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自行车大国 – 日本 -- 萨苏
车轴也比较郁闷,骑上五、六个月以后往往轴没事,滚珠很快就碎了。
当然,这个是我和我周围几个同事骑的下场,一般人把自行车仅做锻炼目的的话,应该不会坏的这么快的。
也可能有点个体差异
可您说在美国呆两年都没见几个骑自行车的,倒也够神奇。当然美国政策比加拿大偏右,我也不好乱说。加拿大号召用公交、自行车这类低污染方式,连多伦多市长都以骑车上班为荣。
可加拿大这么几个人的地方大城市的downtown也是自行车很方便,那里汽车难停、难开,遑论人口10倍的美国呢。每个地方也都有很多带自行车专用线的公园,很多人周末的活动就是开着车跑到这种公园去骑车。
比较可恶的是在大多数街道上没有自行车专用线,法律就规定自行车跟汽车同线,只要一骑上所有规矩都按汽车的来。真不明白他们怎么考虑哪个更危险的。我看了一下理由,居然说很多交通事故是汽车窜上人行道造成骑自行车的伤害,所以不让上人行道骑!!难道汽车在汽车道上乱窜的机会不比上人行道上的多么?还说自行车过路口时让汽车难以判断(难道跟汽车并行了就好判断了??),或者自行车对行人的危害(能有汽车对自行车的危害大???)
下次有机会也得说说千奇百怪的加拿大思维。
我骑得太苦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南京,我住浦口,每天骑去市区上班,工作也是跑来跑去做维修,平均下来每天两次骑过长江大桥,而且还要走很多乡间土路,的确费车。
如果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的话,自行车就只有2种选择;1是人行道(日本)2是汽车道(英联邦)
其实这些国家的人行道都比较窄,所以人车共行确实麻烦。基本上只能同时容纳1个人或一辆车。
比如在日本的人行道上行驶,车一定要好,技术也要好。但同时人行道上上下下很不方便,不小心就冲到马路上去了。对于汽车驾驶者来说半路程咬金是很危险的。
而如果一直在汽车道上行驶则汽车驾驶员一直有思想准备,可以避免程咬金冲下人行道的现象(本来就在一起了嘛)另外对于自行车来说,路也比人行道宽了。欧美的道路往往在市中心比较挤,而市郊则比较空,干脆让自行车走机动车道道反而是提高了道路利用率。
刚买了一部光阳的摩托代步
GIANT的唯一特点是招贼,我的那辆被偷了两次。
http://www.njnews.cn/v/ca760367.htm
不过居然都给我找回来了
我1年多以前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附近居住,在通济门附近的长城、浪潮电脑维修站工作。每天往返市区与浦口,经常下午3~4点就完工了。如果完工的地点距离江东门、水西门近就会捎带买一辆脏车牵过江去,然后卖给南大的学生。我的习惯也是挑捷安特买,一般8~9成新的,80RMB买进,可以120左右卖出。平均每个月都能够卖掉两三辆呢。最郁闷的是我自己买了一辆给女朋友,骑了第二天就丢了。从此知道以后卖车还是卖捷安特的好,容易培养回头客:)
亲眼看见过一辆摩托车上有四个人。
还有一哥们说,多年前,他们共13个哥们去玩,乘坐4辆摩托车:一辆四人共乘,三辆三人共乘,结果被警察抓住了……
第一次听说这事,仔细想想应该有道理。一辆中型摩托,400cc的吧,正常使用通常耗油量应该是百公里6~10公升。车重加上骑手大概在300公斤左右。一辆夏利,加上乘客应该在900公斤左右。换句话说,同样的耗油量,摩托的效率只有汽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燃烧远比汽车不充分。
小排量的就更糟了。我父亲有一辆50cc的小家伙,耗油量达到百公里将近4公升,比我那200cc的家伙还高,真是吓(熏)死人不偿命。
仅仅从耗油量来说,大排量和超小排量的的摩托就应该被禁,转而使用125~250cc之间的。当初也许就是这么做的吧?现在可好,有钱人多了,一股脑全上汽车了。前几年还听说禁止进口3.0公升以上排量引擎的车,前两天就看到有个有钱的小老板定了一辆加长的悍马。悍马本身就不是一般的耗油,再来个加长版,估计一年的油耗够我骑到退休了。
不爽!
刚想起来,我有一辆200cc的本田摩托,破了不买日货的的戒条。好在是辆二手的,而且产自泰国,只好厚着脸皮声称只破了一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以现在国内的情况啊,摩托车还是先禁了吧,等啥时候开汽车摩托车包括骑自行车的都真的按交规里的优先级上路再说吧。在佛山和汕头坐过两次摩托,别人带着我,吓个半死,下车腿都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