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摘】英萃再拾——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 -- 浮云

共:💬63 🌺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摘】英萃再拾——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十年前,曾经浪迹北京一个月。1996年5月10日,在五四大街,买了一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数月后,听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小徒弟说,这本书后来在北京一书难求,成了师友间馈赠佳品。

近半月闲居老屋,翻腾旧书为乐,重读此卷。下面是随手敲击健盘,拮取书中片断。时代不同,当年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是不开微机不读书。

△ 陈寅恪一生羁旅漂泊,幼年随家人辗转于武汉、长沙、南昌等地,十二岁东渡日本游历,随后十数年漂泊于美国、德国与北欧等国家地区,三十六岁才栖身于清华园。但不过十一年,就因烽火再度流离,此后,或携妻女或伴友朋,奔波于长沙、香港、昆明、桂林、成都和英国等地。抗战后居于北平,1949年经南京最后落脚岭南。在岭南,这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渡过了生命中最后二十年。

△平津战役,北平围城后,国民党“抢运学人”。最初邀陈寅恪离京的,是曾任北大教授的国民党青年部长陈雪屏,为陈坚拒。后他携全家与胡适同机离平,抵南京时消息见于媒体。陈氏全家在南京住了一晚,就转往上海,住在姻亲俞大纲家里,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纲俞大维兄弟的姑母。俞大维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兵工署长国防部长,后与蒋经国结成儿女亲家。陈寅恪对俞大维的评价是:清官。

△陈寅恪到上海后,应著名教育家陈序经之邀,任教岭南大学。其间,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财政部长徐堪、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反复劝说陈寅恪离开大陆,从十万元现款(财政部长出面),到留一架飞机随时候调。最后退而求其次,不去台湾也行,只希望陈暂居香港。但均被陈氏严辞拒绝。

△陈门弟子,星光灿烂。燕京大学毕业生程曦,在清华园就自愿追随陈氏读诗治史,1949年又赶往岭南,求为陈氏助手。1951年他不辞而别,到香港求香港大学教职。对方一听他是陈寅恪助手,立即以900元港币月薪聘任。1988年5月26日,中山大学在广州举行“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陈逝世后大陆第一次大型纪念活动,广东省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致贺辞。与会部分陈门高足,有季羡林、周一良、邓广铭、王永兴,当时已经是前辈名家。

△陈寅恪出身世家。祖陈宝箴为政坛名人,曾任湖南巡抚,父陈三立以诗闻于世,是与谭嗣同齐名的晚清四公子。1898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死难,陈宝箴陈三立父子被朝庭夺职,永不叙用。时寅恪八岁。又过二十年,1937年,陈三立面对神洲沦陷,辱不再生,绝食死国难。《最后二十年》一书作者,就此论寅恪关于国仇家恨的兴亡情节,就此越加凝重。

△1941年底,日军陷香港。陈寅恪与终生友人女诗人冼玉清两家困居香港,困境中的寅恪拒绝接受日军送上门的食物,冼玉清不肯应日本驻港总督矶谷廉介之请出面主持香港文化事业。不免日军纠缠,二人先后返回内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