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米鲁 -- 任爱杰

共:💬80 🌺335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明清的改土归流政策

一.明清的改土归流政策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云贵高原虽然在秦汉时期被纳入中国版图(注1),但是随着汉朝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长达四百多年的乱世,云贵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这个情况随着唐朝被南诏打败而进一步恶化。唐宋时期,南诏、大理是不折不扣的独立政权。(注 2)

这个长达近千年的半独立与独立的状态,随着元朝征服大理,设置行省而结束。但是西南地区的部落众多。蒙古人虽然打下了大理,却不得不仍然依靠当地的土著治理,由此形成了六百多年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并非元朝首创,而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羁縻州的传统。但是不同于唐宋制度的是中央政府不仅仅满足于对土著首领进行册封,要求名义上的效忠,而是进一步对土官的品级、考核、任免、贡纳、征调、继承作了详细的规定。所以这种分封更加接近于西欧的封建领主制度。不过在控制程度上还尤有过之.

蒙古人对于其所征服的地区大多采取分封制度。即使是在汉地,一开始也实行的是分封与郡县并用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好处在于当帝国高速扩张的时候,它能够迅速分化被征服地区的抵抗力量。反正“有枪便是草头王”,只要受了朝廷的招安,除了要承担对上级领主的义务,对内的权力并不受到多大的影响。而跟随宗主东征西讨,能够带来更大的物质利益。

不过一旦帝国停止扩张,这些半独立王国就成了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帝国要对土官们约束,而土官们仗着天高皇帝远却往往不服管束,尤其当帝国不再扩张,对于宗主的义务依旧,却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的时候,反弹就更加激烈。所以蒙古帝国的版图虽然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其国家组织却也是最松散的。终其历史,各地叛乱不断。元朝本身虽说最后亡于农民起义,但是无休无止的军阀和领主的叛乱削弱了国力也是原因之一。即使是到了最后关头面对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元朝仍然内斗不止。最后被北伐的明军各个击破。

而云贵地区与帝国的其他部分并无两样。反叛从元朝建立开始就没有中断过。我们前面说到过的奢(蛇)节的故事就是规模较大的一次。

明朝征服云贵高原的初衷是为了解除元朝梁王对帝国侧翼的威胁。为了尽快消灭蒙古的势力,对当地归顺的土著力量基本没有任何变动。但是随着帝国的安定,理顺西南地区错综复杂的部落关系自然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此开始了贯穿明清两代近六百年的“改土归流”政策。

从表面上看,这个政策无非就是逐步的把当地世袭的土官用朝廷直接任命的有任期的流官来代替。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历史事件偏偏发生在明清两代而不是其他朝代?这就不能不提到三个重大的因素: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膨胀。

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得人口的增长突破了以前低产农业的限制。据某些专家的估算,明朝鼎盛时期的人口超过六千万(注3),而清朝鼎盛时期的人口则是四亿五千万,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如此众多的人口,在现代农业的所谓“绿色革命”没有发生以前,即使有了高产作物,也必将导致边际效应的递减,从而引起人均生活水平的下降。更何况随着王朝的日益腐朽,土地兼并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自耕农越来越少。帝国能够直接控制的财源遂不断为地主阶级所侵蚀。而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帝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的产出。而明朝的人口基数虽比清朝小,却不如清朝注重商业,于是连商业上的补贴也难以得到。这迫使帝国把目光转向获得更多能够直接收取赋税的土地。这表现在帝国政策上,便是扩张。

扩张有两种。一种扩张是对外的,如汉、唐、清的对外扩张。这主要是为了消灭直接威胁帝国的外敌,或潜在的外敌,如汉面对的匈奴和羌,唐面对的突厥和吐蕃,清面对的卫拉特等等。这类扩张所得到的土地可以为帝国带来战略纵深,却未必能够带来更多的赋税。

而另一种扩张,则是帝国内部半独立王国的消失,帝国的权力日趋中央集权。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明清两代的中国上演,也同时出现在大陆另一端的英、法、西班牙诸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更为集中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系统管理的优化,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了由于权力分散而带来的损耗,从而使国家能够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水准下最大程度的进行调控。

对中国西南地区来说,由于多山地,在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之前农业的产出并不多。中原政权如果直接统治这些地区,不但未必能够得到赋税,反而有可能为了维持当地的稳定而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补贴。如果发生反叛而采取军事行动,在经济上很明显得会得不偿失。因此,使用世袭的当地土官来治理从而形成一个缓冲是适合当时情况的一个明智选择。然而,当美洲高产作物引进之后,以前产量不高的穷山恶水的农业产出有可能成倍增加。帝国对此进行直接统治成了明显有利可图的行为。帝国的扩张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为这种扩张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火药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之前,所谓拥有先进文明的农耕民族与周边的“野蛮人”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军事优势。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如果说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依仗着他们的高速机动能力而使帝国军队疲于奔命,南方的少数民族依靠崇山峻岭,一样限制了帝国大规模集中使用兵力的能力。即使武力强大的蒙古在夺取天下之后,对西南地区也只能采取土司制度。

到元末明初,火器已经开始在战争中普遍使用(注 4)。到明朝中后期,随着西方改良火炮和火枪的传入,中原王朝对周边部落的战争模式开始从冷兵器占主导到冷热兵器混合。而清朝能够建立仅次于元朝的版图,火药的威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火药的应用,使得帝国在对不掌握火药技术的敌人作战时能够投入相对较少的兵力从而使农耕经济能够支持更多的军事冒险。这样,从公元十四世纪后半叶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掌握了火药技术的众多帝国的扩张过程。在西方,这表现为用火药征服新大陆的过程。而在中国,则表现为帝国直属领地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以前名义上臣服的独立地区被纳入了帝国的行省。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火药技术被蛮族掌握,尤其在欧亚大陆的北方,火药和蛮族惯有的高速机动能力相结合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帝国在蛮族手中完成了。满清的高速扩张,俄国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的成功,甚至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建立都不能不感谢火药的运用。

因此,“改土归流”政策在明清两代愈演愈烈与其说是某个皇帝的心血来潮,倒不如说是历史车轮不可阻挡的滚动趋势。

如果“改土归流”政策仅仅是中央政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冲突, 那么这种上层的权力争斗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

当明朝刚刚征服云贵地区的时候,明朝就已经迫不及待得想要将西南地区完全置于其直接统治之下。这期间的一个著名个案就是“裸挞奢香事件”。

奢香是彝族人。十四岁上嫁给水西地区(注5)的大土司霭翠为妻。霭翠死后,由于儿子年幼,奢香随即摄政。霭翠在洪武初年就举族而降,接受了明朝的册封。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从四川、湖南兵分两路,经贵州南征云南。盘踞在云南的蒙元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再是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向诸土官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蒙元势力失去支持。明军顺利征服云南,从此结束元朝在云南的统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明朝征服西南的有功之臣,明朝却欲除之而后快。传统的说法,明朝派到贵州的军区司令(都指挥使)马烨(清代文献中因避康熙的讳,改为马晔或马煜),找了个借口逮捕奢香,将其剥去衣物,赤身露体加以鞭挞侮辱。其目的是为了逼反奢香及水西诸部,以达到“尽灭诸罗、代以流官、郡县其地”的目标。

听到这个消息,水西诸部均有反意。但奢香以大节为重,选择了上京告御状的方法。据说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将马烨召回砍了脑袋。作为回报,奢香答应为朝廷开拓维护从四川到云南的驿道(龙场九驿)。

(按:关于奢香被裸挞事件和马烨的最终结局,历来说法不一。近年来还有考证说奢香实际上并未遭到裸挞,史书是以讹传讹。我相当赞同这个观点。盖如果马烨有能力逮捕奢香,并将其裸挞,则马烨也有能力杀她。杀了奢香一样能够达到“逼反诸罗”的目的。而且由于奢香死了之后水西各部群龙无首,更加容易各个击破。 关于这段公案,以后会写一篇详细的介绍。)

传统的史料中为朱元璋辩护,认为“裸挞奢香事件”是马烨为了升官的个人行动。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奢香作为宣抚使和属于卫所系统的都指挥使互不统属,明朝的都指挥使并不是唐朝的节度使,根本不能管到地方官。明朝和宋朝一样,最忌武将专权。小小一个军区司令如果没有中央的授意又有何胆量逮捕裸挞水西地区的大土司?

不管奢香真的被裸挞过,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她治下的水西地区的确有能力造反。水西地区虽然一直为中原藩属,但是除了称臣之外基本是独立王国,实行农奴制度,有自己的文字,军队,官制等等。

而水西地区的土司叛伏不常,我们前面说到过的在元朝造反的奢(蛇)节就是水西土司。而武力强大如元朝,在奢(蛇)节战死后仍然不能彻底征服该地区,只好不了了之。到奢香统治的时代,水西号称能够动员四十八部二十万人。这样的一股力量,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让其长久存在的。

但当时云南初平,北方还有北元在虎视眈眈。这时候再开辟一条战线也明显不符合帝国的眼前利益。而如果贵州的驿道能够开通,那么就算将来有何变故,帝国也能够迅速进军剿平。所以朱元璋也就做出让步和解。

这个和解使水西的半独立王国状态得以延续了三百年,直到清初才彻底被“改土归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