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产业的故事:羊绒 (2) 一个伪导购指南 -- 碎片与记录

共:💬24 🌺1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产业的故事:羊绒 (2) 一个伪导购指南

上接 说起羊绒 碎片与记录

此外,在此之前有laozhong兄弟的玉在前: 这里给一个实例 - 羊绒 laozhong

嗯,上一回说到各种真真假假的羊绒制品,若是河里有哪位mm或者家里领导问起我该怎样选购羊绒制品,那我可能只能发愣了。

对羊绒制品的分辨,更多的只能是一个凭靠经验的判断。当地的毛眼,人家是千抓百练,一把抓就跟半台精密仪器一样咕噜咕噜就能吐出打印纸(答案)来的;当年也是凭借了这么一群“手艺人”,才能使该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聚群地,远至新疆的人,都千里迢迢跑来做买卖——要知道,这个地方可是不产羊的啊(供给涮肉店的除外 )。

如果真要说那么几句,那么有以下几条可作判断:

1-纺织性越好的产品,它的纯羊绒含量就有“可能”越低。这是因为羊绒纤维本身的长度有限,所以很难纺织。如果要纺织性好,那就只能混纺或者用其他替代品。所以,如果mm选中的是一件有大量装饰图案(比如说胸前的图案,肩部等等)的衣服,且这些图案显然不是通过编织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纺织或者机织(机器编织)的方法作出来的,那么它被混纺的可能性就被大大提高了。当然,也不排除顶级品牌产品人家花了血本作出来的缘故。当然,一件衣身线条设计得很简洁优美,而却又没有多少装饰性花纹与图案的织品,是纯羊绒的可能性则更大一些。

2-用手抚摸,无明显油腻感。羊绒是长在那些在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山羊身上的,想象一个那种地方的山羊,肯定是四脚哆嗦冻得够呛,所以不会有那么多的皮脂和毛脂[好像澳大利亚的羊和英国的羊,基本上都是没有绒的,这点需要查证,有点儿忘了]。实际上,从显微镜看羊绒,是一些很剔透、轻巧的纤维,一吹即飞的那种。但是,羊绒制品——由于其纤维很细小——会有一种浮毛感,坦率地说,是一种让人觉得不干爽的浮毛感(不是那种毛茸茸玩具的毛绒感,毛绒感,其实还是在宏观层面上的毛绒,而不是羊绒那种微观的毛绒)。

3-如果都判断不出来,那么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发现该产品比你平日所使用的毛制品而言,比较容易起非结状的绒球(就是聚结性没有一半毛制品强,绒球不结实),那么恭喜你,你买对货了。

羊绒被称为软黄金,一则形容它的质地,二则,更重要的是,形容它的昂贵。长期以来,主要都是海外消费为主,至于海内消费,都是这几年才在主要城市里逐步兴起的,而其对纯羊绒的消耗,相比中国的国家规模而言,依然是很小很小的。所以大家如果要责怪羊绒制品损坏了环境的话,那么更应受到谴责的是西方的那些中上流社会人士,可以检查检查在绿党的游行队伍里面,有无人穿着绒衣,带绒围巾。西方的环保人士,放在皮制品上的讨论比较多,因为毕竟比较直观;而对于毛、绒制品,声音就要小得多,一则不那么直观,跟先生太太们的小猫小狗也没有什么关系,二则受害的也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也就没有那么敏感了。

国内的消费市场是很小的。像碎片这样的,小时候家里穷得响叮当,母亲和婶嫂们到化工制品工厂去,捡回来一些化纤纤绒,用毛线针尽量地把它们扎到一起,凑成一件带满静电的“毛衣”,以为家里的一窝兄弟姐妹度过寒冬。后来有了毛衣,也是一次次旧了拆洗重织。至于可以穿上新鲜的毛衣,那也是孩子们进了城谋了职业之后的事情,所以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距离羊绒制品还很远(礼品除外),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市场很小了,尽管我们国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羊绒原材料提供地。

黄金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硬通货,但是纺织品市场的“软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格,这二十年来却是跌宕起伏,基本上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小说:其中产生了成批的亿万富翁,也有大量的人因此而破产,英名不复。

软黄金价格的巨大变动,首先是由其奢侈品原材料的市场特征决定的。即羊绒在早年(大略可以说90年代之前),基本上只服务于奢侈品市场,即便是西方社会,也是如此。而羊绒制品的品牌,也基本上是充满传统意味的,百年老店或者几十年老店居多。一则是产品单价高,品牌认可度和依赖度高;二则收购这种昂贵的、零散的原材料的渠道,也是需要多年经营的。

纺织品,又是奢侈品,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人们就能够想起在国际市场上的那种顶级服装品牌,它们是时尚以及整个服装产业的领军力量。的确,尽管与普通织品的市场有别,但羊绒制品的确受时尚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意思是说,除了每年稳定的老客户的需求之外,在时尚概念上,也许某些年度皮草的流行趋势影响非常大,或者某些年度铺天盖地的服装顶尖设计都是由某种特定的花纹或者装饰图案,那么羊绒制品就做不到了。那么腐朽资产阶级的先生小姐们就不那么热衷羊绒制品了,于是羊绒的市场总量嗖一下就下来了。

在早年,由于整个市场的规模不大,因而那些个国际性老品牌对原材料的控制能力也还足够,今年大不了就把原材料压下来,明年或者后年再大干一场就是了。

然而,有一场原材料生产的革命,在70年代末于华北地区被掀起,而后逐步加速,在整个中国北方的毛绒生产地被推广开了。这场变革先是逐步,后是飞快地改变了整个市场格局——原材料的供应量被大大扩大了!这个阶段,以进入90年代之后计算,是一种大概的描述。

没想到写得这么长....看来我的文字能力还没有超越小学生水平....

喝口水,抗铁牛

后接产业的故事:羊绒 (3)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关键词(Tags): #产业故事#羊绒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玉垒关2,然后203,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
家园 【原创】产业的故事:羊绒 (3)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接上回产业的故事:羊绒 (2) 一个伪导购指南

上回说道,中国从70年代末之后引发的一场生产方法革新,导致整个原材料市场被大大扩大了。还说到,羊绒原材料市场二十年(其实更主要是过去10年)来却是跌宕起伏,基本上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小说:其中产生了成批的亿万富翁,也有大量的人因此而破产,英名不复。

好,水喝饱了,继续讲这个小故事。

随着原材料市场被扩大。这个产业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都跟原材料有关:首先是下游制品生产商,不再能够接受大量的屯货——这玩意是软黄金啊;其次是针对原材料市场的金融交易工具产生了。

第一点好理解。因为原材料的供应虽然上来了,但是制品上想要拓开市场,逐步往中档商品市场拓展,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如果年景好的年度,那还好说,生产出来,尽量做市场推广就是了。但是万一年景不好,老奸巨猾的欧洲商人们就不干了。这货,俺们今年不收!于是提供原材料的中国人们就惨了。(可参考《多收了三五斗》)。

可能有些朋友会提问了。这玩意为什么不能够屯下来呢?屯下来当然可以,事实上,后来有不少人也是这样干的,且屯下来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仓储),但是这个囤积的成本相比软黄金的价格而言,是很低的。但是最要命的是,这玩意单价高,囤积需要大量的资本,它的资本成本很高。这个就是一般商家很难啃得动的了。

那么,年景好的时候,就减产不就行了?当然可以。但是这里面的信息成本也很高,因为信息的传递需要这么一个链条:

时尚设计-顶尖服装市场-绒制品市场-原材料市场-原材料生产商-原料(产绒的毛皮)收购商-可爱的咩咩羊

羊绒的生产,是一个周期过程。那种“美丽冻人”的山羊,不是大规模饲养的,而是大量手工业者,从游牧民手里收购来的;或者在集市上小批量的收购来的。这个环节,垄断的成本太高了。

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农闲时节收购来后,需要晾晒,才能进入加工环节。而在这个环节或者更早,各个想要发财的地方土著或者资本资产阶级,就必须得行动起来了,干哈?霸人头!

“张家李家,你们今年收的,王老板全要了啊!”

“张乡长,你们乡的,我们冯老板今年全要了,你给收上来!”

“李村长,我是张乡长,你们村今年大概能够收上来多少啊?我全要了!”

“什么?有财他们家不愿意卖给我们?你去告诉他们,要是今年他们家不愿意卖给我这个村长,往后我可就不管收他们家的了。娘的,年份好就不愿意卖给我李富贵;年份不好就哭着来喊娘,谁管你啊?!”

“李有财,村长生气了,说你们家外面地坪上的那堆羊毛到底卖不卖给他....”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当然,大部分情况都不是强制性的,但就是这样由小聚多,通过资本的力量层层收购,层层“盘剥”,资本家或者借了钱铤而走险的冒险家们,就把最初的原材料弄来了。当然,也有一些边缘市场,是小贩子走街串巷收的,或者游牧民们千里迢迢拉车过来卖的。

当然,其中也会发生一些黑色的故事与人。我在当地蹲点的时候,在宾馆酒店里别人请客的时候就曾经看见过:

一个包间的门打开,出来一位黑帽子黑风衣黑皮鞋的老大(就差没带黑墨镜了);后面左右对称呈金字塔形散开一帮子的黑风衣跟班,威风凛凛。

请我吃饭的几个地方经委的同志见状赶紧低头把路让开,轻声对我说,这是XX乡的XX老板...

俺还曾经被“请”到过一桌子上陪他们谈全国经济形势之类的(汗啊),那架势,不过去真是不敢啊。

扯远了,说回来。毛料收回来,然后再雇人梳理加工;或者各家各户加工好了,统一收上来(往往事先谈好了收购),这是一件季节性的活,每年应该是从4、5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最后是开个交易大会,各路资本家鬼佬出场瓜分,展览馆关张大吉,又再等明年。

可见整个原材料生产是一个周期性的流程,然而资本的介入要早,错过了时候你就只能在一边看戏,然后走几个月的流程,最后年度性交易的时候,大家才会大概明白今年的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也是逐步地从时尚设计那端传过来)。

所以,你要是想玩这个资本游戏,那你只能事先问问祖宗今年运数如何,然后早早掏钱,从各家各户给定下来。不可能让你知道了国际市场行情之后才动手,那时候冰冻黄花菜都没有你吃的份了。

也有一些预言大师,也就是从业经验很丰富,有一些个人见解了的,有时候瞎懵说对了,于是就被大家当作先圣一样供着,不供不行啊,都是大把银子的干活。于是东三家西五家的,不知道会不会动用电话窃听手段,打听这专家的判断,看这专家今年出不出手。无论是政府会议室,还是酒店宾馆,或者火车站柱子下蹲的一群人,到了每年相应的季节,都会流传着一些所谓行家的“精辟分析”。

其实想要预言得准,是挺难的。因为从下游那一端,时尚设计是一个捉摸不透的玩意——起码对于我们这种土包子而言是捉摸不透的(所以想要稳定价格,往服装设计端挺进是一个招数。这个以后说)。另一头,今年牧民们有没有遭雪灾,牧民们有没有偷懒,高寒地带的山羊皮子供应是不是充分,也往往是难以知晓的。而中间,晾晒季节的天气会怎样,也只能靠老天爷说话才算数。所以,预言这玩意除了某些行家的确运气不错之外(往往这些行家自己平时入手都不多,所以比较敢猜。),很多人都是猜不准的。连这个行业最初的创始人,都曾经在这事情上摔了跟头,一蹶不振(当然,他一蹶不振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同样,以后再说)。所以,说这个行业的变化是变化多端,惊心动魄,一点都不为过。

那边的那位先生耐不住了,说你扯了半天,这个行业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哎呀,实在不好意思。碎片蹲点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口袋里只有个饭钱,哪里玩得起这样的游戏。然而羊绒原材料市场的价格,动辄是数倍的价格变化(相邻年份),所以说惊心动魄是一点都不为过。在前几年,有一个人,本来是某大厂的原材料收购代表(驻该地)。某一年他使了个坏(我个人认为),拿了公家一笔钱,投资吃进一批原材料,结果当年形势大涨,他说这笔钱是个人借公家的,把公家的钱一还,个人竟然净入数亿(有人跟我说,起码有3亿5到4亿)。我想,他肯定是拿出一部分钱来打点相关人士,然后剩下的就全放自己兜里了;没办法,这样的人也折腾不动啊,人家可是亿万富翁了.....

这样的价格变化催生了一批亿万富翁,也使好些原本规规矩矩的实业家一失足千古恨,倾家荡产。

这张图由老白兄提供的线索得到,我这个金融与期货的外行,真是千恩万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羊绒价格市场指数(美元)

来源:http://www.gschneider.com/indicators/index.php

后来,相关的交易工具就产生了。就是专门的大型原材料仓储机构,由政府设立。很多大户在这里租用场地,向这个机构缴纳保管费。一麻袋一万(时价)的原材料把诺大个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的。然后大户之间交易就完全可以采用电子化、国际化的手段了,也就是在这类的仓储机构之间把谁的货划归谁的名头下。而葛朗台式的土财主则经常跑到仓库里,远远地看着自己那些麻袋们.....

这样,原材料市场就真正成为了一场玩得心跳的资本游戏。

当然,有了这样的工具,这个原材料的国际市场变化还是很大。正如前面所说的,因为它对资本的占用很大,所以资本的成本很高。不是谁都能玩,也不是谁都愿意玩的。

好了,先就说到着。继续喝水,下回说从70年代末之后中国这个工业的故事,即一群农民和手工艺人们是怎样改变这个工业原材料市场的,也算正儿八经的“工业演义”吧。

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产业故事#羊绒#国际原材料价格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88BaBa,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现在满大街都有标100%的羊绒制品(只谈论大厂的产品),有点怀疑。听我妈说这个羊绒很难做到100%,因为羊绒本身太短,不容易纺线。

我妈算是老纺织了,说话有一定道理。不过是不是

是现在的技术提高了,以前做不到的现在变成小菜一碟?

家园 啊?难道我说的不明白?

在1和2里,我都已经说了啊。

现在的技术水平当然是有一定的提高了,但是羊绒可纺织性差这一点,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关于羊绒织品的成份,在1里面有所提及链接出处

后来补充:上面老白兄提供了两个英国的羊绒制品的网站,上面有不少的样品图案。无用兄可以到上面去看看,比我这个半桶水用嘴巴说直观多了。

家园 不知道为甚么

看着这些内容,还是忍不住的很难过...

金字塔最最底层的,土地也好,羊也好,人也好,都是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

家园 花!发两个英国的网站参考

英国的羊绒织物的ONLINE SHOP。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套头衫和羊绒衫的中档单位价在100英镑上下,SCARF围巾的单位价在20至30英镑。号称100%纯羊绒的制品价位明显高出参杂了丝绸的混纺品种。 另外英国市场网上购物的零售价格往往明显低于HIGHSTREET的店铺销售价位。

家园 另,SCHENEIDER的羊毛以及羊绒两个市场指数

外链出处

注意羊毛指数的货币单位是澳洲元,羊绒指数是美元。按照碎片兄文章的说法,在人民币成为HARD CURRENCY之后,也许会使用人民币作为货币单位。

家园 谢谢老白兄

这张图真是恰到好处啊,加到原文内了。

家园 不客气哈,可千万要把坑填完了

俺订阅了!

家园 一定一定
家园 唉,的确如此

唉,的确如此。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在不均衡中前进的,当然,我这样说不是为计划经济开脱,只是对后者还找不到更好的词来说。

不过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有这个营生总算是不错了。当地是一个没矿产没山林的贫瘠之地,也远非交通要道,不临大城市;但是基本上能做到没有大规模外流打工人口,还接纳了大量外来的务工人员,甚至有些办得好的私营厂,还接受了别地的一些不景气的纺织厂(整厂工人都接受了)。资本家,尤其是金融资本家的确靠每年倒腾一次钱就能赚走无数人的血汗,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起码不至于需要远赴他乡谋生,还能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年复一年地做这种手工劳动和低层次的工业活动。他们绝大部分人,已经很满足了。

家园 非常精彩!务必填完此坑啊。
家园 说的很明白

我在日本经常看到标着100%cashmere的衣服,前几天就刚买了件外套。只不过很疑惑,老白兄也在帖子上写了[号称100%纯羊绒]的字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猫腻,我觉得老兄可是知道些底细的,这个100%的羊绒呢?

家园 不清楚日本的情况啊

对材料成分标签的管理,各国应该有自己的规则。

正如中国的情况,目前对于国内的大品牌而言,对于成分的比例这一条上,各个大厂都还算规矩,强制性管理以及行业协会也都比较敏感。但是在“绵羊绒”这个问题上,虽然协会也有明文规定,但是就我碰到的情况,执行的力度很差。也就是说,有很多标了是“羊绒”的,其实用的是“绵羊绒”,而实质上,绵羊绒不是羊绒,他们只是极细的羊毛而已。

可能跟绵羊绒的市场主要在中低端,这批消费者对羊绒的成分不是那么在意,大厂牌们也都彼此不那么较真的缘故吧。

对日本没有多少了解。我觉得还是个行业管理的问题,不知道他们的细则是怎样的。

当然国际的顶端品牌,他们会是很遵守这些行业规则的。不过实际上100%的羊绒意义不是那么大,因为可能除了围巾一类的产品外,大多数产品都需要用一点其它的材料(例如丝绸或者绵)来打底,来保证羊绒产品的整体成型。当然,说这种产品是100%的羊绒,那也是对的。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普通消费者们难以了解和判断的,即羊绒原材料本身也是有等级或者说品质的,主要是根据纤维长短的判断(因为半径一般都没有问题),纤维越长,物理特性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厂家在原材料交易讨价还价的时候会明确这些指标)。等级高的原材料跟等级低的,价格区别还是不小的。这一点,在产品标牌上是不会体现出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