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量引进穆斯林,欧洲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 none空空

共:💬17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量引进穆斯林,欧洲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大量引进穆斯林,欧洲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美国资深记者著书《西方最后的机会:我们能否赢得文明的冲突?》,论述西方如何应对文明冲突 。作者托尼·布兰克利·勒涅里担心今后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者也许会接管欧洲。随着阿拉伯移民大量增多,欧洲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将被激进的伊斯兰教的价值观所取代。他大声疾呼欧美要采取果断措施,赢得这场文化战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i(@I1

   P: Sm:K

   美国《华盛顿时报》日前发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高级记者迈克尔·巴龙撰写的文章:挫败“欧拉伯”。文章如下:   0^B$"D8R

   d?M Q|

   托尼·布兰克利·勒涅里忧心忡忡。这位《华盛顿时报》社论版主编和《麦克劳克林每周评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对“欧拉伯”感到忧虑,他担心今后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者也许会接管欧洲。布兰克利在《西方最后的机会:我们能否赢得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写道: “如果现在的出生率持续下去,如果欧盟目前的政策保持不变,如果当前的多元文化情结始终不对西方的风俗进行保护和特别尊重,如果欧洲(以及在美国相当大的范围内)目前流行的观点不改变,欧洲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将被激进的伊斯兰教的价值观所取代。”  u'i~BZt`

   oZk6Ra+N8

   欧洲丧失对自身文化和民族保护意识 踏上“欧拉伯” 道路 9C9XKsG8

   lye>P41|p

   布兰克利所说并非戏言。他在《西方最后的机会:我们能否赢得文明的冲突?》这本书的开头一段时间是设定在2007年和2008年的情节。伊斯兰主义示威者正在伦敦大声疾呼,要求停止展示在皮卡迪利广场上的裸体希腊爱神雕像。另一些穆斯林开始在伦敦、佛罗伦萨、罗马、马德里和巴黎破坏雕像和绘画。在数月之内,英国、法国和德国纷纷成立委员会,建议拆除那些冒犯穆斯林的雕像。爱神周围裹上了铝制的布。你也许觉得离谱,但正如布兰克利已表明的那样,这一幕并非天方夜谭。欧洲人高高兴兴地招来穆斯林移民替他们干苦力活,等到他们的出生率降到历史最低点的时候却发现已对穆斯林产生了依赖。然而,欧洲人对伊斯兰主义在这些移民和他们的子女中的迅速高涨却始料不及。在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后,避免民族主义和更加宽容已成为欧洲人的天性。 vG!@S\}5bN

   Q"jW8U

   但是,正如布兰克利所说:“欧洲对文化的宽容已逐渐转变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令人惊异的自惭形秽,并且已丧失了对自身文化和民族进行保护的意识。”穆斯林的高出生率意味着其占欧洲人口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只有穆斯林这一少数民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教义的感染力得到大多数人的容忍和宽恕,因而逐渐兴起。布兰克利认为,欧洲早已踏上了成为“欧拉伯”的道路。他接着写道,就好像美国人在五六十年前无法忍受与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欧洲共存一样,我们也不能接受与“欧拉伯”共存。 h- D6R

   *e0R0 &

   重温罗斯福和丘吉尔当年的做法   I`R%j,9mR

   "zRd%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托尼·布兰克利这时显出了他乐观的一面。如果目前的势头持续下去,那么欧洲将成为“欧拉伯”;但正如历史向我们显示的,“现在的势头很难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普遍的原理”。2004年发生的几次令人震惊的事件———马德里爆炸案、别斯兰大屠杀、特奥·凡高谋杀案———已经令许多欧洲人警醒,这与“9·11”事件令美国人警醒有些类似;今年7月就在他完成手稿后又发生了伦敦爆炸案。“正如欧洲大街上的男男女女以及普通政界人士2004年开始转变想法,摒弃关于多元文化的欧洲这一老观点一样,在欧洲的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最高层,许多人显然也在怀疑乃至强烈抨击多元文化主义的效用以及那些与移民和国籍相关的影响欧盟政策和法律的基本原则”。 |4,tc5ku

    A X4%

   布兰克利问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会如何处理?答案肯定会令今天喋喋不休的上层阶级无比惊异。罗斯福曾采取宣传手段,强行建立审查制度,剥夺公民的权利并将他们驱逐出境,拘留公民(并不仅限于美籍日本人),还限制言论。而丘吉尔强行推出的限制政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绝大多数美国人和英国人,甚至包括喋喋不休的上层阶级,都支持这些做法。它们是非常时刻的非常措施。那时战争正在进行。 14O}y0oU<

   ^J*d%*1b

   西方应采取严厉措施重新找回信仰   I}d A3=_

   JqDD0?

   “西方需要重新找回其为之战斗的信仰。”布兰克利写道,在欧洲的案例中,也就是其宗教信仰————他认为也许如此,因为非宗教的多元文化论已在一些事件发生后日渐式微。他在这本书的末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美国应向伊斯兰圣战主义者宣战,并应出台法律禁止鼓吹暴力推翻政府的言论。我们的安全部队应利用描绘种族特征的办法。我们应确保边境安全,采用生物统计学的民族身份证。我们应作出更多的努力来开发“生物防护罩项目”,并雇用通晓阿拉伯语及相关语种的翻译。我们应做好在中东地区采取更多军事行动的准备。我们应该设法强化欧洲人对西方价值观的信仰,以“赢得这场欧洲文化战争”。 =v{An'w

   zeTpq<}

   所有的这些要求听起来很难办到。但是,布兰克利认为,除此之外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欧洲成为‘欧拉伯’,这将意味着失去我们文化和历史的亲戚、我们最亲密的经济和军事盟友,还有我们自身文明的源头。美国人不愿见到此景,并将克服重重困难避免这种情况。”认为伊斯兰主义并不构成重大威胁是令人安慰的。这样想的确感觉不错,但对于任何一个读过《西方最后的机会》这本书的人来说,要相信这一点着实不易。(完) ?s1r6

   |Wj2` ;$

   相关报道:10月15日出版的《费加罗报》认为,伊斯兰极端分子乐于袭击欧洲,因为相对于美国,欧洲是防范恐怖主义的“软腹”。该报还认为,法国的阿拉伯移民总数达到六七百万,相当于每10个法国人当中就有一个阿拉伯人,伊斯兰极端组织很可能把法国当作征募新人的乐土。

家园 请问英国和法国各有多少穆斯林?

请出示数字和来源。

家园 西方要先动起来

中国的“计生”。。。。

希望在汉族成为少数民族前,中国还有机会。。。。。。

家园 中国的“计生”关键是要一视同仁!不要搞双重标准!

不应该纵容少数民族乱生。

1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应该统统与汉族统一标准。

家园 想跟我们汉族比生孩子?自不量力阿
家园 欧洲应该在理论上先动起来,免得到时候没有正当理由!

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道德和人权的制高点抢过来,好好的关注一下子欧洲的情况,每年发表些白皮书啥的,经常对话磋商一下。

当然,前提是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牢牢把住政权、军权、党权、人口权、文化权不动摇。前三个权是个人都明白,后两个权很多人就糊涂得很了。

家园 那多引进中国人吧...

短期内中国应该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

家园 欧洲人思想简单

为何那么多乱码呀?

家园 小啼大作
家园 请出示数字和来源,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不是每个国家都允许公开种族构成情况的,尤其是欧洲这种曾被纳粹的种族政策肆虐过的国家。但是就我看到的情况来看,穆斯林在德国人口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另外一个尤其要看到的是,在每天早上的公共汽车上的穆斯林长相的中小学生(我不太能分清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要远远多于欧洲长相的(在这里的远远,是要以来衡量)!

我也知道,我的观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说在比较小的地方,可能没那么多,而且德国学生可能比较有钱,是父母开车送,但就这样我觉得欧洲原住民要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

家园 你的个人体验的局限性

你很可能居住在移民较多的区域。

我不相信英、德、法三国最近20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或者它们没有公开数据。

家园 你错了 我们海外同志们生的还真是不多

一般就2个

米国白人才是真厉害 平均3个以上 所以米国人口已经要突破3亿大关了

而欧洲白人都是FC 不仅同性恋盛行 不要孩子的家庭的也特多

新生儿中穆斯林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50%了

人口多得多的欧洲白人只有新生儿的40%

家园 公开数据有 法国05年的数字

新生儿中穆斯林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50%了

人口多得多的白人只有新生儿的40%

家园 数据来源麻烦贴一下

我看到“穆斯林家庭”和“白人”特别不感冒。

家园 还是这么个“数据来源”,

所谓数据来源,不也是一群人有组织的观察和统计结果?我也是仔细观察了,我也考虑到我观察的局限性了,我说出了我的观察结果,这是我的“数据”来源。在这里我并没有说出个具体的数据,但是我定性的观察结果是这个对于他们“白人”来说确实可以成为一个问题,对于这个帖子的主题来说应该是够了。一昧追求“数据来源”,好像说是没有数据来源的话什么都不能作数,岂不是不太合理?

另外,也有一些论坛分为各地分论坛,如果每个大城市的人都这么说,那是不是能说明这个问题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在德国这种城市化比较高的国家!

具体可以到 http://www.csuchen.de/bbs/ 发问。那里注册就可以发投票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