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醉眼观史之愤青朱元璋 -- 呆鹅
作者:酒徒
转自:酒徒17K博客 http://blog.17k.com/page/drinking
朱元璋这家伙是个愤青。
比起历史上人们公认的唐宗、宋祖,还有到处有人歌功颂德的康熙、乾隆,朱元璋这家伙头上的光环可弱了很多。甚至很多读书人不屑之,鄙视之,称之一农民。
不过,朱愤青这个人做的事情和大多数皇帝不一样。醉眼观去,很多地方,还值得玩味。
这愤青所说的最愤的一句话,流传至今。贴切,生动,在酒徒醉眼中,比很多专家、学者的经济学论文,对中华文明贡献都大。
这句话是他对一群即将履任的官员们说的,说这话时,大明王朝的贪官已经被他杀过一批又一批,因为他过于袒护小民,已经有“忠直”之臣事先劝告过了,问他,“老大,您不能老护着那些乡巴佬,您应该想想谁和您一块治理这个国家”。
很难推测,朱元璋此时是什么心情。是对逼得自己起义的官僚系统妥协,还是继续愤下去。老愤青举起送行酒杯,说了一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翻译一下,就是,“官老爷们,上任的时候,先想想到底谁养活了谁!”。
中国自古以来,向来官是父母,民是灰孙子。就连亡了国的商朝贵族,都以“不食周粟”为忠。
说实话,用酒徒醉眼来看,不食周粟这事情,有点儿他妈的矫情。庄稼是地里长的,百姓播种收割的,与商朝周朝没关系。
不过这也说明了自周朝那时候起,中国的哲学家们就没弄明白一件事情,到底谁养活了谁。是父母官和他们的主子万岁爷养活了百姓,还是百姓养活了父母官和万岁爷。
远的不说,近的,就在那个不远的邻国,好像还唱着,某某太阳,哺育了全国百姓的歌词。
要说,这帮扯蛋的,和帮忙扯蛋的,真不要脸。连几百年前的朱愤青都不如。朱愤青没读过几天书,还知道,是老百姓打的粮食,喂养了他的官员。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人恨不得给自己立生祠,把如何养育了人民的功绩表白一番。
用朱愤青的话,就是,他们没弄清谁养活了谁的关系。在其位,谋其政。你吃了老百姓的粮食,自然该给百姓办事。否则,要你这官儿做什么!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仅此语,可令人千百年后,向朱愤青举杯,说一声,佩服。
有些人读的书很少,却喜欢装学富五车。有些人收入很低,却喜欢装富豪。有些人酒量很差,就像酒徒这样半瓶啤酒就倒,却喜欢装能喝。有些人子女在海外出手就是上百万,却喜欢做报告反腐败。
无他,人类通病,爱面子而已。
朱元璋这个大愤青在位置上,做了一件非常不给自己面子,也不给大伙面子的事。就是修家谱。
本来么,帝王将相,按中国传统,不是踏着彩云而生,也应该是名门之后。否则,让追随你的那些人,面子往哪里摆。
可朱愤青偏偏不认这个理。他修家谱的时候,有好心人引经据典,分析了他的所有亲属,得出一条科学结论,朱元璋是朱熹的后人。
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当时没有DNA分析,不像现在,能把陕西某个村的百姓,分析出古罗马基因来,让他们在血统上“高贵”一头。光凭着在文章,典籍里翻,得出这个结果,非常不容易。
按道理,老朱至少要发人家一个科技进步奖,或最佳马屁奖才对。谁知道,家谱草案放到老朱手里,朱愤青一翻白眼,说了句,“扯淡,我他妈的连自己爷爷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还他妈的是朱熹的后代。朱熹的后代能穷到买不起墓地么!”
当时的教授们一下子傻了,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有人就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老大,您说,这该怎么写!”
怎么写,朱家家谱从我这一代开始写。
人,能赢得尊敬的不是其血脉,而是其行为和成就。
朱愤青不糊涂,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亲自把自己的家世,写了出来。
小时候穷,没钱吃饭。他都写了进去。老爹死了,没地方埋,是别人施舍的墓地,他也写了进去。还有当和尚,要饭的故事。
既没有高贵的血脉,也没有斩白蛇的传奇。字里行间透漏一条信息,我老朱造反,是元朝那帮混蛋逼的。我老朱的儿子和属下,不能再当混蛋。
虽然后来很多文人,编了很多朱元璋想认朱熹为祖先,被朱熹家族拒绝的故事,借此衬托朱熹后人的高贵。但故事归故事,如果老朱成心篡改家谱,朱熹家族那小样,敢说不字么。
朱元璋的身世,刻在他的墓碑上。提醒着他的后人,有这么一个愤青的存在。
小时候吃不起饭的朱元璋,对官僚阶层,有刻骨的仇恨。如果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肯定是个愤青,认为把某位置以上的官员挨个枪毙,没有一个冤枉的。两个中毙一个,肯定有人漏网。
于是,掌握了权力的朱愤青,时时刻刻警醒着逼得他造了反的官僚阶层。甚至不惜剥贪官的皮来示警。
很可惜的是,二百多年后,他的帝国,同样因百姓吃不起饭造反而亡。
历史上的悲剧,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朱元璋从坟墓中,看到李自成那愤怒的面孔时,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朱元璋恨贪官刮地皮,所以立法剥贪官的皮。并且把贪官的皮添上草,竖立在其曾经工作的衙门口,以儆效尤。可往往前人的皮未干,后人已经又因贪污而锒铛入狱。老朱杀人杀了十几年,杀得开科举选拔新官都来不及补充,有些倦了,就总结了一句:“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岂其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出自吴思先生的考证,在此,向吴思先生表示敬意。酒徒在拙作《明》中,擅自替吴思先生安排了个角色,吴思焓。一半是酒徒敬重的吴焓先生,另一半是吴思先生。两个敢说实话的读书人)。
法古命官,布列华夷。这两句话说得很好,点到了关键处。朱元璋立国之始,一些有能力的读书人如李善长、宋廉、刘基等,协助大明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书生们理想方式也符合理学理论的“完美”制度。当然,读书人们因为种种原因,不敢说这个制度是他们自创。而把这个制度归功于古人。所以,朱明王朝的制度以当时人的眼光是非常符合华夏传统的,符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这个“新儒家”们的提法。但朱元璋发现了,法古,似乎行不通。官员们的品德,因为掌握了权力之后迅速堕落。是制度决定了官员品德,还是官员品德影响了他的“完美”制度,老朱有些吃不准了。
大概当时有一种学说认为贪污腐败是蒙古人或者色目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污染。这就像酒徒总把贪官都认为是日本人的后代一样,既维护了自己民族的荣誉,又给日本人抹了黑。但这个提法,朱愤青也不大相信,因为明朝的官员中,蒙古人、维吾尔人、色目人都有,并且仔细查下去,没几个干净的。
发现老朱对制度产生了疑问。这时候,就有“专家”跳了出来。说了一番非常有趣的大道理。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不多,但专家却非常普及,并且专家们的道理,总是让小民们无法反驳。
专家们给朱元璋开出的药方是,提高官员俸禄。他们认为,贪官层出不穷,是因为官俸太低廉。以当时的物价,官员的俸禄的确不高,大概是玖拾石米。所以,清廉的官员,生活肯定不会太好。海瑞吃不起肉的故事流传至今,以清廉的反证,为当时其他人的贪污行为,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专家们引经据典,要求朱元璋高薪养廉,但朱大愤青却不糊涂。他当过农民,要过饭,知道在明初的银价。明初的银子价格,与明代晚期,海瑞时代没有可比性。当时中原受蒙古人近百年的盘剥,地广人稀,银子价格和粮食价格都贵得离谱。玖拾石大米,折合为白银,大概是六十两银子。而当时上好的农田,每亩大概卖银一两。也就是一个县官如果不贪污,光凭工资,每年的收益是六十亩地,(县官履任不可带家属,他的伙食,按当时规定是地方报销)。
六十亩地,对于毕生目标为“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农民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这就像某些官员天天说公务员工资低廉,对于农民来说,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已经够他赚一辈子。
专家们也知道朱愤青不好糊弄,振振有辞地解释,官员都是读书人,价值比农民高。换成我们现在高薪养廉的说法,就是官员的是精英,收入和劳动付出要成正比。
这句话够蒙人的。记得玖拾年代,酒徒就被某专家这话蒙得一愣一愣的。结果,朱大愤青当时就打了个比方,他说:如果某掌柜的雇佣了伙计,这个伙计嫌薪水低廉。可以请辞。但薪水低,不能成为贪污的理由。
当时,群臣无话。
读史到此,酒徒忍不住拍案。那位提倡高薪养廉的专家如果听到朱大愤青这句话,肯定羞死。官员嫌俸禄低,好啊,辞职啊。换别人来干,想干的人多得是。
当然,官员们是舍不得辞职的。谁都知道,很多人盯着他们的职位。非但如此,一些地痞无赖,还打破脑袋,不拿薪水当编外官员。
于是,这场对话不了了之,朱元璋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对付贪官,就想出了“民告官”这一条办法。
网上,很多人说,如果回到古代,他一定去宋代。因为宋朝不杀士大夫。说这话的人,我估计他至少是个处级以上干部。否则,也不可能把自己和士大夫同列。
而酒徒是草民,所以,如果回到古代,酒徒宁愿选择朱元璋时期的明初。不为别的,就为了朱元璋发明的这一条鼓励民告官。试想酒徒一介百姓,回到古代,也是一介百姓。被贪官欺负了,没胆量揭竿而起。能走的,也就是朱元璋鼓励的这条路。
而这条路,古往今来,只有在朱元璋当政的那个时期,在老朱的屠刀威逼下,切实执行过。记载中,一些小官吏干了坏事,被百姓扭送京城。走到半路,就哀告,服软,发誓永不再犯。虽然这个制度曾经被“刁民”恶意利用来对抗官员的命令。但切切实实,起到了保证官员廉洁的作用。
可惜,这个制度,因为路途成本太高,和影响地方稳定等原因,在朱元璋死后,被官员们群起否决掉了。于是,明朝的贪官们,得以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直到李自成进了北京。
[SIZE=3]2005年,酒徒去河南堰师出差,在郊外,看到两个特别有特色的标语,一个是,“严厉打击越级上访!”。与其对面,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执政经验!”。坐在出租车上,不觉哑然。[/SIZE]
对朱愤青的分析,包括反腐手段和官员俸禄的分析比他到位多了,历史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写得越来越罗索,最近十好几篇没写完半个土木堡之变。大段有理无用评论,连深刻分析都没有。到底是介绍历史还是个人独白?
看来一旦被书商看上了,写法立刻拖拖拉拉成了必然。
他的很多观点也不敢苟同,目前提到过的明朝前几个皇帝都没什么错,错的是王振、朱高煦,还真是太简单了。剩下的只有明朝赫赫功勋,越南怎么丢的提也不提,找建文帝也用大段猜测,演义成分太多。以后没准把什么万历、天启、崇祯都平反了呢。
谁敢说大明朝半个不字,"满狗","汉奸"就扑天盖地的来了
不过我并没觉得他的文章里有说“明朝前几个皇帝都没什么错”啊。起码对朱元璋的评论我觉得还是挺中肯的。
马克思自己都说,如果不是书商坚持,《资本论》也不会那么厚
好像批评满清的帖子一般都会被删吧,那个兄台就是被某个斑竹逼走的吧,好像那个斑竹最后也下了(道听途说,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呵呵)
当然清朝的东西我是一点也不会去看的
这后面两个标语,只想到几个字:自相矛盾 ,自打耳光。
先集中写一些重大的事件,否则什么都写的话反而容易成流水帐,毕竟他不是在写明朝的历史书。拖拉的原因是因为他现在基本每天都要给出新的东西,这种要求下对于一个不是专职写这个东东的作者来说要每篇都是精品过于强人所难,在成书的时候还是可以改的。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记得好像是后蜀的孟昶的版权。
他引用别人的警句来警告那些未来的贪官很正常啊
还愤青呢,那么多贪官被宰,分封的儿子
们有被宰的吗?他儿子们就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