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 禅画、禅话、禅音――十二段偈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 不爱吱声

共:💬10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 禅画、禅话、禅音――十二段偈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月亮偷不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良宽和悦的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的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性,每一个人,自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识得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禅师的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诉天下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

不信是真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凡圣两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到了龙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德山禅师道:你非常辛苦,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烛吹灭,德山到此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德山禅师遂将疏钞取出焚烧,当火焰上升时,他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经典,再究竟的讲说,仍是分别知识;禅门无言,终究是无分别心的证悟。夜晚,是黑暗的,点了烛火又再吹灭,这意味着外在的光亮熄灭以后,内心的禅光就会亮起来了,这个禅光,看清楚了真我,所谓语言文字,分别意识都是大海一滴了。

一与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文殊现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因此就安心住下来担任典座(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汽上又见文殊现身,便举饭铲打着,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两者有差异,实则无差异,何必自悔自恼呢?

文殊的偈语中,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说明三大阿僧碉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达到知音,有人认识他了。

原来,文殊文喜,是自他不二啊!

古镜未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的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的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

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个店主我都不如,可见其禅道之高了!于是决下苦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的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呼么道:伙计!泡茶,泡茶!泡好茶!

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岂曾混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位云水僧在参访时,路过一位老太太所管理的庵前休息,他问老妇人道:师姑!这座庵堂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宇宙万有本是一体的,心、佛、众生是无差别的,吾人却硬是要将此一体的,无差别的,分割开来并以分别心看待之,故世间上是非善恶,情与无情,甚至男女异类世出世间诸法,就对待不已了,若以一真法界而言,如老婆婆者何曾混淆?

除却心头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也。

千古楷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的问道为何不饮不食?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那能吃饭?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那就是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云水僧,王田于是就请示道:什么叫禅?

云水僧回答道:我也不知如何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一旦会了禅之后,就不用怕死了。于是在云水僧的指示下,王田前往参访南隐禅师。

王田医师找到南隐禅师的住处,说明来意,并请求开示。

南隐禅师道:禅不难学,你既然身为一个医师,就应该好好对待你的病人,那就是禅!王田医师似懂非懂的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对他说道:一位医生不该把时间每天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患去!

王田医师非常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除怕死的心呢?因此,当他第四次参访时,就抱怨道:有位云水僧僧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病患者。对于这一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向你请教了。

南隐禅师微笑的拍着王田的肩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让我给你一个公案试试吧!

所谓公案就是南隐禅师要王田参赵州无的话头,王田苦参这无字公案,前后二年,当他将心境告诉南隐禅师时,得到的答案是尚未进入禅境。王田并不灰心的专心致志,又参究一年半,终于自觉心地澄明,难题逐渐消失。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挂虑。

最后,当他叩见南隐禅师时,禅师只对他微笑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王田医师经常接触老病死生之人,因此,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所以对死亡就起了恐惧,南隐禅师要他好好照顾病患者,就是参禅,因为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能入禅呢?及至到他参透了无字的公案,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就是无死的禅境了。

百年一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w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