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与父亲的对话 -- 嘎嘎
看了诸位兄弟姐妹们的发言,确实感到祖国之大,情况复杂,绝对不能将一己之体验推广全国,所以我有些感慨可能有些过头,但希望各位不要误解,我主要是希望我的体验能让大家对至少川东某地农村当年的贫困生活有个大致了解,而且这农村生活的变化,显然是中国近年来大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我很自豪自己能有这么一个体验。同时,也希望各位看清楚十八亩以皖南举例,那绝对在骗人(如果说是苏南呢则是可能的,只是稍微有些夸大),正如我说过他根本就没表现出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来。
言归正传,有几位兄弟的疑问其实也是我的疑问,所以最近几天和父亲大舅等不断地打电话,尤其是对父亲当年的工资刨根问底,希望老人家不要往歪里想:))))。昨天以各种许诺把小家伙支开,得以和父亲畅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以往打电话问候一番,随便扯几句就挂了,最多一刻钟),理清了我不少疑问,也得到了更多的额外信息。
父亲当年教导我时是这么说的,“少关心政治,疙蚤子(跳蚤)还能把铺盖顶起来?”,但最近几年显然变成“愤老”了,刚扯几句就往政治上靠。先是对教育系统一番臭骂,“比溏粑沥(鸡拉的稀屎)还臭”,然后就是现在这个教材问题多多,小学数学书的信息量越来越少,以图画居多也就罢了,画一根香蕉加两个苹果,问等于几,“等于放狗屁,啷个加得起来呢?”。而现在的老师们已经“师道不存”,穿拖鞋光膀子上课,上课还吸烟,一下课就“哈麻将”赌钱。也不知如何又扯到陈良宇身上去了,居然听得了一个没见过的小道消息:陈在上海就象黄金荣杜月笙当年在上海一样,是黑帮的头子。所以中央抓他之前,怕他狗急跳墙,把他身边能支配武装力量的头头们都遣到外地出差开会,然后动用西安的警察前往上海一举擒获。
我对这东南西北的胡扯头痛不已,只好随口附和“是啊是啊,国内现在这个乱啊”。父亲却忽然扭转了话头“当然要从坏的方面来看呢,是很成问题;但要从正面来看,国家一年一个变化,我活了这几十年,能吃饱穿暖,知足了。象我现在能拿960多块工资(我还以为他拿着三四年前的工资呐!),翻年还要涨到1200多。”而他刚刚把大半储蓄拿去买了国库券,虽然我知道他退休后干别的事挣了不少钱,但从来也没料到有这么大一个数字在那。“买国库券好啊,支援国家建设”。父亲显然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国库券其实是国家投资,有些吱唔“啊,啊这个,这个算是一方面了。另一方面是有百分之三点几的利润,三年后就生了1万多块啊。”“那银行是不是利率很低?”“那倒不是,主要是要上税”。然后又开始游说我要回国为国家做贡献,显然忘了我出国前他的谆谆诱导“娃儿,出去了混个人样,不要回来了”。要说忘了几年前的话也就罢了,咋十几分钟前关于国内的鞭饬也忘了呢?我不由苦笑,我这种“知识分子”在美国也就是个低级打工崽,国内同行也多如牛毛,我算个啥呀。
“回想往年。。。。”, Bingo,圣母玛利雅,终于到了我期待的时刻。
首先得更正几个错误,我父亲是63年师范毕业的,而我却认为他是63年入学的,很可能是他当年提到的教学情况让我误解了。他分到初中任教后,承担的“政治任务”远远多于教学任务,不时就要敲锣打鼓地四处“传捷报”,而在66年他们奔赴重庆之前,已经出现了因观点不同而大打出手的现象。
其次就是他的工资问题,父亲由于不确定当年工资是否是“29块”而咨询诸多当年的同窗,结果反而把他搞糊涂了,因为说25的有,说28的也有,终于确认父亲的回忆是正确的:当年他们应得工资为29块多,但实际所得为17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了。那这个可怜的工资拿了多少年呢?17年,80年他们才第一次涨工资,父亲感叹自己“有幸”经历了17的平方。大家可以对比十八亩搜来的资料,这29块不是那个工资表上能找得到的(还“随便省个20,30块”的呢);78年的规定80年才得以实施。
再次就是倒找款的问题,我家在“包产到户”前一直要付“倒找款”,只是后来付的少了,可以承担而已。关键在于那个生产队长于79年被“撤职”,一高中生被指定(不是选举)为生产队长,而我记成了他是“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任队长,否则我妈不可能养三年口蘑。第一年成功之后,当时的生产队长就打算“卸磨杀驴”。而按1:100提成还是后来这个生产队长制订的,我妈最后一年的提成近20块钱,如此算来生产队当年挣了不少钱,那钱都用到哪去了还真是个悬案。
再再次就是“工分”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从谁家牛圈里挑出多少筐“牛粪”,从谁家“茅坑”里挑走多少担粪都算“工分”的。
当然更多的是我没有听说过,或许当年不感兴趣而没有记住的讯息。首先黄叔叔的遭遇不是特例,因为它也发生在我父亲的身上。大年初一生产队长和民兵连长就带着人把他给堵在屋里,不付“倒找款”就要动手拆门板,抬饭桌和柜子。后来苦苦哀求之下达成协议,父亲得再付一半欠款。由此前往十几里路外的外公家求救。路过悬崖之处“真恨不得眼睛一闭就跳下去”,只是想到还有孩子嗷嗷待哺才撑下去的。虽然外公家当时生活比大多数人都要好,可哪有那么多现钱?于是不管外婆的白眼和辱骂,外公铁青着脸和父亲连夜回区供销社去想办法。
其次,老家解放前似乎比我想象的要“现代化”的多。因为39年成立了第一所“私立学校”,与当地当年一般的私塾不同,这家“私立学校”规模较大,有好几个先生,四处招收学生。牵头的“董事长”有些见识,认为“知书”才能“达理”,以多年积蓄联合诸多富户建立了这家“私立学校”。而这个“董事长”居然是我的祖父!在这里还得解释,“祖父”是爷爷的父亲,和很多人的“祖父”概念是不一样的。解放后在这家私立学校就读过的显然占尽优势,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高中以上)都有在这家“私立学校”就读的经历。那个左得要命的生产队长,也是我父亲在这家“私立学校”的同窗。
再次,父亲的求学经历居然和我们身同体会,那就是一路的考试。尚未谈及他当年如何从私塾上“初小”(never heard of it!),再上“高小”,初中和师范的,但他回忆当年的竞争巨大,一点也不比我当年考大学时的压力小,例如高小升初中,全县8600多考生,只收1100左右学生。于是告诉了我一个从未听闻的初中地址,显然是好几个区的学生们在一起上初中。至于考师范,那竞争之剧烈就不清楚了,因为是好几个县统一考试招收的。
我还有很多想知道的事情,可惜电话里传来我妈的唠叨“还说,把钱都耗光了!”,听得出父亲意犹未尽“那娃儿呐,当年都不晓得是如何活下来的,我的经历写几本小说都绰绰有余。”我突发奇想,他现在没得啥事,为何不让他自己来写那一段时间的事呢?
最后,各位可以看出我一直试图模糊我的真实身份,但所列农村当年的窘境均为事实,只是事件的前后关联有些是故意隐去,有些是真的记混了。饶是如此,隔壁有兄弟伙都看出我有可能是哪里的了,所以希望这是最后一个帖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皖南举例,那绝对在骗人”VS“祖国之大,情况复杂,绝对不能将一己之体验推广全国”。既然是举例,既然是不能一例推广之,那么真的倒要听听如何“骗人”的?读者自然是看得明白D,不过也谢谢你的提醒啊。而且这下地域歧视者嘴脸暴露无疑。
你那“在苏南有可能”,“皖南就是骗人”的论断,叫武断,即使用你自己在这里说的话,就足可以知道,你又自取其辱啦,嘎嘎。
已经数次看到了“自己承认弄错”了,有点象挤牙膏,一点点加,加到了从29块扣到17块,扣掉了41%,我么,也N次表扬了嘛,这里就再表扬一次,希望不要再加了,呵呵。
文革前夕正儿八景的师范毕业生,一转身,变成了63年就当上了中学教师,年份记错了。好,记错了可以理解。那么在你“改正”之前,别人说的话之依据没有改变,你现在据此来批判别人的话,这叫什么,你知道吗?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是63年毕业的,拿钱才17块。你父亲的家里又是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也不知道这17块是什么玩意儿?我认为,基本上每个从这里出去就开始挣钱的学生,在进这里时就知道这是个怎么样的学校,毕业前就知道出校门后,大概会干什么,拿多少钱,因为上届同学的例子明摆著,除了特例(首届毕业等)。越描越黑了,呵呵。
请问你从哪看出我家是“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我真的不是给你故设圈套,没想到你自己每每都主动跳进去:第一是师范的问题,你以为那是“大学”。不错,师范体系是包括幼师师专师大,但只提师范,是没有人会误认为那是“大学的”。第二我提到农村发展副业种中药材,你就以为这玩意儿很挣钱,所以你们那之所以当年就“小康”了是因为有这类副业。我一一列出当年中药材其实赚不了几个钱,你可敢正面回答一声?第三,我引用了“工会”,明显与你那工会不同,你整了一堆工会的资料上来,我还得再次声明与你那工会毫无相关,而且告诉你这工会在文革期间瘫痪了(而父亲他们那个“工会”与后来这个正规的“工会”还真有渊源)。你反打一耙,好象我在骗人一样。第四,我现在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表明当年父亲工资并没有你那哪个角落里勾出来的那个表上列出的多,而且遭到了克扣。在没有确定之前,我不是也告诉你了远低于你那工资标准么?不晓得你那干笑能管嘛用。第五,你问的一些问题实在太弱智,就如同老冰提到的一样,只要在农村呆过的就不会问一些极其好笑的问题,诸如出放牛时要干什么,难不成放牛还要降龙十八掌不成?其他你自己暴露出来的地方还有,有人提供78年涨工资的信息之后,你那个“老师”的工资就变成了“78年前才40多了”。
最后关于你那豪宅的问题,十八亩段村现在看来远远落后于我老家,就算当年很辉煌吧,可安徽整个农村陷于困顿是毫无疑问的了,你这个个例的可靠性严重打折。为什么苏南当年算是能吃饱而皖南不可能,我已经找到了很多类似的例子了。而十八亩这个村子,深山之中能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富裕的苏南过得还要好,隔三差五地鱼肉一下,你认为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是当形容词用都不知道,书香到底有多香,这个有底吗,嘎嘎?哎,说句不中听的,你父亲中学语文教师恐怕忒爱他的事业了,尽管只拿17块/月,老婆孩子都养不起,让自己孩子5、6岁就开始放牛了……自己仍一心放在学生上面,培养了别人,疏忽了自己的孩子的语文熏陶。你不是说了父亲的祖上就办教育了吗,培养许多高中毕业生的,对乡村来说,也算桃李满天下了,有什么不对的?
对了,你父亲、叔叔念中学的时间给叉开了,跟当初的说法不同了。那个时候他们对文革意见不同而分道扬镳的如何自圆其说啊?嘎嘎。
我的例子是:那时“一工一农”家庭小日子不错,见《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现在弄成了:
行啊,这是你的事,一般而言这叫转移视线,辨输了的常这样。(我声明,我没有说过:“你嘎嘎辩输”了。我是泛指)十八亩段村作一个例子,是哪方面的例子,请你明确说一下。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是63年毕业的,拿钱才17块。你父亲的家里又是书香门第,上辈人桃李满天下,也不知道这17块是什么玩意儿?我认为,基本上每个从这里出去就开始挣钱的学生,在进这里时就知道这是个怎么样的学校,毕业前就知道
出校门后,大概会干什么,拿多少钱,因为上届同学的例子明摆著,除了特例(首届毕业等)。越描越黑了,呵呵。
ZT这个问题,请继续回答。
最喜欢这种平实真实的经历。这种东西就是历史。
某些人就是要强调文革好。没关系,送他到天堂北朝鲜去就可以了。
你最拿手的把戏现在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添加私货,别人要是没有仔细读我的帖子呢,一转眼就被误导了。请给出“父亲、叔叔念中学的时间给叉开了”消息来源先,而且我已经声明了当时要想一个家足够糊口,得要多少劳力去挣工分,我父亲回去能好多少?而且已经猜测当年没有回乡务农的另一个最大原因是虚荣心太盛。我说我父亲是师范毕业,你立即拿出一份工资单来,且曰当年大学生工资如何如何。正是你这晚来的解释让你漏了马脚,不是吗?如果你知道师范是中专性质的,你最开始咋不提供那个老师,那么强的证据你都不会采用么?我向你解释我的“工会”与你那文革中遭到破坏的工会是两码事,你转眼就忘了?什么叫转移话题?你不是一个典型么?你提供的那个老师以及当年你那个村来做反例我认为不成立,我不是单独列出和你讨论么?至于你最后那个问题,才真正是你自己说的“一般而言这叫转移视线,辨输了的常这样”,为什么呢?没记清误解了年头,随后就不能改了,要一直坚持下去么?你至于如此兴奋,以为抓住了把柄?
隔壁有人都猜出我是哪的了,你认为能说明些啥不?
正的反的一个人都说了,左右手互博.如果这些贴子不是出于同一个人就好理解了。
隔了三天多才贴出来的,这个“立即“也忒长了一点。十几块钱/月的说法是不是让人生疑?
还有“我妈求爹爹告奶奶地终于获得了养两头猪的任务”是怎么回事儿啊?有没有又是弄错了什么?
等着十八亩段这个单干村,如何不如你们村的贴子,哈哈哈。
四川人吗?老乡的顶啦!主要是支持老爷子!
既然你父亲和你叔叔,能在60年代你“爷爷”不幸饿死的情况下,家里(除了奶奶还有谁?)仍能支持他们上高中、上师范。你和你弟弟也有父母却要在70年代才5、6岁就要放牛呢?在60年代是这个人民公社生产队,70年代是同一人民公社生产队,发生了什么?谁也否认不了这中间有很大很明显的疑问,能作解释吗?
BTW,从谁家牛圈里挑出多少筐“牛粪”,这句话有点外行,你放过牛吗?你对我撒谎都没关系,不能原谅的是你误导网友。
首先,十八亩段筒子必须先明确一点,嘎嘎筒子讲的的的确确是他所知道的,而不是瞎编的。
其次,嘎嘎筒子,你由于是听你父亲的叙述而且是一段一段来的,就会有出入(最明显是17块的问题)。大部分十八亩段筒子指出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虽然口头上没承认,但是其实是默认了,这没有什么关系,大家是来讨论的,不可能都是对的,但不要闹意气。
的确,这年代有不少人以“我亲身经历”为诱饵,讲几句真话带两句假话,搞些危言耸听的货。不过,嘎嘎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十八亩段不要再用这样的眼光看他。而嘎嘎筒子也请了解十八亩段的心情就此打住吧。不用再在细节上计较了。
你们都给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的情景,都是不错的文字,但是由于双方有些意气之争,让其他人看你们的文字常常带有火气,都有些心堵,何苦呢?
请大家给嘎嘎和十八亩段一起献花,你们就此收手吧。
中国这么大,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
以己度人和党同伐异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干的事情。两位实属君子之争,而且从前到后客客气气,用的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一类文明方法,这样战火连绵却不出恶声的论战,在西西河的历史上还确实是不多见的。
网上的事情,何必一定要争个输赢出来呢?如果一定要争,俺来订个输赢的规矩:
不论吵的结果如何,如果事罢后两位都留在西西河里继续遨游,那么咱们就算是赢了;
哪怕有一位负气离去,咱们就算是输了;要是不幸两位都上岸远行,那咱们可就是大败亏输了。
俺算是扯完了蛋了,有意见的就给俺献花吧。
送您们几张图片,消消气消消气。
上中专的师范也不用上高中,初中毕业
就可以靠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