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样评定法不容易啊

比如说,XX专业,如果要招收N名本科生,该专业至少拥有X名教师。至少拥有价值Y万元的固定资产(设备)。

那X名教师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X+1名?这些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如何界定?Y万元的固定资产包括什么?房子?仪器?怎么区分新房子、烂仪器或者高价进口但不比廉价自制多干活的仪器?专业方向有些微差别的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中学评定(要是有的话)还好做一点,大家都只有这几门课,大学可就太难了。

公布就业率是个不错的主意,就是工作量太大,中立组织能否承受是个问题,他们本身够不够“中立”,在中国也成其为问题。

出版统计数字是可以赚钱的。要是每年高考前有一本“权威”的《中国大学评比》,你就等着看这一个月书摊上最畅销的是什么吧。中立组织是否中立,这就要他们自己树自己的权威了。人要自砸牌子,谁也拦不住。瞒天过海怎么办?舆论监督啊。舆论也腐败怎么办?舆论监督舆论啊。大家都腐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大家都不做事,在家发牢骚吧,还能怎么办呢?

就业率可以造假,但造假就有被舆论抓住的机会,被舆论抓住了,造假的成本就大大超过了造假的收益。没有天下都是圣人的事,只有榜样树在那里了,贪心才会有所收敛。

“硬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还有“软数据”。这是容易出现虚假的地方,但不能因为容易出现虚假就因噎废食。中国假的东西多,但人们并没有为此就不过日子了。怎么办,锻炼识别假货的能力,日子接着过。那软数据是什么呢?不知道USA Today有没有这一栏,在McLean的加拿大大学统计里,有一栏“社会印象”,有全国一些高中校长、地方政要、商界高层、专业人士等“社会名流”对大学打综合印象分。以此类推,学术界也可以对综合学术成绩、学术道德等打印象分。选的人的面可以广一点,避免拨弄攻守同盟之类的事。闹出狗咬狗来?正好,可以把分数拉开。意气用事、企图左右评分?更好,下一次你就是被评分的数据。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的。

学生不喜欢高考,所以高考可以逼着学生学习,但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

拿大学录取来逼学生公益劳动,可以肯定,多数学生这辈子都不会再主动“公益”。

如果上大学只是跳龙门而不能使人热爱学习,这就是高考的失败。说道公益劳动,我的加拿大同事在工作后,依然热衷公益劳动,平均来说比任何中国大陆出来的人(惭愧,包括我)都要热衷,自愿捐献时间和金钱,帮穷人盖房子,发动捐献的食品(Food Bank,不知道中文叫什么,就是平常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多买一点,在商店门口的大筐里放下一些,给穷人的)或衣物、玩具,到中小学去讲科学与生活,业余指导球队(自己没有小孩),组织社区活动,代表社区向政府或机构争取利益,等等,都是无偿的,也不见得可以成为荣升的资本。就是在Professional Engineer每年的professional activity report里,也要填社区活动一项,不要求多少,没有也没关系,自己填,但要是年年空白,自己也愧得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