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米鲁 -- 任爱杰
五.盘江大捷
吴远全军覆没,钱钺等人再也无法隐瞒事实。钱钺、镇守太监(统兵镇守太监,明朝派驻各地除正常的军政系统外还派遣镇守太监自成体系)杨友和军区司令(总兵)丰润伯曹恺向中央打报告要求调派其他省份的军队入黔清剿。
明朝中央得到消息,大为震怒。于是下令撤换统帅,让钱钺退休,任命财政部副部长王轼(王轼时任南京户部尚书,左副都御史。明朝实行双首都制,北京和南京各有一套六部班子。南京户部尚书没有北京户部尚书的实权,故此译为副部长。)为钦差大臣(钦差、提督军务)全权负责剿匪事宜。这时明朝正忙于镇压湖广苗族的起义,只能从湖广调拨八千土兵,从云南调五千汉军和土兵混编守在边界上。而实际的主力还是要贵州宣慰司调两万土兵。
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这个兵力布置是故意在给钱钺等人穿小鞋。兵固然是调了,但实际却没有入境。而剿匪主力竟然要贵州自己解决。如果贵州真得能够调出两万土兵,贵州又何必要求从别省调兵?后来王越到任,立刻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可见这不过是个针对贵州当时官员的政治陷阱罢了。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钱钺等人乃是官场老手,怎会看不出这个布置的意义所在。听到王轼即将前来的消息,钱钺等人忧心忡忡。王轼素有能臣之名。如果王轼到了之后无法打开局面也就罢了。若是打开了局面不但要夺了他们的功劳,更显得钱钺等人无能。即使无法打开局面,也难保王轼不会将钱钺等人作为替罪羔羊。这当中又以巡抚钱钺、贵州省检察院长(按察使)刘福、和镇守太监杨友的责任最为重大。
作为太监,杨友和贵州文官系统向来不睦。钱钺剿匪不利被撤了职,杨友也逃不掉责任。但是明朝文官素来看不起太监,到时是否会给他罪加一等也很难说。于是杨友忽发奇想,认为自己如果能够在王轼上任之前就平息此事,则就是奇功一件。
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要想在王轼到来之前用武力打败米鲁无异痴人说梦。既然打不过,那就只有招安了。于是杨友开始与米鲁方面频繁接触,商讨招安事宜。不久,杨友上奏声称已经和米鲁达成以下协议:“普安州夷妇米鲁等已听抚谕,送出原获官马四十匹,其原杀死军官人命,约十月大兵不至,当如土俗出财物赔赏(偿)。”
明朝兵部并不相信,认为:“夷情谲诈难信,方其率兵据杀,官军不既兴师问罪,反效夷俗责偿,是长寇奸而损国威,非计也。且杨友先尝请兵征剿,及米鲁欲降,又独奏以为己功,当治其罪,请下总制官王轼等议处其宜以闻之。”
米鲁方面最初是否相信杨友的这次招降已不可考。但从杨友的行动来看,杨友并不是真得想要招降米鲁。他玩的不过是吴远的麻痹计策的扩大版罢了。在和米鲁达成协议后,杨友随即和副省长(右布政使)闾钲一起率少量部队前去约定的受降地点,但同时他又让曹恺率大军暗中进发,明显打算开鸿门宴。可是曹恺这家伙是个胆小鬼。有了吴远的前车之鉴,他怎敢去送死。于是走到安庄,他就躺倒装病了。
纪委主任(巡按御史)陈恪得到消息,追上杨友告诉他兵力对比起了变化,最好停止行动。但是杨友面对王轼即将来到的情况,自然不能放弃这次机会,于是不听劝阻,渡过盘江,竖起招降旗,与闾钲在军中置酒高会,摆出一副诚心招降纳叛的模样,期望米鲁能够如约前来。
米鲁和福佑果然来了,不过不是来投降的,而是来袭击明军的。如上次一样,义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好。明军得到了很准确的情报。但是也和上次一样,明军主帅杨友表示不相信。甚至连部下建议把营盘移动到更佳的防御位置也当作耳旁风。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笨蛋。从泗城调来的土官黄琚就找了个讨赏不得的借口,拉了自己的队伍先跑了。这下等于是为米鲁打开了一个明军防御上的缺口。米鲁大军杀进来的时候,明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大败。刚刚接战,军区参谋长(兵备副使)周凤就脱了官服,率先渡过盘江逃跑,明军顿时崩溃,被驱赶到盘江中,战死加溺水者一千六百余人。杨友被米鲁生擒。检察院长(按察使)刘福、副省长(右布政使)闾钲、少将(都指挥)李雄、史韬、郭仁、李宗武均死于乱军之中。(注1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七.壮烈战死 22 任爱杰 字2802 2007-08-29 22:07:03
🙂【原创】六.王轼的策略 20 任爱杰 字2526 2007-08-29 22:05:42
🙂好看,送花谢宝 尼伯龙根·蜗藤 字90 2008-11-13 13:19:43
🙂【原创】五.盘江大捷
🙂【原创】四.第二次反明起事 19 任爱杰 字2214 2007-08-29 22:03:16
🙂【原创】三.第一次反明起事 21 任爱杰 字4858 2007-08-29 22:02:20
🙂【原创】二.米鲁造反的起因 26 任爱杰 字7159 2007-08-29 22:01:16
🙂【原创】一.明清的改土归流政策 34 任爱杰 字7901 2007-08-29 21: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