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惊喜!杨雪菲得到John Williams的欣赏 -- 煮酒正熟
(麻烦斑竹过三个小时再转清音吧。多谢多谢)
知道杨雪菲,还是在90年代初。当时她和一个叫白璞的女孩儿,都是陈志的得意门生。那次是她们一起去台湾做巡回演出(当时两岸关系还好),精湛的技艺在台湾音乐界和艺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至于陈志是谁,古典吉他粉丝哪个不知谁人不晓?陈志古典吉他学校也曾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
真正现场聆听杨雪菲的演奏,是在97年。那次实际上是为庆祝陈志的另一高徒 青岛小姑娘 王雅梦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殊荣而举办的一次吉他演奏会。当年,年仅16岁的王雅梦(81年出生),继12岁夺得东京国际古典吉他比赛冠军之后,又一举夺得世界级水平的埃及亚历山大古典吉他比赛的第二名,轰动了西方音乐界。为庆祝王雅梦再创佳绩,陈志旗下四员小将一齐出马,王雅梦之外,另外三位分别是:"大师姐"杨雪菲(77年),"二师姐"白璞,还有一位十三、四岁的小师弟,名字我忘了。
王雅梦是吉他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三个女孩子里她最小,长的也最好看。她当时演奏了两首参赛作品,好像都是帕格尼尼老魔鬼的东西,technically astounding but artistically disengaging. “二师姐”白璞演奏了一首难度中等 意趣也一般的曲目,令人失望的是白璞中间出现了几处明显的失误。
她们的小师弟演奏了一首巴拉圭著名吉他作曲家巴利奥斯的作品“最后的颤音”,给人印象十分深刻。首先这首曲目旋律异常优美动人,而且整个曲目都以轮指 (也叫颤音) 技法演奏。轮指技法演奏的优秀曲目,大家都知道那首脍炙人口的钻石级保留曲目“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泰雷加作曲)。其实,“最后的颤音”丝毫不逊于“回忆”。甚至很多人尊巴利奥斯(Agustin Barrios)为21世纪的泰雷加(Francisco Tarrega)。跑蹄啦,拉回来。除了曲目优美动人,这小男孩儿的轮指技法也非常高超,虽然在曲子结尾处出现了一点失误。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师姐”杨雪菲演奏的意大利作曲家多明尼哥尼的曲目“科庸巴巴”(就是阿里巴巴的哥哥啦)。这首曲目不仅难度很高而且高潮处激情澎湃,动人心魄。虽然总的来说我更偏爱巴赫那种理性、内敛的“纯古典”音乐,但这首感情充沛的曲目仍然征服了我 --- 应该说,是杨雪菲无与伦比的激情浪漫征服了我。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古典吉他爱好者,在我心中,杨雪菲虽从未获得过王雅梦那样的佳绩,但她才是中国古典吉他音乐真正的女王。
可惜,当年的这位“女王”,实在缺乏母仪天下的容颜。
还是在90年代初,我的一位女同事借给我一盘录像带,是87年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古典吉他艺术节的录相。这位美女姐姐是陈志古典吉他学校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曾参加多场全国性演出,后因被权贵奸污,报警后反遭警方长期骚扰,只好黯然引退,嫁为商妇。暴汗... 又跑蹄啦,赶快拽回来 --- 接着说那次国际音乐节。当时与会的国际大师有法国的居梅、日本的福田,和日本当时的“希望之星”,28岁的青年才俊 山下和仁。这盘录像带里有山下和仁指导一个小姑娘演奏的镜头,而那个丑丑的小姑娘,就是小雪菲,当时只有10岁。
97年的杨雪菲年届二十,,正是含苞欲放的花季年龄。可惜,丑小鸭没能出落成白天鹅,却成了个胖企鹅。那时的杨雪菲胖墩墩的,脸上的 baby fat 尚未褪尽,显得有点横有点凶。可十年后的今天,30岁的杨雪菲却奇迹般地靓起来啦!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打心里为她高兴!
在97年到07年这十年中,杨雪菲不仅一天天靓起来了,而且也在默默地搭建着她的古典吉他演奏艺术体系。2000年杨雪霏作为第一个中国学生,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吉他学生,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校联盟的全费奖学金,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随麦克-卢因(Michael Lewin) 及 约翰-米尔斯 (John Mills) 修读研究生课程,并于2002年以罕有的高分成绩毕业,获得由英国皇室成员颁授学院最高的 DipRAM 演奏家文凭,每年只提名一人的院长奖。
而最令我惊喜的是,从下面这个clip里看来,杨雪菲现在居然是与万众嘱目的吉他王子、天皇巨星 约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一起工作,而且约翰-威廉斯还是她的监护人。如此说来,杨雪菲现在是在美国了?杨雪菲说她最最崇拜的两位音乐人,一位是马友友,另一位就是约翰-威廉斯。我虽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但听她这样说出来还是觉得蛮激动的,因为约翰-威廉斯也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人物!电影“猎鹿人”(Deer Hunter) 中那首优雅轻灵的“卡伐蒂纳”(Cavatina),就是这位吉他王子的音乐创作。听过无数吉他大师演绎泰雷加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只有约翰-威廉斯的演绎最最贴近我的心,他的“格拉纳达”胜过罗梅罗兄弟的联手演绎,他的“塞尔维亚”也是我听过的版本中最最优美的。现在得知两位我欣赏的艺术家在一起工作,实在是欣慰!
下面贴几个在YouTube上找到的印像clip:
杨雪菲演奏的“卡伐蒂纳”和她的一些自我介绍。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现在居然这么苗条,哪里有原来那只胖企鹅的半点影子?
[FLASH]http://www.youtube.com/v/bcV2UIGFu60&mode=related&search=[/FLASH]
阿古斯丁-巴利奥斯的“最后的颤音”
这位不知名的演奏家的轮指技法无可挑剔,其轮指技艺大约可列当代前三。只可惜录音效果不佳,而且这位老兄没有严格按照曲谱演奏,对熟悉这首曲目的人来说总觉得有点不痛快。
[FLASH]http://www.youtube.com/v/ot1rjsgfwto[/FLASH]
名曲中的名曲,钻石级古典吉他曲目 --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YouTube上至少有40-50个职业和业余人士演奏的“回忆”,我选的这位虽然是位专业人士,但显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演奏家。他的轮指技法也不如上面演奏颤音的那位那么炉火纯青,但他对这首曲目的理解和处理却深得约翰-威廉斯三味,将音乐演绎得恰到好处,听起来非常舒服。另外他的轮指虽出了几处纰漏,但他的轮指既富颗粒性又音色柔和,能兼顾到这两点十分难得。很多成名大师的轮指都缺乏颗粒性,显得虚浮散乱。整体上,这个小伙子的演绎远比许多成名大师(如佩佩-罗梅罗) 和那些经常在欧洲进行演出的演奏家要好 --- 个人看法。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MUW1CKqPUk[/FLASH]
John Williams and Julian Bream 联手演奏 西班牙舞曲第一号 Spanish Dance No.1
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赌吉他王子约翰-威廉斯的丰采,虽然王子现在已略显迟暮了。
[FLASH]http://www.youtube.com/v/AYpdUo__dM8[/FLASH]
http://www.xuefeiyang.com/villalobos.wmv
到英国后,比以前水平上了层次。她已经是最好的中国演奏家。
说john还曾把他自己的一把Smallman吉他赠送给她,对杨雪菲评价非常之高。小杨同志是属于天才勤奋+机遇,现在还有美貌(以前是个小胖?),实在前途无可限量。决定买盘,支持正版
正好我有一个John Williams 演奏的Villa Lobos,可以两相对比一下
我很奇怪的是,Smallman 既然这么好 (音色响亮而柔和),为什么其他人不用?是不是只有技法特别高超的人用它才不会出问题?
王雅梦是12岁得到东京比赛的成年组冠军,不是少年
组冠军。当然后来的亚历山大比赛第二名更有意义。
一次音乐会,司仪小姐说:下面请“世界冠军”王雅
梦出场。这个实在是听上去有些。。。
那个小师弟,我肯定不是陈川,因为我记得他是三个字的名字,而且他的姓非常非常偏。我估计那小男孩最终没有练出来。中国人在艺术和体育上出世界级成就的,勤奋刻苦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欧美人,而中国男人因文化历史原因,骨子里就不如中国女人那么勤奋刻苦,所以要出个有成就的就不太容易。陈志现在手里也是大把大把的女孩子,技法基本上可以毙掉多数所谓国际大师,最终出得来出不来就看机会运气和她们对音乐欣赏理解的天赋了。
[RM=320,240]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UW1CKqPUk[/RM]
20岁时更胖些。现在居然这么苗条~
那时的雪菲轮指可不怎么样,三指之间的间歇时间很明显是不同的。
小杨同志说了
技术上确实是牛的不行。但我感觉他们的定位太高了,大概都是奔着国际大师去的。所以可能会出现国外不认识,但国内又不接受的情况。在国内舞台上,演奏一个电影音乐改编的名曲,现场观众效果绝对要比伟大的独奏要好。但像陈志手下的估计都不会干这种事,可能高雅一点的场所n星级酒店来一段超难的曲子,底下坐着几个半专业乐手乐迷还差不多。其实我感觉是不是应该用点好听又不太俗的曲子,培养出一部分观众来,追求要有市场也顾,可能对中国古典吉他发展会有不少好处。
应该是陈志的几个新学生吧?陈志真是常青树啊
我的吉他启蒙教材,除了当时流行高校校园的那本“小兰皮儿”(台湾人编的)之外,就是体院陈默、叶莱搜集和编写的吉他曲谱了,里面有许多当时流行的曲目如电影叶塞尼亚、血疑、教父、魂断蓝桥的主题曲等。
98年起,王震、李汇哲、郭玉成组成北京爱乐乐团,在将古典吉他商业化的同时也起到了推广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觉得好曲目太少。许多英美60-70年代的流行歌曲和电影主题曲,到了今天也已成为经典了,可惜没有人做高质量的 re-arrange 的工作。这方面日本人就做的很好。听过他们改编的很多曲子,象Yesterday等,都很优秀,是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典范。
中国还是太浮躁了,缺少那些有才华且为音乐而音乐的人。
老酒你是喜欢那种特别骨感的吧?是不是时装界那种?
其实俺恰恰喜欢丰腴型美女。但雪菲当年不是丰腴,而是有点“横”。
其实,80年以前出生的中国孩子,从小吃碳水化合物太多、肉蛋奶不够,而且从小缺乏形体训练和自我意识,所以很多人不是那种营养不良的瘦弱就是浑身上下哪儿都粗笨的横子。
其实,形体训练和自我意识比吃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