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The Great Escape”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 -- 铁西瓜

共:💬26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The Great Escape”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It is the sworn duty of all officers to try to eacape. If they can't, it is their duty to cause the enemy to use an inordinate number of troops tp guard them and their sworn duty to harass the enemy to the best of their ability!”

西瓜很早以前就看过麦考恩主演的《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个人觉得它比《胜利大逃亡》要好很多~虽然没有胜利大逃亡的戏剧性和大场面,也没有那么多当红明星,但是它忠于史实而又不失风趣的基调,却让西瓜完全溶入了其中~~。。。。。。恩,是部好电影。向所有没看过它的朋友强烈推荐~~~~

去年下半年,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举办了一个讲述盟军战俘逃亡的专题展览,西瓜立刻闻风而动。颇有斩获,在此特献给大家。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必须说明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这是一场发生在绅士与绅士之间的斗争。尽管双方的手段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的光明磊落,但是双方在大原则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尽力在这场疯狂的战争中保持住文明和理性的最后防线。而这一共同的认识,也让这场斗争变的不那么残酷。。。。。甚至带上了一些幽默的色彩~~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故事,以及此类题材反复被搬上银幕的原因吧~

当然,话说回来,这毕竟还是战争,不是国际象棋。当“Check!”声响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流血与死亡的。

好了,废话就这么多,以下进入正题,开始:

点看全图

想逃跑吗?一份可以以假乱真的伪造证件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称车,住店,通过关卡,甚至买东西都可能会检查证件。

这个展台就是教如何伪造证件的。由于俘虏们很难搞到合适的材料,所以伪造如身份证军官证这样的高级证件比较困难(造了也难以蒙混过关),所以通常他们伪造的都是通行证或者派遣证,如“第175步兵团少校XXXX因休假,于17日从XXX前往XXXX。本证件于20日前有效”,诸如此类。这种证件不需要照片,这就省去了最大的困难。

点看全图

当然,还得有合适的衣服。如果穿着一身RAF的制服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勇气度:MAX;明智度:ZERO!

照片上的这种皇家空军制服,本身就是两面式的。把里子翻过来穿,就是一件德国军装。不过这种衣服并不普遍(太不吉利?),而且在德国人搜身的时候也容易被发现。所以顶多在刚被击落后,被俘之前有点用处。一旦被扔进战俘营,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点看全图

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做!照片中这件德国军装就是用战俘营中的毯子做成了,旁边墙上的帽子也是用相同质地的毯子缝成的。至于军帽,是用硬纸做好骨架后,蒙上用墨水染灰的餐巾,缝成的。各种标志也都是手工自制的。

这种仿造的衣服,由于材料限制和手艺不专业,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破绽的。比如照片中的这件军装的颜色就明显不“正”。所以只能远距离骗骗人,或者在夜晚逃跑时使用----还真别说,有几个英国军官就是这么办的:他们伪造了全套的军装,甚至包括步枪再内(木头削的,上了墨水)。然后在晚上,伪装成德国巡逻队,逃出了战俘营。

(感谢模特赞助。)

其实,不论是证件还是衣服,这些都不是战俘的第一考虑。对于一个想逃跑的人来说,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是那段由铁丝网,探照灯,塔楼,卫兵,机枪共同组成的30码距离!

首先,强行通过是不可能的。不论是翻越铁丝网,还是打门口的主意,都会引发警报。而战俘们也没有嗜食地瓜,或者有在电话亭里换衣服的习惯。

其次,想剪断铁丝网逃跑也是难以成功的。到不是铁丝网有多难剪断(战俘们用床头固定用的“L”型角铁改造了不少铁丝钳),而是因为德国人回很快发现被剪断的铁丝网,并展开追捕。逃跑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跑多远就会被抓住。

实际上,跑的越远,被德国人抓住的几率就越低。而想跑的远,就必须让德国人尽可能的晚发现有人逃跑了----这个时间段通常是一晚上,也就是从天黑到早晨8点后战俘营点名为止-----。

这样一来,唯一的办法就出来了:挖地道!

点看全图

上面照片中这个像鞍马一样的东西,叫“The Wooden Horse”。是一次成功的地道逃脱岸例中,最主要的“作案工具”。

其实德国人也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战俘门有挖地道逃跑的企图(历史不是白学的啊~)。但他们的监控重点都放在战俘门的宿舍里。因为那是他们通常看不见,而战俘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如果有地道的话,当然不可能在岗哨面前挖吧?~~~

嘿嘿~~英国人笑了,就是利用你这个“不可能”的想法,偏偏要在你眼皮底下挖!甭别处了,就大操场上吧!

于是,这个战俘营里的英国人们忽然都爱上“跳马”这项运动。他们用红十字会送慰问品的箱子钉了一个鞍马,一大堆人天天在操场上玩“跳马”。而且一跳就是一天~~~

德国人一开始也有怀疑,可是仔细检查鞍马后,发现鞍马里没有什么机关~何况“跳马”的地点是在大操场上,就在十多个岗哨的眼皮底下。。。。。慢慢的也就不在意了----英国人也差不多该逃跑了。几天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英国人顺着地道一口气跑了17个!而这地道口,就在操场的中央,那个每天放鞍马的地方!

点看全图

其实鞍马中的机关说来也简单:鞍马的左右有两个插口,那是用来插杠子抬鞍马用的。英国人每天找两个不同的人充当挖掘工人,钻进鞍马后坐在杠子上。等鞍马放好后,他们就上工。两个人一个放哨一个钻地道开挖。时间差不多后,就由外边的人敲信号,两个人将挖出来的土包好,带在身上,将地道口隐蔽好后,坐在杠子上再和鞍马一起抬回去~

就这样,一条120多码长的地道,就在德国人的关注下挖完了~~

电影“大逃亡”中的情节大多是真实的,所提到的三条地道“汤姆”,“迪克”和“哈里”,也都是确实存在过的地道。不过,其中真正挖通的只有一条,就是“迪克”。一条长度超过350码,挖掘在地下30英尺的奇迹之路。

点看全图

之所以要挖30英尺深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避开各种地下管道和建筑地基,以及地下室;二是避免被德国人听到。不过这么做的难度也是空前的。30英尺,10米深,完全依靠手工工具来挖掘。哪怕是只有这种念头,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勇气了~可见,这些俘虏门逃跑的决心有多大!

点看全图

这个手工打造的鼓风机,是地道挖掘成功的根本保证。由于工程量太大,一两个人是完成不了了,最多的时候地道里有7个人在工作!人多,再加上这是10米深的地下。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那所有人都得憋死!而“迪克”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不可能沿途开辟通风管。所以,这唯一的鼓风机,就是所有人的生存保证!

点看全图

地道里的轨道式交通车。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天才的设计,从这一点来说,第一条地铁会诞生在英国是丝毫不值得奇怪的~~由于“迪克”长达350码,又很狭窄。人如果自己爬过这条地道,那就根本没有体力逃跑了~这种轨道式交通车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爬在车上,两边的人拉动栓在车上的绳子,人就可以方便的在地道中移动了。同时,这个交通车也可以用来运送挖掘出来的土和挖掘工具。

点看全图

挖掘这么长一条地道,造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困难:挖出来的土如何处理。这可是十几吨的分量啊,绝对不是在天花板上或者房前屋后随便洒洒就能处理掉的了~和电影中一样,战俘们借助自己种植蔬菜的机会将废土倾倒在了开挖的农田里。而照片上的这个“褡裢”就是倾倒废土的工具。两个布包里装有总共7公斤左右的废土,挂在裤筒里(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都瘦的厉害,所以不用担心军服遮不住)。在伪装散步的时候,拉开系布包的细绳,土就会顺着裤筒洒在地上。

7公斤,尤其是对于营养严重不良的战俘们来说,不是个小分量啊~

“迪克”挖通后,75个人顺着它成功的逃跑了。但是,在之后德国人人的追捕中,有50个人被逮捕,并以间谍罪处决。21个人被抓回了战俘营,只有4个人得以逃生~~

故事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算完了,下面的是一些小道具。揭示了战俘们是如何在战俘营中获得逃跑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的。

点看全图

一张由红十字会慰问队送进战俘营的唱片。

点看全图

夹在唱片中的占领区货币。

点看全图

看上去是个普通的绳团。

点看全图

在绳团里却藏着逃跑所不可缺少的地图。

点看全图

毛刷子。不论看上去,还是用起来,都是毛刷子。

点看全图

里面藏着指南针和两根锯条。

以上

另:其实西瓜我个人来说,是不支持被俘人员在对方不加以迫害的情况下主动逃跑的。毕竟事实摆在这里,俘虏不是越狱专家,也不是渗透专家。他们组织的逃跑,不论再怎么全面的准备,成功率都太低了!而再次被抓后,他们所面对的,是被激怒后地敌人。。。。。。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牺牲。个人看法。

家园 开篇第一句话是谁说的?

跟你结尾的话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么...

家园 记得history channel 中有一个专题就是这个

对那个轨道车印象还挺深。 逃跑实在是很困难的事,不过的确佩服战俘们的勇气。

另外一个感觉就是为了生存,掌握一门手艺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对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大概更重要

家园 我要是战俘营军官,看到战俘们修成这样一条地道

我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向他们敬礼,简直太牛了。看着这样一群天才被关在自己的笼子里,那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纳粹军官肯定没我这么好的修养,嘿嘿!

从另一个方面说,为什么在日本的战俘营里没发生大规模逃亡事件和尝试,还是德国的管理相对宽松和人道一点,当然只是相对的。落到日本人手里,还让你跳鞍马?!!不让你骑木驴就不错了。

家园 是电影中的英国上校说的,他是战俘们的领导者

但其实他自己也不赞成大张旗鼓的逃亡。认为那是对德国人的底线的挑战。

家园 咋能没逃跑涅

[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03/15/content_2698727.htm [/URL]

只不过小日本儿毕竟狠,不给战俘吃饱饭,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没有力气又挖地道又跳马...

家园 恩,德国人的确是有点太宽松了

即便是看管最严密的集中营,也没有实行单独关押的政策(禁闭除外)。集中营有图书馆,有浴室,有战俘自己管理的厨房,还有战俘看书学习用的房间(实际上大多数时间战俘门在这里进行逃跑的组织和训练工作)。也不禁止战俘之间联系~~~

家园 德国人给的口粮也不够,但是允许红十字会送慰问品

食品就是慰问品中最受欢迎的东西之一

家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战俘营版~花!
家园 这种所谓的宽松,

恐怕仅对英美战俘而言。对苏联战俘就没有这样的宽松了。至于日军,吃人肉这种事都干得出来只能称他们为兽兵。

家园 30码还是30英尺

之所以要挖30码深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避开各种地下管道和建筑地基,以及地下室;二是避免被德国人听到。不过这么做的难度也是空前的。30码,10米深,

怎么看,包括图,也象30英尺啊?

家园 怎么上下呢。

10米垂直距离,上下也很费劲了。

家园 一码等于0.9144米

10米应该是30英尺...

家园 发现错了,立刻改正
家园 坑道壁上有用施工的边脚料修的梯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