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平津战役前后的傅作义(一) -- northeast

共:💬62 🌺19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园 陈长捷对傅作义极为不满?

本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精神,咱一切听你的,‘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坚定俺是做到了,虽然没守住。可回头你是座上客,俺成了阶下囚,这冤屈和谁说去。

家园 陈长捷还不是最冤的,最冤的是郭景云。

我个人感觉傅作义从头到尾都没有跑的意思。

傅作义离开华北南撤,结局会怎样,张学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也去步张学良的后尘,但是又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所以傅作义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的表现,整个就是消极应对。拖来拖去,生米煮成熟饭,只好投降了事。

四野入关攻击密云打草惊蛇,如果当时傅作义头脑清醒,部署35军回撤北平的时候就要同时部署主力向天津方向转进。或者鱼死网破,倾巢出动往绥远方向突围。事实上傅作义根本没有作这种打算,反而是调动天津的部队增援北平来接应35军。35军就算是回撤成功,傅作义可能也不会跑,但是肯定会增加日后谈判的难度。

并且35军被包围之后,傅作义应该还是有可能东窜天津的,因为只有程子华在密云。结果傅作义就像是被粘在北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除了傅作义对于四野可能没有交过手还不知深浅的话,可能最大的原因是他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家园 不同意

四野入关攻击密云打草惊蛇,如果当时傅作义头脑清醒,部署35军回撤北平的时候就要同时部署主力向天津方向转进。或者鱼死网破,倾巢出动往绥远方向突围。事实上傅作义根本没有作这种打算,反而是调动天津的部队增援北平来接应35军。35军就算是回撤成功,傅作义可能也不会跑,但是肯定会增加日后谈判的难度。

35军是傅的看家部队,傅什么都可以扔下,35军不可以。如果主力向天津,那么已经在北平附近的先遣兵团主力直接攻北平,35军怎么办?被困在新保安和困在北平有什么区别么?这不等于扔下看家的部队么。如果能够扔下一切,一走了之,那倒好办了,可惜不行啊,这样走了,无异于孤家寡人,白崇禧虽然是后来的例子,但傅不会看不出来这样的结局。而毛担心就是,一旦35军到了北平,傅作义会做出不顾一切的从海路南下的决策,而在当时,平津之间,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傅作义这样做。有35军作为资本,就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调动主力向已经有三个兵团拦路的绥远进军?能够出动多大的兵力?需要几天的部署时间?天津还要不要?不奔向海洋,而奔向沙漠,蒋系的将领会听么?绥远在战略上处于孤立,无异于飞地,是走向胜利还是走向灭亡?绥远能够养活几十万人的军队么?一向将绥远看作自己后院的傅作义领着大批的蒋系部队进入自己的老巢?这和美国允许中国驻军巴拿马没什么分别。

并且35军被包围之后,傅作义应该还是有可能东窜天津的,因为只有程子华在密云。结果傅作义就像是被粘在北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除了傅作义对于四野可能没有交过手还不知深浅的话,可能最大的原因是他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35军被围,张家口被围,他的基本家底都被拴住了,这种情况,放弃北平等于放弃35军,不可想象。更重要的是,东野主力事实上已经大举入关,他只不过是片刻的迟疑,已经是被隔而不围了。这种情况下,大举海逃还是南逃,都有被对方重兵追击下崩溃的可能。倒不如,据坚城而守,守出一个光荣的停战来,所谓的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家园 傅作义为什么要将看家的部队往西边放?

向已经有三个兵团拦路的绥远进军

那么傅作义为什么要将看家的部队往西边放?他为什么不把蒋军往西边放。明显是对西撤绥远还抱有幻想。如果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处境,就不会动去绥远的念头。去沙漠,蒋军肯定不愿意,但是东北兄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有一个方案是傅军去绥远,蒋军去南方。在非常时期,应该说有这个可能,尽管实际可行性并不大。

而毛担心就是,一旦35军到了北平,傅作义会做出不顾一切的从海路南下的决策,而在当时,平津之间,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傅作义这样做。

我前面提到“部署35军回撤北平的时候就要同时部署主力向天津方向转进”。但是正如你所说,大兵团出动要几天的准备。但是35军回撤北平就是两三天的事情。这样35军一回来就可以一起出发,而不是回来之后再部署如何出动的问题。傅作义的举动就像是黄伯涛坐等44军而不在运河上架桥一样。并且黄伯涛意图很明确,44军来了之后就要一起撤退。而傅作义则干脆就没有这种意图,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如果郭景云不在新保安住宿,很可能会回撤到北平,但是傅作义估计还是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出动。这时候四野肯定会星夜入关。傅作义或许会到达天津,但是很可能不会从塘沽跑掉)

我承认我的想法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但是就像是下棋之后的复盘一样,只是试图分析一下傅作义当时的想法。

家园 对呀,说到底还是傅作义的那句话: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守住了,让东野干瞪眼无论谈判还是什么自己的本钱都壮了;可是如果守不住那还有什么话说?

家园 【原创】平津战役前后的傅作义(完)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经过了前面提到的几次“风波”,又到西柏坡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还经历了一次先计划、后取消出逃绥远的计划的事情。直到1949年4月1日,傅作义向全国发表通电表示:“我们的部队在乡村是给大地主看家,在城市是替特权、豪门、贪官、污吏保镖……今后愿拥护中共毛主席的领导,实行新民主主义。”

再后来,傅作义开始为绥远起义的事情忙碌了。当时的舆论认为,在绥远,董其武主和、孙兰峰主战。孙兰峰日后竭力否认自己主战,但承认当时犹豫不觉。等到1949年8月28日,傅作义、邓宝珊等返回绥远的时候,绥远起义的大局其实已经决定了:从全国大局来说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对国民党当局还有信心的人越来越少;对于绥远的军民来说,凭着傅作义的威望,甩开傅作义另起炉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当然工作还要一步一步地做。一件事是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徐永昌。徐永昌在日后的日记里写了很多有关内容(《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一文中说了不少),是真是假,外人无法判断;即使是内容为真,是不是傅作义的心里话,更难说了。我的看法是,如果日后共产党真像李自成那样进了北京没多久就丢了江山,恐怕不能指望傅作义当共产党的忠臣,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方面我也同意萨苏的看法

想来自毛泽东以下也是明白的,所以不会苛求……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说服孙兰峰。孙兰峰日后倒没提刘万春如何劝他的(也容易理解,因为刘万春日后出事了),不过提过与傅作义的交流:孙兰峰说共产党不一定守信用,说好把张家口、新保安被俘人员放回来,现在一处把人放回来了,另一处还没放人(具体张家口、新保安哪个地方先放的人我暂时忘了),傅作义说共产党基层工作人员水平有高有低、执行政策有先有后,但早晚会执行承诺的(不知道傅作义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想起在复兴门遇到的那群“共产党基层工作人员”。日后,张家口、新保安的被俘军官们确实被放回来参加绥远起义了。)傅作义还对孙兰峰说了句:“你要是能打下江山,我不就是太上皇了吗?”我认为此话的实际意思是“你真有力量继续打下去吗?”孙兰峰则说:“当年守琢州的时候我都没离开您,现在我怎么会……”孙兰峰是不是真这么说后人无法确认,不过当时绥远如果有人想摆脱傅作义的影响自己单干还真不现实。

绥远起义的人员里,包括了张家口、新保安的被俘人员。当时算是照顾傅作义嫡系人员的一个条件,这批人员日后就算“起义人员”,而不是“被俘人员”了,政治地位完全不同了。可这批人员中不包括天津守将陈长捷,可能在中共看来,陈长捷确实算不上傅作义的嫡系,因为长期以来陈长捷与傅作义的地位是差不多的(记得萨苏说陈长捷是傅作义的“一字并肩王”,挺形象)。

绥远起义的通电发表于1949年9月19日,当时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在北平的全国政协会议马上就要召开(而傅作义要参加这个会议)。估计当时傅作义、董其武、孙兰峰都不会想到选这个日子还有一个当时他们想不到的结果。几十年后,某单位的几个当年傅作义的军官因为年满60岁在单位办退休手续,单位说他们办的不是“退休”手续、而是“离休”手续,因为共产党政策里“退休”和“离休”的区别是以1949年10月1日划线的,不管以前是否与共军打过仗。这么说来,绥远起义的日子选的真是时候呀……

家园 @>-
家园 就陈来说傅也不仗义

当时捎一把也行啊

家园 【文摘】这么说来,绥远起义的日子选的真是时候呀……
家园 军人服从命令就是扯蛋

没脑子的人用来安慰自己的。

违抗军令被军法处置,和愚忠被上司出卖,选哪个?前一个死也明白。

家园 你没别的事干了吗
家园 我也觉得陈委屈

新保安的形势和天津没太大区别嘛,

只要傅坚持一下下,共产党这个面子应该还是给的,

关键时刻不拉兄弟一把

家园 天津多少也要考虑中央军的因素吧

天津守军不少是蒋系部队,放陈长捷一个有点说不过去,连带蒋系军官都放了也不太现实。

家园 花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