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川东北:)))我父亲是正了八经师范毕业的科班出身。

看来你肯定不知道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了,我的启蒙老师就是一个“民办教师”,月工资才四块多!不过经大队长的特许,他每天还有额外的1个工分。

不知道你曾经待过的学校是什么样,我当年的小学学校就和瘦形胖子他们资助的一个小孩所在的山村“学校”一模一样,四处漏风。“课桌”是石头搭的,好象“黑板”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东西:)))孩子们直接蹲坐在地上,而且还是两个班在这个“教室”里一起由这一个老师上课。另外,一下雨就放“长假”,我曾在这个小学校里因院坝里太滑,摔过三个跟头,额头上缝过两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年的大队长,一个复原的军人,没有他,就连这么样的一个学校都不可能建起来。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家园 嗯?好象你还提到小康什么的,刚想回一下,没了?

当年我们那个生产队唯一“小康”的人家是有5个男劳力,一个女劳力,外加两个老人的那一家,这个“小康”的水平仅仅是一天两顿糊口,间或有一碗白米饭而已,其余每家都存在饿肚子的问题。这么说好象我家很惨似的,以至于我老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因为她仅经历过白米饭就咸菜,长时间没吃过肉而已!!!!

家园 70年代想一个月10元靠食堂吃饱吃好恐怕难了

一个月7-8元混食堂足够是65年以前的事情……何况还有其他支出,难不成有人一年不理发洗澡买衣服肥皂牙刷不成?

家园 类似的回忆--

【原创】地主往事之老家(小学和现状)

刚才打电话问一下老爸当年的工资。他是大学教师:70年代初月工资是¥46,80年代好像涨到¥60多了

家园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

我父亲好歹得“为人师表”,结果唯一的一条象样的裤子洗了干不了,烤的时候犯迷糊,烧了个大洞,只好穿着我妈陪嫁压箱底的一条裤子回去上课去了:)))

对了,甭提肥皂牙刷啥的了,咱那噶达,当时哪有那洋玩意儿?

家园 家舅父在铁路系统,应该56的只有46,所以他们家

羡慕我们家20年,因为我父母可以拿全56……

家园 提起连环画,我当年还为此遭受皮肉之苦:)))

没见过彩色的画页,从极其珍贵的作业本上扯了三张“白纸”(仅有的一个,其余的都是马粪纸,铅笔划在上面都看不清写了些啥)换了一页,颠来倒去地看,结果被我爸狠揍了一顿:))))

家园 即使家父母56*2=112,但是我家一直也就是糊口而已

我中学前一直穿我姐的衣服,然后我妹接着穿……我素男的啊>_<!好在全是蓝的灰的绿的旧工作服改的,基本看不出来男女……

好象一直也就是机米和白薯什么的管够,肉蛋几乎没有,然后是咸菜,过年才有肥猪肉炼油剩的渣,那叫一个香!

如果8元不到食堂就够的话,按理我们家5口,一个人工资就可以吃的饱(家里做肯定比食堂省)……怎么还一直到83年以后才可以说吃肉穿衣可以随便一点了呢?

家园 del
家园 那是第一年,从第二年起工资是¥56 呵呵.

你听到过十几块工资的国家教师么?

呵呵,我教过的学校,一、二、三、四年级在同一教室,四面漏风,小菜一碟。我拿工分,由大队平定,相当于三十几块钱/月,在当地所有民办教师中最低,因为我资历也最低。

我知道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可万万想不到“正儿八经的师范毕业的国家教师”的工资会十几元/月,师范是大学、大专性质或许也有区别?毕业生是“国家教师”,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应当第一年工资46元/月,第二年就是56元/月。(如在上海、广州等地区,第一年48元/月,第二年起60元/月)

家园 八十年代前,大学毕业(包括师范)算23级国家干部。

八十年代前,大学毕业(包括师范)算23级国家干部。

工资么也就是按23级国家干部拿,第一年46元或48元/月,第二年就56元或60元/月了。46元与48元,56元与60元是地区差别。

家园 说实话,我真的不信您是什么6-70年代过来的人

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 [十八亩段] 于:2006-10-31 21:17:59

食品短缺?要知道那时买食品除了付钱,还要交付“粮票”的,商店里出售了食品(糕饼),得到粮票和钞票,用这些粮票和钱再去买来面粉、鸡蛋、糖等,制作新一轮的食品……利润厚薄暂且不论,那总归是良性循环啊,到底哪个环节出了毛病?使得湖南长沙做得到的事情,到了贵阳就作不到了呢?湖南比贵阳好一些,这个“好”究竟指什么?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你这段言论就根本是没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的天真话,“商店里出售了食品(糕饼),得到粮票和钞票,用这些粮票和钱再去买来面粉、鸡蛋、糖等,制作新一轮的食品”,商店回收的粮票钞票是上缴的,想要原料要另外计划批了去领,哪里来的什么“良性循环”,根本就没有循环这一说,某地有蛋糕买,说明这个省计划物资相对丰富一点(可能是外调来的比如上海北京,也可能是本地丰产+外调任务不重比如湖南,70年代可能有四川,当时记得家父母单位有人去四川出差回来是大包小包的农产品—主要是鸡蛋,有草编的包包印象极其深刻)

家园 看来1-4年级同教室的情况不少啊

至于你的问题,不知道的情况我不敢评论。

我知道的是,我父亲大学毕业后确实就成“干部”了,也确实是“第一年工资46元/月,第二年就是56元/月”。

家园 不得罪。经历过没经历过,不去争了。

不得罪。经历过没经历过,不去争了。得到的钞票、粮票,对商店是“要上交”的,你说得不错。对接受“上交”的上级部门,就是循环了,怎么会没有循环一说呢?难道钞票、粮票要交到国务院、入国库?呵呵,常识范围的事情。

家园 地区和地区的差别极大

请注意,粮票有全国粮票、地区粮票的区别……就代表物资流通有全国计划和本地计划的区别……你用贵州粮票别想在上海吃蛋糕……没全国粮票不行,全国粮票和地区粮票在计划使用上的分别我想你是知道的……

每年父母单位有人去上海出差,其亲朋好友要事先策划几周让其捎带各种东西——主要是日用品,说了你都不信:铝水壶、暖瓶胆、衣服、皮鞋……数年积攒换来的全国粮票、布票为之一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