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区革命”来龙去脉 -- 自向荒郊寂寞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三区革命”来龙去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日期:2003-6-12

“三区革命”来龙去脉

“三区革命“是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在苏联的支持和进步知识分子领导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所谓“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个地区。引发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盛世才、国民党强迫人民的“献马运动”。1943年3月,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要求各族人民捐献1万匹军马,交不出马,则按高出市场价格一倍的马价交纳现金。1944年8月,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首先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占领了巩哈县城,由此拉开了三区革命的序幕。不久,游击队分兵几路攻占伊宁城,11月12日,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16人的临时政府委员,推举艾列汗?吐烈为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是一个狂热的泛伊斯兰主义者,所以,三区革命初期,临时政府领导权控制在宗教上层封建势力手中。直到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掌握领导权后才作了扭转。至1945年初,革命军打败了国民党增援部队,攻占了伊犁境内几个据点,整个伊犁地区均被游击队占领。同年3月,三区民族军正式成立。6月初,在苏联军事顾问帮助下,民族军制定了向北线解放塔城、阿山两专区;向中线以精河为目标,进而向迪化挺进;南线至南疆开展游击战,牵制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计划。在民族军的攻势下,至9月间,塔城、阿山区相继解放,北线、中线取得胜利成果。民族军进抵玛纳斯河两岸,距迪化城仅150公里。在此同时,新疆其他七区相继爆发多次反对国民党的武装起义,南线作战的民族军一度攻占拜城、温宿等城,一部分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组成游击队攻克蒲犁县(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并成立了革命政府。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同一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字。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出于本国边境安全考虑,苏联政府愿意作为调停者,促使三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另一方面,新疆国民党,驻军粮食给养不足,已不是三区民族军的对手,随着抗战结束,国内外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蒋介石不得不改变策略,派遣张治中到新疆同三区革命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所以,国内外局势和新疆形势的变化是导致三区革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谈判的基础。1945年10月,以阿合买提江为首的三区革命政府的代表与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在迪化举行和平谈判,经过三个月交锋,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双方达成协议。翌年1月,双方代表签订11项和平条款,根据条款规定,改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区革命代表、七区代表和国民党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张治中任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书长。在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的前夜,已执掌三区革命领导权的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取消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改称为新疆伊犁专区政府,并纠正了三区革命初期的一系列错误,抛弃了“东突厥斯坦”的旗号,团结新疆各族人民,使革命走上正确轨道。

1946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破坏和平,新疆的国民党政府当局不顾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阻挠和平条款的实施,迫害民主人士,向三区发动进攻,导致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以阿合买提江为首的三区革命代表于1947年7~8月间返回伊宁。

家园 这件事我觉得张治中的处理还是不错的
家园 毛比蒋高明多了

先借口飞机失事,摔死当家的,群龙无首,再出兵。

家园 【评论】 苏联对三区的影响十分深远

苏联对三区的影响十分深远,用邓力群的话说就是没有苏联的帮助,"三区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彭国安则说的更为直接:“三区就是苏联打出来的”,三区革命与苏联的联系如此紧密,可以想像三区民族军众多官兵与苏联的关系,有未经证实的资料说在新疆和谈成功之前,三区民族军排以上干部均为苏军派遣来的正规军官。民族军中也有大批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根据锡伯族骑兵连成员在90年代的回忆录中提到,新疆和谈成功后,有正式的命令收回部队中所有带有俄文字符标示的武器,代以缴获的国民党武器。至于三区政府和苏联的关系自不必说,张治中回忆录中讲,就在和谈协议签字仪式上,苏联领事馆领事俨然一个太上皇,当着张治中的面直接修改和谈协议条款,从此可见一斑。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策动三区边民叛逃,原三区民族军将领也随之进入苏联,如马尔果夫和祖龙?太也夫,祖龙?太也夫后来移居土耳其,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当然这都是话题外的话了。

家园 【文摘】乌斯满与三区革命

  乌斯满是西北现代史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此人崛起于四十年代阿山民变,从此半官半匪,盘踞北疆十年,最后在五十年代被

镇压.

1944年11月,伊犁爆发三区革命,起义民众迅速占领了伊犁全境.如果真正追述最早的武装斗争,理所应当是乌斯满在第二次阿山民变后之流寇生活。阿山地区哈萨克牧民在以前的暴动中,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第一次阿山民变中,牧民选择的是迁徙到甘肃,第二次阿山民变,也只是为了求得生存,而到1943年乌斯满发动大规模进攻时,这次暴动的意义已经与以前明显不同,牧民们要“自己来掌握阿山政权,推翻汉人对他们的统治”。三区革命爆发后,这一意义表现的更为明确。

  伊犁革命前期,阿山地区与其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乌斯满与达列里汗也是各行其事。1944年11月,伊宁暴动前后,乌斯满劫裹承化牧民数千返回青河,11月12日,也就是伊宁暴动爆发的第五天,乌斯满在青河召开民众大会,成立了阿山民族政府,以乌斯满为总理,选举出达列里汗、苏来满、克可苏根、铁尔汗、乃孜尔、木哈麦提、克罗什、哈米提等12人为委员,达列里汗为副总理兼统帅,苏来满为民政部长,夏里任财政部长,乃孜尔为司法部长,并委任阿山各县县长。同时聘请外蒙人哈里哈拜为监察总长,任奴尔禾加为司令。把部队改编为9队,其中: 第一大队:280人 第二大队:300人 第三大队:300人 第四大队:300人 第五大队:100人 第六大队:500人 第七大队:300人 第八大队:200人 第九大队:100人 全部兵力为2380人。

  1944年春天,外蒙指派哈里哈拜担任该部队指挥,又派遣沙狄克为政治监察员,依加帕尔为宣传指导员,乌斯满部武装经此改编,涣然一新。然而外蒙和苏联势力的过分介入,也引起乌斯满的不满,此后乌斯满虽然身为总理,却仍以帕夏(王)自居。 1945年1月,吉木乃武装牧民遮断承化与吉木乃之间交通,并集中兵力围攻吉木乃,当地守军省军骑兵第31团第二、第七连拒守20余日,最后因弹药将尽被迫退入布尔津。

  此时在阿山地区的国军部队有:

   承 化:

    骑兵第11师33团(为省军老部队,驻扎承化已六年有余,600人)

    128师383团第一营(400人)

    暂编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250人)

    阿山区警察局所属骑警队(80人)

    阿山金矿局所属的矿警队(120人)

   布尔津:暂编第三师第七团第二营(350人)

    暂编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100人)

    布尔津县警察局警察队(90人)

    归化军自卫队(500人,此为俄国十月革命后流亡新疆之白俄自发组织的自卫武装,驻布尔津县北部乡村)

    蒙古保安队(60人)

   哈巴河:

    骑兵第11师第33团第二连(120人)

    哈巴河县警察局警察队(90人)

  1944年10月4日,新任新疆省主席吴忠信自重庆抵达迪化,吴忠信上任不久即任命高伯玉为阿山专员,李梦白为警察局局长,并从监狱中释放了被盛世才关押的艾林郡王,任命其为阿山副专员,还组织了阿山宣抚团四处活动,分化乌斯满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改变阿山局势没有起到预期的目的。1945年2月8日,鉴于阿山游击队频繁活动,国军粮草弹药补给困难,阿山东路富蕴、乌河等地国军驻军奉命撤回奇台,128师383团、382团和新46师2团在46师师长徐汝诚指挥下,于冰天雪地中沿途与乌斯满部交战不已,撤回奇台时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队的撤回,意味着承化等地守军增援就此断绝。

  1945年5月21日,乌斯满、达列里汗率领哈萨克牧民武装约800人自柯克托海出发,25日并分三路逼近承化,其中一路占领了承化南红墩渠,承化军警出击,交战到6月初,达列里汗不支退往布尔津,中途伏击了追击而来的骑11师33团,从旋即遭遇从布尔津夹击的骑11师32团,暴动武装被击败。此时自伊犁东进的三区民族军已经开始酝酿进攻塔城,塔城附近游击队出没乡间。6月,福海县军政人员逃往布尔津,7月,塔城战事紧张时,吉木乃游击队截断了从塔城通向阿山的道路。7月31日,四面楚歌中,塔城专员平戎被迫率军民14000余人弃城遁入苏联,三区民族军占领该城,致使阿山门户顿开。8月1日,三区民族军总指挥鲍里诺夫和列斯肯指挥民族军攻打哈巴河,乌斯满部则返回到布尔根、青河和北塔山一带整训。承化形势日益紧张,人心大乱。

  1945年8月7日,乌斯满坐镇青河,达列里汗卷土重来,率千余名游击队员,在蒙古军队500余人配合下再次逼近承化近郊,首先占领了承化东南的喇嘛昭。8月10日,游击队“附有迫击炮数门”,自承化东部高地将军山向承化轰击,随后突入承化街内,与守军激战。8月11日,游击队炮弹摧毁了守军东北部阵地,守军伤亡严重。阿山专员高伯玉、骑11师师长苑凌云联名致电迪化云:“承危,粮弹绝,速援,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飞机!”,一连10个飞机,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形势之危急。8月17日,迪化派飞机载弹药到承化,在此消息鼓舞下,白俄自卫队自县城北方赶到承化,和阿山区警察队一起逆袭将军山,终于把这个制高点重新夺回。游击队撤退到城外红墩渠、阿苇滩一带修整,承化之围稍缓。

  游击队之所以停止攻城,一方面是本身力量有限且伤亡较大,其次也是要等候三区民族军的到来。此时三区民族军骑兵旅在民族军总指挥鲍里诺夫指挥下,正从和丰方向向承化推进中,9月2日,民族军攻占布尔津,旋即占领哈巴河,与达列里汗游击队在克木齐会合。承化守军见大势已去,遂于9月2日深夜携汉人百姓约3000余人北越乌溪岭向外蒙撤退,希冀能够进入外蒙境内保全性命。9月5日,撤退军民在中蒙边境乌尔木盖图达坂被游击队赶上(一说是外蒙方面不许撤退军民入境),激战两日后被迫投降。阿山方面俘获阿山专员兼警备司令高伯玉、骑11师师长苑凌云以下官兵1836人以及许多汉族民众,缴获步枪1436支,轻重机枪48挺及大量军用物资。只有阿山警察局军长李梦白和骑11师33团副团长戴奎率部属50余人奋战突围,经乌河越将军戈壁,“沿途以马肉马尿维持生命,只余八九人生抵奇台”。布尔津、哈巴河日前被民族军攻占时,当地残余军民撤往冲户,准备逃往承化,刚到阿苇滩,方知承化已失,军警只好越茫茫将军戈壁径奔孚远,生还者只有布尔津县警察局局长刘治等十余人。整个阿山地区也只有这两股小小的队伍生还,其余皆没于此役。

  1945年9月12日,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主席艾里汗 吐烈来到阿山,通过协商组建了行政公署,任命乌斯满为阿山专员,达列里汗、夏木塞和苏联顾问阿尔甫拜为副专员。乌斯满对艾里汗 吐烈的到来并不欢迎,他呆在冬季牧场――富蕴县的吐尔公,拒不参加承化行署的成立仪式,后经苏联军事顾问达斯肯尼夫中校的劝说,才勉强答应到承化任职。艾里汗 吐烈内心虽然不快,但对乌斯满却无可奈何,因为此时的乌斯满在当地很多哈萨克人心目中不仅仅只是个“巴图尔”,而且还是哈萨克的“帕夏”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