵,然后再到《广韵》本书的那个韵里去细找。关于《广韵》的编写体制,周先生在《广韵略说》(见《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一文中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此外还有梁僧宝的《四声韵谱》、《切韵蒙求》两部书,也可以作为检字的工具书使用。
①香港中文大学出版过《汉字古今音汇》,此书一般读者不容易找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文摘】漫谈汉字历史读音的检索 作者:李思敬
【文摘】音韵学入门书简介 南海公 水风 字4297 2004-05-16 10:07:09
【文摘】台湾辅仁大学音韵学资料 水风 字26657 2004-05-16 10:09:49
【文摘】点检廿世纪汉语音韵学通论性著作 张玉来 水风 字34554 2004-05-16 1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