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崛起策 -- TH的鱼

共:💬67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崛起策十一:南方的跃升和中国的崛起 续

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力量集中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非洲和南美在地理上天然处于世界边缘,也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边缘区域。在世界地图上非洲和南美宛如世界的两侧翼,而如今中国带动了这两翼的发展和东南亚经济的复苏,再加上以印度为首的南亚次大陆的迅速崛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的新趋势:那就是南方的跃升(the Rise of South),即南方国家集团正在经历集体力量的上升,而中国正是领衔南方国家集体崛起的主角。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世界各国都是演员的话,那中国不仅是北方国家的核心演员,更是南方国家的中心演员。把中国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放在南方跃升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就会有更宏大和宽阔的视野。中国的崛起带动了南方的跃升,南方的跃升也必将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中国的持续发展。在这里我们真应当借鉴和研究美国人在二战后的作法,美国在二战后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援助和模式输出奠定了美国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美元国际霸权体系。美国自由主义模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失败了,却在西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取得了局部成功。美国人真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让自由市场恰恰在紧邻共产苏联和红色中国的区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繁荣,从而间接导致了苏联和东欧集团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让市场经济的模式在全球取得主导地位,所有这一切又有助于巩固美国在全球领袖地位。今天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是:中国取得了拉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中国崛起和南方跃升将成为把中国送上世界强国和未来超级大国的重要环节,有了南方的整体崛起,中国的声音将不再是国际社会中单一的声音,而将成为国际社会的最强音。有了具备实力的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和南亚的力量,中国将具有建立在中国主导下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的实力。

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在多方面对于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中国经济爆发性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将成为中国的原料基地,为繁荣的中国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能源。而对于这些地区而言,中国是一个稳定、有很强支付能力的买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不仅卖家市场很重要,买家市场也很重要,一个富裕、稳定、具有良好信誉的买家市场对于能源输出国而言举足轻重,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和南方国家是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

其二: 如果仅仅将中国和南方国家的关系定位为能源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片面的,中国应当树立非洲大市场和拉美大市场的意识。在全球市场时代,国与国早就脱离了古典时期的零和关系,而成为互利共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损害别国最终会损及自己的国家利益,帮助别人发展也是为自己国家产品打开新市场。总之,在全球化时代,双赢和多赢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几乎成为必然。在欧美国家不断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采取配额限制时,在欧美面临中国经济崛起不断单方修改国际贸易规则时,促进、培育和开发非洲大市场和拉美大市场将为中国的产品提供重要的销售基地。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产业更新和升级的新时期,中国某些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产品必将转移到比中国更为便宜的国家,这将有助于中国的某些低端产业重新获得发展的春天,也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笔者计算过,东盟10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400亿美元,非洲大陆5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000亿美元,而拉美大陆13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 17500亿美元(均为2003年数据),中国根据2005年GDP统计修正后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2000亿美元,东盟、非洲大陆和拉美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中国的 25%、27%和80%。如果东南亚能保持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非洲大陆能近一步脱离战乱和饥荒,迈上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非洲统一之路,拉美经济也能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的话,三大区域在未来10到15年内经济翻一翻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这样东盟、非洲和拉美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虽然今天依然贫困落后,但它拥有9亿人口,在迈向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非洲人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因此非洲市场发展潜能巨大,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人口越多的区域,人口结构越年轻的地方,越是贫穷落后的国家,经济潜力就越是巨大。今天非洲大陆按人口结构来说是最年轻、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也是经济最落后的大陆,但正因为如此,非洲大陆才是最具有希望、最有潜力的大陆。中国把握住这些全球大趋势,并前瞻性地引领这些大陆迈向民族复兴之路,就是在为中国的世界强国工程打下最坚固的地基。

三是在欧美主导的世界体系下,由于中国和欧美在政治体制和人权问题上仍存在许多差异,也由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本身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无论怎样设法融入国际体系,都会被西方国家看成是“异类”。有学者认为,只要中国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人权法制建设,西方国家就会完全接纳中国。这种看法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当然有助于拉近中国和西方的距离,但是西方文明已长时间在世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西方中心主义观念和欧美中心主义观念在西方人心中根深蒂固,西方人中最普遍、最强烈的一个观点就是:西方文明就是普世文明,其他国家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所有价值观念才能拿到进入现代国际社会的入场券。西方国家现在虽然流行中国热和中国文化热,但那只是中国经济崛起和文化魅力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在许多西方人对中国感兴趣甚至是迷恋中国的同时,他们那种对中国的偏见和无知依然十分强烈,一旦中国在某些领域里有赶超西方的势头,中国威胁论、中国恐惧论就会如同欧洲历史上对黄祸的恐惧一样被大众媒体和舆论重新唤起。这在历史上已有先例,1980年代西方面临与其政治制度相同的日本迅速崛起时,西方媒体在羡慕、惊叹的同时,也充斥着对日本的批评、厌恶、鄙视、恐惧和偏见,日本更多被描绘成一头没有道德的经济怪兽,日本人虽然很成功,但在西方人眼里他们始终是怪怪的,他们都是工作狂、不懂得休息和度假,他们对上司无条件服从,他们的企业漠视工人的人权,他们社会的自杀率很高,他们的住所狭窄活像兔子笼,他们的性文化畸形等等。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崛起只有在南方的跃升中才能真正写出国际政治经济的全新篇章,才能真正终结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论点和西方文明优越论,才能真正奠定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南方国家所作的不应当是颠覆现有国际文明次序,而是要在继承现有国际文明和西方文明中进步方面的基础上(比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制国家和尊重民权),综合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因素(比如我国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别国,对别国文化的尊重和平等态度),引导国际文明向更为包容、和谐、宽容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笔者的一些具体提议和思考如下:

1.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南方的跃升(the Rise of South)和中国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之间的关系纳入专项课题研究。南方跃升和中国崛起的交相辉映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都不会停止,对于这样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早作立项研究,以预测未来的发展,作长远的战略规划,最大限度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2.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应当考虑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南方跃升(The Rise of South)的说法。单单提中国崛起容易让人感到中国人的文明中心主义观点和中国民族主义,如果能以宏大的视野提出亚洲崛起和南方崛起的说法,必将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进而增进中国道德的感召力和文明领袖的亲和力。

3. 加强对南方不同区域如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化让遥远的非洲和拉美成为我们经济和国家利益意义上的“近邻”,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区域历史、社会、文化、法律、种族、宗教等全方位研究。考虑到我国的非洲研究和拉丁美洲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国家可以在未来10年加大投入以培养一批非洲专家和拉美专家。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民族、文化和语言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培养研究北非马格里布国家、西非豪萨语国家、东非斯瓦希里语国家和南非国家等的专家。

4. 对于当前某些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应当严格审核到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去投资的中资企业,对信誉良好、业绩良好、管理良好的企业投资多加鼓励,对问题企业和缺乏信誉的企业应当严格控制。我们应当珍视“Made in China”产品的国际声誉,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以次充好的产品流入非洲国家从而败坏包括许多业绩良好的中资企业在内的声誉。这也涉及到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和中国软实力,我们应当从战略高度严肃看待这些问题。

5. 我国政府应当敦促前往南方国家投资的中资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世界公认的国际劳工法律,譬如严格禁止雇佣童工,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得任意延长,工人有休息权等。同时投资的中资企业应当至少遵守最低的环境保护标准。对于严重违反国际劳工法和环保法的企业,我国政府应当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6. 对去非洲国家和其他南方国家的中国企业家和中国游客进行了解这些国家文化、风俗和法律的培训课程。中国人大量到西方国家旅游、留学和经商,对西方社会的礼仪和国际惯例也越来越了解。但是对落后于我们的许多国家,我们往往缺乏打交道的经验,常常是中方人员怀着理想主义热情来到非洲大陆,但看到当地的落后,由于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部分人对所在国不满,进而表现出自大和对所在国的歧视,伤害到所在国民众对中国人的集体观感。中国国民在外一言一行总会被外国人解释为中国人的总体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在国外都当谨言慎行。

7. 应当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表现的评价。西方媒体当然总是充满偏见和有意识的误导,但一些信息还是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反省我们在非洲和其他南方国家的作为, 改进我们的一些作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道德感召力。比如西方国家在援助非洲时总是将民主和人权联系在一起,中国走的是不干涉所在国内政的作法,因此西方媒体经常批评我们只顾作生意和买能源,不顾所在国的民主、人权状况和腐败问题。我方反驳的论点为必须先发展经济、促进民生,才能逐步实现法制国家的建立和民主化,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何谈民主和人权。我认为,中国的模式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就是经济优先,发展第一的政策,在人民先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逐步到达向好的制度过渡,不强行将民主、人权和经济援助进行捆绑式销售。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的一些优点,既不强行干涉别国内政,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别国进行指手画脚,也不是完全不管人权和人道主义危机的问题,而是在坚持中国模式也就是“发展是非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的同时,对一些国际上普遍有争议和非议的地区或产生人道主义危机问题的地区,中国应当与国际主流观点站在一边,表现出道德关怀以及中国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传统,要求有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地区的政府尊重普世人权,这也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中国模式加上西方模式,我们是可以走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新中间道路的。

8. 对于部分西方国家和媒体的恶意诋毁,比如声称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等荒谬理论,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驳斥,并展开国际文宣以阐述我方观点,驳斥这些谬论,特别是要得到南方国家的道义支持,让他们的民众以自己的感同身受证明中国和南方国家之间绝非殖民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互赢互利的关系。这一点,当前中国做得已经非常好了,就不再详述。

9. 除了经济和贸易联系外,中国应加大对南方国家的文化投资,鼓励更多的当地居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鼓励并援助更多的南方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中国文化虽然现在很流行,但其影响力与西方主流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还无法相提并论。在一个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里,中国文化是很难超越美国文化影响力的。但是在南方跃升的新次序、新局面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文化当作重要产业来推广,我们就也有可能在未来把中国文化变成世界文化。时不我待,借着南方崛起的东风,推广中国的软实力,就在今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