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摘】英萃再拾——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 -- 浮云

共:💬63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清末民初

那一輩學者,將國學推至一高峰。如陳寅恪,王靜安兩先生,以今觀之,不禁起高山仰止之嘆。自此而後,無以為繼。其故安在?

國家多難是其一。但仍有其他因素存焉。我的看法應引來板磚無數。但此想法在胸中多年,不吐不快。

我覺得五四以來的教育制度變革,是極重要原因之一。新文學運動將中國行了二千年的古文先放上了架上,再後來的連串運動,更將之掃進了拉圾箱。自此以後,一代一代的年青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記得鄧雲鄉先生在文化古城遺事一書有比較他在鄉間書塾所接受的傳統中文教育與其後遷進城市後所接受的新式教育。在國文深度上的比較。

先父年青時(三十年代)在鄉間,家貧無錢接受新式教育,只短時間上過「卜卜齋」(應不過一兩年),但他在閱讀並在其小生意上與人聯系,並無問題。在現在教育制度下,如果只接受過一兩年教育的人,他們的程度又將是如何?

還記得年青時在香港學海書樓講座上聽陳湛銓老師講課。當他說到中國傳統三學(義理,詞章及考據)其中詞章一學之將亡,所顯出深痛之情,這影象還彷忽在目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