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闲谈苏德战争--战争历程 -- 电子赵括

共:💬12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闲谈苏德战争--战争历程

从规模上来看,与苏德战争相比。古今中外一切战争仿佛都成了儿戏。卫国战争中,苏联付出了2000万人的代价,其中1000万是军人,德国则死亡约1000万军人。在1000多天的战争中平均每天死亡30000人。战争末期,苏军拥兵达1200万。战争期间,苏联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0万余辆,德国生产也达数万辆。基辅战役号称世界第一合围战,苏军一个方面军,四个集团军,约50万人被围歼。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大战的转折点,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歼敌五个集团军,150万人。库尔斯克会战是世界第一坦克会战,双方共有13000辆坦克投入交战。第聂泊河会战,苏军6个方面军,400多万人从2000多公里战线全面出击,推进数百公里。柏林战役,苏军3个方面军,250万人,近万辆坦克一周歼灭德军100万。布拉格战役,苏军俘虏德军达90余万之多。

苏德战争按年头分为4个阶段

第一,极其困难的1941年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全面闪击苏联。苏联红军组建了4个方面军迎敌,但损失极其惨重。1周后,德军合围明斯克,苏西方面军基本被合围。苏调集预备队重组方面军。西南方向,苏西南方面军5个机械化军的反冲击失败,方面军撤守基辅西北方向,苏军向列宁格勒后撤。10月,斯模棱斯克会战爆发,德军虽再次合围苏西方面军,但在斯模棱斯克被阻月余,苏得以第二次重组西方面军。斯模棱斯克会战后,德中央集团军群过于突出,遂转向西南,发起基辅会战,合围苏西南方面军50余万。但红军迅速重组方面军,退守罗斯托夫。此时,西北方向,德北方集团军群已进抵列宁格勒近接近地。朱可夫就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死守住了列宁格勒。德在西北,西南均进至极限后,转而发起台风作战,会攻莫斯科。11月底,发起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合围红军西方面军,预备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大部。斯大林急调朱可夫任西方面军司令,负责莫斯科防务。朱可夫迅速抽调所有可用之兵,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第3次组建西方面军。加大防御纵深,集中一切机动部队于主要方向,经过2个月激战,阻止了德军进攻,并于12月底转入反攻。同时,苏列宁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也转入反攻。红军以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大反攻结束了1941年的战事。

第二,困难的1942年

1942年的苏德战场是从红军的莫斯科大反攻开始的。红军取得了很大战果,但双方总体力量对比并未改变。反攻在维亚兹马地域受阻,先期突入维亚兹马的部分红军被歼。但斯大林仍要求红军进攻。春末夏初,德军在克里木抢先突击,击溃苏克里木方面军。不久之后,苏西南方面军发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遭到惨败,突击集团的3个集团军被合围。既而德军在西南方向发起进攻,先后击溃苏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防御,突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但未能合围红军。夏末到年底,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爆发大血战。德军再未能前进一步。1942年11月,红军发起反攻,消灭了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德第六集团军,坦克第一集团军,击溃了顿河集团军群。在整个会战中歼敌150余万,成为二战转折点。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同时,西北方向,红军几度试图打开列宁格勒封锁,均未成功。西方向, 红军夺回维亚兹马突出部。高加索方向,德军攻至高加索山前即被苏高加索方面军阻止。

第三,并不轻松的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红军乘胜追击。但未能合围后撤的德军。在红军春季攻势到达极限之际,德军发起反攻,击退苏沃罗涅日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哈尔科夫再次陷落。红军退至库尔斯克突出部,最高统帅部决定主动转入防御,待德军主力在进攻中消耗殆尽再进攻。

6月,德军以90万人,5000辆坦克兵力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发起钳形攻势。遭到早已等待多时的苏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 ,草原方面军的迎头痛击。进攻未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苏坦克第5集团军与德党卫军坦克集团军爆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红军获得了胜利。防御获胜后,红军迅速转入进攻。发起了奥寥尔进攻战役,别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解放了上述诸城。而后,红军发起夏秋总攻势,即第聂泊河会战。在西与西南方向全线突至第聂泊河,并在行进间渡过该河。解放了东岸乌克兰。

西北方向上,红军发起的攻势与德军攻势不期而遇,双方均损失惨重,均未达到目的。但红军的指环战役给列宁格勒打开了一条陆上通道,部分解除了封锁。

第四,胜利的1944年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1945年

自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再没有发起一次战略进攻,而红军则一次又一次的击溃德军防御,从胜利走向胜利。

1944年,红军先后在全线不同地点发起了10次大规模进攻,史称“十次突击”。在西南方向,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于年初发起了科尔松--谢甫琴科夫斯基战役,围歼德军10个师又一个旅。而后,乌克兰4个方面军先后发起了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基洛夫格勒战役与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解放了西岸乌克兰。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发起克里木战役,解放克里木半岛。在西北方向,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发起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突击。打开了列宁格勒的封锁,解放了列宁格勒州与加里宁州。当德军被西南与西北的红军突击吸引过去时,在西方向,苏白俄罗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于6月23日发起巴格拉季昂作战,即白俄罗斯战役。在2个月的会战中,红军几乎全歼了德中央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并前出至波兰与东普鲁士在德西南兵力又转向西方向应付红军攻势时,红军乌克兰诸方面军进行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与布达佩斯战役,歼敌90个师以上,解放了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大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各一部。全线打出国境。同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发起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占领了维斯瓦河登陆场。

1945年是以红军强大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开始的。20天中,220万红军在6500辆坦克,34500门火炮,4800架飞机的支援下横扫整个波兰,进入德国,在奥得河上建立登陆场。与柏林直线距离60公里。而后,为了巩固战线。红军发起了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西里西亚战役,肃清德军。西南方向解放了东欧大部分地区,北方向迫使芬兰投降,并进入北欧。4月16日,苏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162个师与21个坦克或机械化军和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42000门火炮,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发起了柏林战役。24日在易北河与美军会师并完成对柏林合围。30日晚攻陷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5月7日,战役结束。歼敌70个步兵师,23个坦克或机械化师,俘敌48万。5月6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转向捷克斯洛伐克,发起布拉格战役,至10日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全歼德南方集团军群,俘敌90余万。苏德战争结束。

家园 德军阵亡1000万绝对是夸张的说法

根据德国官方在1999年二战爆发60年纪念中提供数据看来,德军在整个二战的总阵亡数字也只不过是: 4,859,056人而已。至於东线的阵亡数字如下:

1941年: 302,495人

1942年: 506,815人

1943年: 700,653人

1944年: 1,232,946人

1945年: 由於德军已经全面崩溃,已经不可能精确计算出每次战斗的死亡人数,只给出了在整个德国战场的阵亡人数1,230,045人。

根据以上数据,就算德军在45年阵亡的一百二十万都是苏军所为,所有数字相加也不过是四百万出头而已。

另外德军还有5,318,531人被俘,其中约二百八十万是被苏军俘虏的。这五百多万里面有60%以上是45年5月停战以后自动缴械的(包括民兵组织)。

至於苏军方面,我只能找到一个前苏联官方在60年代给出的数字,如下:

阵亡和失踪总数: 10,008,434人

受伤总数: 18,190,639人

记住,以上数据只是在战斗中死亡的军人人数,并不包括平民死亡人数。

一般而言,在战争中双方都有夸大本方战绩和压缩本方损失的行为,但是由於德国是战败国,其数据比苏联方面透明度要高得多。而苏联方面,由於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直不见真面目。在斯大林时代,斯大林给出的二战死亡总数(军人及平民)只有一个笼统的600万。赫鲁晓夫后来给出也是笼统的2000万左右。直到后来戈尔巴乔夫要"消灭历史空白点",才给出了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2660万人。而德国在整个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军人及平民)大约是八百万。

家园 很有道理,总得来说,苏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是比较差的。

尽管他们获得的最终胜利。将领的整体素质比德军也差了不少,这和战前斯大林的肃反有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可夫打赢的也都是应该打赢的战役。

家园 朱可夫并非不败的将领

比如四二年十月"火星"计划的惨败,在该次战役中苏军投入了五个满员的集团军来攻击德军名将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由朱可夫协调。从十月打到十二月底,由於损失过分惨重,朱可夫被迫停止了攻势。苏军只前进了数公里而已,而伤亡则为215,674人(阵亡和失踪70,374人,受伤145,300人),德军伤亡不超过五万。

而在柏林战役中西洛高地的惨重损失也是朱可夫的败笔,以至於战后苏军内部都认为,如果由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来指挥柏林战役的话,损失绝不会如此惨重。

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两人相对于著名的曼斯坦因与朱可夫而言,声名并不显赫,但却是相对值得一提的人物,以后有机会我会写一写他们。

家园 这个数字我也很怀疑

不过作为转帖,也只能忠实于原作.

莫德尔确实是个难缠的家伙.我对他也很欣赏.

家园 朱可夫的军事能力不能算差

当年和日本人交手那几下子就打得干净利索。 基辅战前的研判, 后来的莫斯科, 列宁格勒的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的反击, 都曾体现出他相当优秀的战略战术能力。 不打败仗是不可能的, 毕竟对手相当强大。 当然他不计较人命也是出了名的, 感觉上他为人粗疏也意气用事。

个人对华西列夫比较喜欢, 觉得他有儒将风范, 当然他也确实作参谋工作比较多。 后来解决日本人那几下子, 脆啊, 尽管关东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也确实都是相当厉害的将领。 莫德尔作为救火员的角色, 实在看着让人觉得憋屈。 罗科索夫斯基的几次进攻都有神来之笔, 巴格拉季昂战役更是打得漂亮。 另外两人在人格方面都有一些为人称道的地方, 自杀保全部下的莫德尔受到各方军人的敬重, 罗科索夫斯基耿直敢于顶撞斯大林的事迹也为人乐道。 这些人格上的亮点, 使得他们作为纯粹的军人来看, 更易令人钦佩。

其实作为苏德战场上的主将们, 不论是苏军的朱可夫, 科涅夫, 还是德军的曼斯坦因, 古德里安, 隆美尔, 几乎每个都有偏执的一面, 也都遭受过程度不同的败仗。 但他们毕竟只是作为战争的一部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 很多因素也不是他们控制得了得, 我觉得综合起来看, 他们的作战能力也还都是很优秀的。 把别的将领放到他们的位置, 环境去, 也未必一定会打得比他们更好。

家园 苏德战争是一个好题目, 赵括兄不如

写个通俗苏德战争演义系列吧。

以兄的文笔, 读来一定令人神往。

家园 这种文章的关键并非文采

而是对历史的熟悉以及自己的理解上是否有深度和特色。对于苏德战争,个人虽然很感兴趣并且也读过一些文献,但过于零碎,确实是写不出来。还是留给其他高手吧。

家园 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的唯一一次交手

如前帖所云,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是我非常喜爱的两位名将。纵观两位名将的整个戎马生涯,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莫德尔所赢得的所有大规模的胜仗几乎都是防御战,可谓德国之盾。而罗科索夫斯基所赢得的所有大规模的胜仗几乎都是攻击战,可谓俄罗斯之矛。那矛盾相争谁更强呢? 老天有眼,这两位名将果真较量过一次,那是在四三年初。

自从四二年冬德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重围后,松了一口气的苏军就开始计划对付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并夺回自四一年冬以来就直接威胁莫斯科的奥勒尔突出部了。该次进攻计划得十分有气魄,苏联的三个方面军将协同作战,先由西方方面军和布良克斯方面军攻击德中央集团军群正面,以吸引德军注意力。然后由罗科索夫斯基统帅的中央方面军从南部突出部的根部突入,占领布良克斯合围德军。如果这一计划成功的话,第三帝国的毁灭将提早两年。按计划中央方面军将在二月二十三日发动攻击,中央方面军将面对的正是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

但苏军的计划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由於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令人吃惊的一直抵抗到二月二日,中央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十分疲惫,三个星期的休整时间完全不够。罗科索夫斯基只好犯兵家大忌,逐次投入兵力。在方面军编成内的九个集团军里面,他先让新锐和伤亡较小的四个集团军先投入战斗,其它五个集团军将在三月初休整完毕后再投入战斗。

二月二十三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开始进攻。一开始进攻十分顺利,德军完全没有预料到苏军会在这里进攻。但二十五日的两个意外使苏军的算盘落空。第一个意外来自自身,从远东来的新锐第七十集团军由於缺乏战斗经验,不仅伤亡十分惨重,而且攻击速度远远落后于友军,这拖慢了整个方面军的进攻速度。第二个意外则来自德军,苏军矛头第二坦克集团军攻击的目标是德第707警卫师,从番号看来,这个师只是负责扫荡后方的部队,战斗力应该不强,但实际上,这个师却爆发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力。该师面对一个满员的坦克集团军的攻击,竟令人震惊的坚持抵抗了五天,方让苏军突破,而且突破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德军突围回到了本方防线。

这两个意外让莫德尔赢得了时间。防守大师莫德尔在苏军进攻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收缩防线,以集结反击兵力,事实上,反击力量的集结在二月二十九日就已经完成了。但莫德尔并没有立即将这只力量投入反击,他要在苏军耗尽了所有锐气后再投入。

而苏军方面,到了三月七日,正当罗科索夫斯基准备把完成休整的另外五个集团军投入战斗时,南部战场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曼斯坦因在哈尔科夫发动了一场精彩的反击战,歼灭苏军三十余万,整个苏军南部战场有崩溃的危险。经过权衡,斯大林决定把罗科索夫斯基完成休整的五个集团军投入南部。罗科索夫斯基真是欲哭无泪。

这时候,莫德尔终於出手了,在随后两个星期的反击里面,莫德尔不仅全歼了深入后方的苏军装甲及骑兵集群,还重创了正面的已是强弩之末的所有苏军。罗科索夫斯基损失近三十万人,其中阵亡达九万。

此战虽然以罗科索夫斯基的惨败告终,但这主要是因为苏军在发动攻击之前战略上准备极端不足,发动攻击后又发生了太多的意外。但罗科索夫斯基显然吸取了教训,在19个月后,终於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全歼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可惜,这时候莫德尔已经被调到西线救火去了。而莫德尔在这场战役的表现却尽显其冷静的本色,不愧是德国之盾。

家园 那倒是。 苏德战争的历史资料已经是汗牛充栋了。

各国正史, 私史, 传记, 论著, 从元帅到普通士兵的回忆录, 浩若烟海。 要让随便一人一说, 他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但也还是有很多资料矛盾, 也有很多事件有争议。

见解重要, 文笔也不能说不重要。 想得到, 写不出的人也有的是。

想看的不就是您赵兄的独特观点嘛。 赵兄不写, 奈苍生何。:)

家园 这恐怕并不是莫德尔和罗科索夫斯基的唯一一次交手吧

至少, 在其后1943年7月开始的库尔斯克会战里, 这二位就又打了一个照面。

这次会战, 德军在北面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 南面的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正与莫德尔相遇),南边是瓦杜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 苏军参战的还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 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 科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双方派出的都是一时名将)。

战斗过程和结果就不用详述了罢(这次会战太有名, 是役后苏德战场的德军再无战略进攻)。 莫德尔自7月5日始的艰难进攻几乎完全失败, 早有准备的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的苏军防御战打得有声有色, 并自7月10日起开始发动反攻。 7月12日苏军全面反攻时, 莫德尔的部队不得不转作防守, 并开始退却。 不过莫德尔的防御和撤退依然是无懈可击的, 至8月苏军占领奥廖尔时, 莫德尔的德军已大部撤回防线。 这次德军之盾对苏军之矛的进攻, 可以说是盾的完全失败(算罗科索夫斯基扳回一城吧)。

不过类似这样现代战争里的名将对决, 牵扯的因素太多, 库尔斯克会战自战役最初就有曼斯坦因, 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等人打还是不打, 什么时候开打, 是该攻还是该守的种种争议导致的战略影响, 德军和苏军的补给, 恢复速度的不同, 后来又有英美的西西里登陆各种因素影响, 不能绝对地看成莫德尔与罗可索夫斯基个人作战才能高下的比较。

两人依然都是很优秀的指挥官。

家园 莫德尔是标准的军人,是希特勒为数不多的一直宠幸的将领

是‘东线救星’。是‘转危为安的人物’。转到西线以后,表现不如以前,除了阿登山战役还可以一说以外,没有什么闪光点。自杀倒是很‘壮烈’,‘。。我只效忠于德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