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产业的故事:羊绒 (2) 一个伪导购指南 -- 碎片与记录

共:💬24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产业的故事:羊绒 (3)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接上回产业的故事:羊绒 (2) 一个伪导购指南

上回说道,中国从70年代末之后引发的一场生产方法革新,导致整个原材料市场被大大扩大了。还说到,羊绒原材料市场二十年(其实更主要是过去10年)来却是跌宕起伏,基本上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小说:其中产生了成批的亿万富翁,也有大量的人因此而破产,英名不复。

好,水喝饱了,继续讲这个小故事。

随着原材料市场被扩大。这个产业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都跟原材料有关:首先是下游制品生产商,不再能够接受大量的屯货——这玩意是软黄金啊;其次是针对原材料市场的金融交易工具产生了。

第一点好理解。因为原材料的供应虽然上来了,但是制品上想要拓开市场,逐步往中档商品市场拓展,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如果年景好的年度,那还好说,生产出来,尽量做市场推广就是了。但是万一年景不好,老奸巨猾的欧洲商人们就不干了。这货,俺们今年不收!于是提供原材料的中国人们就惨了。(可参考《多收了三五斗》)。

可能有些朋友会提问了。这玩意为什么不能够屯下来呢?屯下来当然可以,事实上,后来有不少人也是这样干的,且屯下来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仓储),但是这个囤积的成本相比软黄金的价格而言,是很低的。但是最要命的是,这玩意单价高,囤积需要大量的资本,它的资本成本很高。这个就是一般商家很难啃得动的了。

那么,年景好的时候,就减产不就行了?当然可以。但是这里面的信息成本也很高,因为信息的传递需要这么一个链条:

时尚设计-顶尖服装市场-绒制品市场-原材料市场-原材料生产商-原料(产绒的毛皮)收购商-可爱的咩咩羊

羊绒的生产,是一个周期过程。那种“美丽冻人”的山羊,不是大规模饲养的,而是大量手工业者,从游牧民手里收购来的;或者在集市上小批量的收购来的。这个环节,垄断的成本太高了。

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农闲时节收购来后,需要晾晒,才能进入加工环节。而在这个环节或者更早,各个想要发财的地方土著或者资本资产阶级,就必须得行动起来了,干哈?霸人头!

“张家李家,你们今年收的,王老板全要了啊!”

“张乡长,你们乡的,我们冯老板今年全要了,你给收上来!”

“李村长,我是张乡长,你们村今年大概能够收上来多少啊?我全要了!”

“什么?有财他们家不愿意卖给我们?你去告诉他们,要是今年他们家不愿意卖给我这个村长,往后我可就不管收他们家的了。娘的,年份好就不愿意卖给我李富贵;年份不好就哭着来喊娘,谁管你啊?!”

“李有财,村长生气了,说你们家外面地坪上的那堆羊毛到底卖不卖给他....”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当然,大部分情况都不是强制性的,但就是这样由小聚多,通过资本的力量层层收购,层层“盘剥”,资本家或者借了钱铤而走险的冒险家们,就把最初的原材料弄来了。当然,也有一些边缘市场,是小贩子走街串巷收的,或者游牧民们千里迢迢拉车过来卖的。

当然,其中也会发生一些黑色的故事与人。我在当地蹲点的时候,在宾馆酒店里别人请客的时候就曾经看见过:

一个包间的门打开,出来一位黑帽子黑风衣黑皮鞋的老大(就差没带黑墨镜了);后面左右对称呈金字塔形散开一帮子的黑风衣跟班,威风凛凛。

请我吃饭的几个地方经委的同志见状赶紧低头把路让开,轻声对我说,这是XX乡的XX老板...

俺还曾经被“请”到过一桌子上陪他们谈全国经济形势之类的(汗啊),那架势,不过去真是不敢啊。

扯远了,说回来。毛料收回来,然后再雇人梳理加工;或者各家各户加工好了,统一收上来(往往事先谈好了收购),这是一件季节性的活,每年应该是从4、5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最后是开个交易大会,各路资本家鬼佬出场瓜分,展览馆关张大吉,又再等明年。

可见整个原材料生产是一个周期性的流程,然而资本的介入要早,错过了时候你就只能在一边看戏,然后走几个月的流程,最后年度性交易的时候,大家才会大概明白今年的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也是逐步地从时尚设计那端传过来)。

所以,你要是想玩这个资本游戏,那你只能事先问问祖宗今年运数如何,然后早早掏钱,从各家各户给定下来。不可能让你知道了国际市场行情之后才动手,那时候冰冻黄花菜都没有你吃的份了。

也有一些预言大师,也就是从业经验很丰富,有一些个人见解了的,有时候瞎懵说对了,于是就被大家当作先圣一样供着,不供不行啊,都是大把银子的干活。于是东三家西五家的,不知道会不会动用电话窃听手段,打听这专家的判断,看这专家今年出不出手。无论是政府会议室,还是酒店宾馆,或者火车站柱子下蹲的一群人,到了每年相应的季节,都会流传着一些所谓行家的“精辟分析”。

其实想要预言得准,是挺难的。因为从下游那一端,时尚设计是一个捉摸不透的玩意——起码对于我们这种土包子而言是捉摸不透的(所以想要稳定价格,往服装设计端挺进是一个招数。这个以后说)。另一头,今年牧民们有没有遭雪灾,牧民们有没有偷懒,高寒地带的山羊皮子供应是不是充分,也往往是难以知晓的。而中间,晾晒季节的天气会怎样,也只能靠老天爷说话才算数。所以,预言这玩意除了某些行家的确运气不错之外(往往这些行家自己平时入手都不多,所以比较敢猜。),很多人都是猜不准的。连这个行业最初的创始人,都曾经在这事情上摔了跟头,一蹶不振(当然,他一蹶不振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同样,以后再说)。所以,说这个行业的变化是变化多端,惊心动魄,一点都不为过。

那边的那位先生耐不住了,说你扯了半天,这个行业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哎呀,实在不好意思。碎片蹲点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口袋里只有个饭钱,哪里玩得起这样的游戏。然而羊绒原材料市场的价格,动辄是数倍的价格变化(相邻年份),所以说惊心动魄是一点都不为过。在前几年,有一个人,本来是某大厂的原材料收购代表(驻该地)。某一年他使了个坏(我个人认为),拿了公家一笔钱,投资吃进一批原材料,结果当年形势大涨,他说这笔钱是个人借公家的,把公家的钱一还,个人竟然净入数亿(有人跟我说,起码有3亿5到4亿)。我想,他肯定是拿出一部分钱来打点相关人士,然后剩下的就全放自己兜里了;没办法,这样的人也折腾不动啊,人家可是亿万富翁了.....

这样的价格变化催生了一批亿万富翁,也使好些原本规规矩矩的实业家一失足千古恨,倾家荡产。

这张图由老白兄提供的线索得到,我这个金融与期货的外行,真是千恩万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羊绒价格市场指数(美元)

来源:http://www.gschneider.com/indicators/index.php

后来,相关的交易工具就产生了。就是专门的大型原材料仓储机构,由政府设立。很多大户在这里租用场地,向这个机构缴纳保管费。一麻袋一万(时价)的原材料把诺大个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的。然后大户之间交易就完全可以采用电子化、国际化的手段了,也就是在这类的仓储机构之间把谁的货划归谁的名头下。而葛朗台式的土财主则经常跑到仓库里,远远地看着自己那些麻袋们.....

这样,原材料市场就真正成为了一场玩得心跳的资本游戏。

当然,有了这样的工具,这个原材料的国际市场变化还是很大。正如前面所说的,因为它对资本的占用很大,所以资本的成本很高。不是谁都能玩,也不是谁都愿意玩的。

好了,先就说到着。继续喝水,下回说从70年代末之后中国这个工业的故事,即一群农民和手工艺人们是怎样改变这个工业原材料市场的,也算正儿八经的“工业演义”吧。

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产业故事#羊绒#国际原材料价格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88BaBa,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