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乱弹庞统(一) -- 月华斋
三国演义里庞统是一个很郁闷的角色,与诸葛亮齐名,却处处底人一头,工作找得不顺利,结局也不太好。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庞统长得丑,我却以为未必如此。
我认为是庞统这个人不招人喜欢,首先是恃才傲物,然后还有点浪得虚名之嫌。
首先‘卧龙’和‘凤雏’这两个号值得推敲,卧龙是说已经是龙了,但是卧着,表明素质很高且行为低调的意思;凤雏则强调雏字,意思是还没有成熟,那么既然没有成熟就不要出来乱跑,否则有半瓶醋的嫌疑。
但是可能是卧龙出山的时候闹出的阵仗太大了,三位超人气领导亲自一请再请,上岗之后立即提干,虽然住房户口问题尚未解决(因为老板自己都没地方呆),但是待遇估计是一流的。所以尚未完成学业的凤雏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准备下海了。
庞统最初选择的老板是孙权,可能刚出道比较谦虚,决心从基层干起,所以没有直接去面见孙权,找到鲁肃让他帮忙向周瑜推荐一下。(鲁肃也是个战略家啊,怎么一天到晚被支使干这种牵线搭桥要债说情的事,叹啊)周瑜这人擅长发现人才同时热衷于祸害人才,大人才大祸害(比如一天到晚谋杀诸葛亮),小人才小祸害。 他一眼就看出庞统的智商很高,然后就给他安插了一个任务——间谍。
现在庞统面临两个选择, 干还是不干。庞统手里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响亮的外号,也就是品牌资本,另外还有他的才学(尚未有机会进行认证)。周瑜利用的主要是他的品牌效应,用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这句话这么这么眼熟),来成就周郎自己的功绩。 如果干,庞统首先会必然失去一个超大客户(曹操),同时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加上不光彩的一笔(诚信度丧失), 还有可能砸掉凤雏的牌子(出的什么馊主意), 结局是换取在东吴集团未知且不稳定(有周瑜碍事)的地位。不干的话顶多跟周瑜搞不好关系,而且连环计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事情,随便找个人装作道貌岸然的样子估计也能打发了。
既然庞统的目标是和诸葛亮齐名,那么就应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仙风道骨,至少应该比世俗高一个档次的人,刚一出道就揽上这么一个活,自己的市场定位都乱了。要是他真有诸葛亮那么神,就不应该接受这份工作(诸葛亮就没说先混在刘表那里)。可能是找工作心太切了,庞统一口就应承下来。
太累了,过会回来。
(待续)
沙发兼献花
再拖下去不续,都够他死几个来回了
人家首先可是派出诸葛谨想把诸葛亮策反到东吴来共事的,既有眼光又不嫉才.既然不肯来,一天到晚策划谋杀又怎的?
敌方之才,我方之害嘛!
话说庞统到了曹营(还是经过人引荐的,引荐的人也选得不好,蒋干),曹操对待人才是有名的态度好,但用法是真正的物尽其用,属于‘大面撒网,重点培养,鸟尽弓藏’型。对于名震江湖的‘凤雏’,自然是相当的礼遇有加。书中写道‘分宾主坐定’,相当于平起平坐,但是又没有立即拜印绶相,说明还处于考察期。庞统是来使坏的,也没注意,当即要求看一下公司实力,好找借口开始拍曹公的马屁,拍得骈四立六的还煞是好听,什么‘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末尾还来了段煽情‘周郎,周郎!克期必亡!’,随后酒宴上高谈阔论东拉西扯以证明肚子里有货。曹操又不是傻子,别人吹捧他两句他就飘飘然了,奉承话人家听得多了: 凤雏先生军营也逛了,酒也喝了,饭也吃了,除了瞎白话还没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实在不行要不就送客?
还好,庞统看出来人家不耐烦了,装作喝多了说,你们队里有好军医否。
曹操装傻(跟试探许攸一个招数),军医用来干吗?
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
接下来这段话很怪,因为他先勾着曹操找医生,曹操自然要顺着他话说,“先生可知良医否?”结果他话一转就说,:“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
不是吧,前面孤教练水军之法都给你捧上天了,什么孙子吴子都不好使了,这会又不全了,显然先头是拍马屁,这人不实在;刚才视察军队的时候你不说,现在喝多了满嘴跑舌头才说,跟领导还留一手,不厚道。估计曹操在心理犯嘀咕。
嘀咕归嘀咕,计策还是要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表面态度更加好了。
庞统还以为人家服了自己呢,献了计策还不过瘾,说话也不注意章法了,“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劝降这事,能骗来一个两个的就不错了,你开口就说带一批过来,还真是吹牛都不打草稿,而且这话曹操前不久刚从蒋干那里听过一遍,(“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
降。”)说不定当时就吓得一激凌,心说怎么蒋干认识的人都这样。
所以后来曹操送庞统回去的时候不能说欢天喜地,也算是痛痛快快;这种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爱回来不来,不回来拉倒。说的封官许愿的话也像是例行公事:“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意思是,还是得看看产品再说。
曹操对待自己真正想要的人才是什么态度,参见关羽案例。
当然曹操还是采用庞统的计策了,死马当活马医,因为当时水土不服的部队减员实在太厉害了(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后来孙权死活不肯用庞统,鲁肃说庞统曾献连环计立功,孙权说,那是曹操自己乐意把船连在一起,跟庞统没关系,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待续)
赤壁之战后,庞统就神秘地消失了——怀疑拿到奖金之后旅游去了,也可能一直受周瑜压制不得出头——直到周瑜被气死,诸葛亮跑过来起哄的时候才又出来,而且道袍竹冠,一副在野的打扮。
龙凤相会,各诉衷肠,庞统看诸葛亮已经渐渐步入成功人士行列,也透露出出仕的志向;诸葛亮很大方,当即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去投刘备。
庞统的反应是“允诺而别”,这个也正常,人情吗,总不能当面就说,俺不屑去刘备那里。
接下来鲁肃就向孙权推荐庞统,可能庞统又去找过鲁肃,也可能没有,这个倒不重要。关键孙权当时沉浸在失去周瑜的巨大悲痛中,鲁肃的本意是让庞统来顶周瑜这个缺。孙权刚开始态度很好:我也听说这个人很久了,既然方便,快请过来见见(“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
按理说直接会见最高领导,起码应该讲究个基本礼仪。但是心高气傲的庞统同学,大概是听说了三顾茅庐的民间版本,懊恼自己没有机会让孙权带着鲁肃张昭在雪地里跑上几个来回,决定在其他方面找回面子。
所以孙权一抬头,看到这么一个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吓了一跳,印象分就没了。
其实庞统刚出场的时候并不丑,书里对他的描写是‘仪表非俗’,连蒋干都能看出来这个人不寻常;怎么一见到孙权就突然变了呢?浓眉好说,掀鼻就是鼻孔朝外,既然这个评价是站在孙权的立场说的,我认为是孙权平时见的人,都是低着头的;庞统为了表示他气度非凡,特地昂首挺胸,而孙权坐在那里(我估计是坐着的),视角比较低,就看着俩鼻孔,所以认为这个人‘掀鼻’。黑面则可能是紫外灯烤的,也可能是晒伤妆;短髯,这个比较费解。我个人认为一般人胡子有长有短,不能要求人人都像关公一样,那么什么叫短髯呢,可能是刚剪过胡子,剪得比较明显,或者属于很朋克的那一种。
总之,见孙权的时候,庞统打扮得应该比较另类。
结果就是,孙权刚刚失去了贝克汉姆,期望能换来一个劳尔,结果一抬头看见一小罗纳尔多。
没办法,耐着性子,进行问话。
第一个问题,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
这种事情,别人夸可以随便夸,自己如何回答就是一门艺术。像诸葛亮,事前工作做得那么足,让刘备在风地里站了四个钟头还没有脾气,出场后还谦虚了半天,又是怕耽误使君前程啦,又是自己是顽石别人是美玉啦,等等。
庞统同学上来一句,“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连上通天文下晓地理都免了,干脆就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孙权自然更不高兴了,但是鲁肃在旁边,总要给个面子,看看他能不能顶周瑜的缺吧。于是问题就很直接,“你跟公瑾比,怎么样(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潜台词是,你能顶上公瑾不?)
人家周瑜在那里尸骨未寒,哀声尚在,与人性方面都应该说死者两句好话。结果庞先生“笑”道(领导还哭丧着脸,你好意思笑):“我俩的专业根本都不是一码事(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人家招工程师,你打扮得像搞艺术的也就算了,既然说自己没专业但是什么都会,就不要在最后来一句,我搞得工程,和你们要的工程是两码事。
凤雏先生庞统, 于是被客气地轰了出去。
庞统叹着气(个人认为叹气的应该是鲁肃)准备重新找老板,鲁肃送他的时候随便问了一句——多亏了问了一句——想去哪,庞统说,我想去找曹操。
曹操听了你的馊主意给打得七零八落在养伤呢(心灵创伤),你就不要过去添堵了好不好。
想象对话:
庞统:曹丞相,我回来了,让我当军师吧!
曹操:看我,这是什么?
庞统:您的脑袋。
曹操:对,可是它里边没有装水。
好心人鲁肃及时组织了庞统自投罗网的决定,决定介绍他给刘备,并写了一封推荐信。
有了这两封推荐信,如果庞统同学的个人陈述能够写的不错的话,估计可以申请剑桥了。那么,他去刘备那里的待遇如何呢?
(待续)
一篇一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面试的时候是不能瞎讲的!教训啊!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怀里揣着两封介绍信,凤雏庞统先生去见了刘备。刘备年龄大,见识广,周围充斥着各种长相的人物,应该对外表不算敏感。但是刘备见了庞统印象也不好,认为其貌‘陋’,可能是庞统新受了打击于是整天耷拉个脸的缘故吧,没有青年人(雏)的朝气, 让人看了就长气。
虽然不爽,刘备还是挺客气的,“先生一路辛苦了啊 (足下远来不易?)”。
庞统又开始摆架子,明明问诸葛亮和鲁肃要了推荐信,却不肯拿出来。腆着一张让人看了很不爽的脸直接了当的说,“听说你们这招人,我就来了 (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既没有简历,也没有自我陈述,还没有保证人,整个一“三无人员”,跑来混饭吃的。
也就是刘备,还能耐着性子对付他(人家打得是“人和”牌么),给他个市长(县令)干 (刘备当时手里才多大点地,给了他一个市,就算是看得起他)。
可是庞统给曹先生当时酒肉招待惯出毛病来了,以为凭个凤雏的名号就应该和各级团老总平起平坐, 刘备这么给面子,他还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心说,怎么传说中的刘备都这么不待见我(备待我何薄)!
接下来他性格方面的缺陷也开始初步暴露, 他对诸葛亮的嫉妒已经开始影响他的行为。
卧龙凤雏一向并称天下,而卧龙在二十六岁的时候便平步青云,飞腾黄达,庞统三十好几还是个“雏”(庞统死的时候三十六岁,出道应该在三十四五岁左右吧),照这样下去,凤雏很可能老死巢中,世上只知有卧龙。
平时这些才子士人们可能也会开个沙龙座谈会什么的,眼见得诸葛亮步步高升,自己却原地踏步,庞统难免不会像方鸿渐一样心浮气躁起来,决心找个大东家,也坐上首席军师的位置过把官瘾。
总之,个人感觉是,诸葛亮是利用出仕施展平生的才学, 而庞统则想利用才学出仕。
所以庞统最倾向于东吴,因为东吴的高手多但是没有超级大智囊,也就是首席军师位置空缺;后来东吴去不成了他又想到曹操,而把刘备列为最末——因为去刘备那里必定要做诸葛亮的副手, 而庞统的目标是个诸葛亮一争高低,斗智斗勇。
刘大皇叔曾经在雪地里等卧龙等了那么久, 看到凤雏来了好歹总得招待招待吧,怎么直接就把我打发到地方上去了!
庞统越想越气,心说我就不用你诸葛亮的推荐信,我要让刘皇叔自己拜倒在我的铁青脸下面!
所以会出现这样一段描写“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以才学动之,和诸葛亮在不在有什么关系,除非你是准备好来辩论的;既然诸葛亮不在,正好拿推荐信出来,否则信不是白写了吗?既“勉强”还不肯拿信,灰溜溜地走了,赖谁呢?
接下来他上演了一出先是消极怠工,纪检委来了之后开始临时补作业的闹剧。书中以此说明庞统能力超群,个人认为不一定,照他说,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顶多说明他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高级口译人员的工作都比这个技术含量高,高考学生的熟练程度都比他强,并不能说明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而且,明明半天能干好的事情,拖了三个月,他是表演得惬意,苦了的是百姓,和皇叔的爱民精神又不相符;
况且,领导视察就好好干,领导不看就不干,典型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谁会喜欢这样的人才?
如果庞先生能够利用他的才学,短时间内把耒阳县GDP大幅度提高,创造出张家港,或者是经济特区之类的“模范地区”,完全是一个更好的提高声望和人气的方案。
而他这一番踢腾,倒确实是吸引刘备注意了,但是刘备对他的评价肯定更加低了,只不过现在确实需要人才,所以才对他礼遇有加。
诸葛亮和鲁肃不约而同地在推荐信里说,庞统非“百里之才”,我越看越觉得,好像并不是指当市长可惜了(他们怎么就会预见到刘备要让庞统当市长?),而是说这个人不能在地方上干活,否则一定耽误事,放在身边出出主意还凑合。
刘备对诸葛亮的可谓言听计从,以后真的就把庞统带在身边了,此是后话。
回头等到刘备对他态度大好,诸葛亮又回来的时候,庞统才拿出两封推荐信。这时候拿信,表达了两个意思,
一,你刘备不是瞧不起我吗,我可是经过牙防组认证的呦!你看人的水平不行啊!
二,诸葛亮啊诸葛亮,看我没用你的推荐信,不还是获得了领导的青睐吗!
庞士元啊,你这是何苦!
(待续)
加盟刘备军团的庞士元,又在随后两回里销声匿迹,维吾尔帅哥(瞎猜的)马超在西域大放异彩。紧接着一个特殊的人物将拉开刘备事业顶峰期的序幕,而在这个过程中,庞统将把他的优点和缺点在短短犹如昙花一现的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人是张松。
张松和庞统乍一看倒仿佛双生的兄弟两个,其貌不扬(而且张松是真丑),颇有些小聪明(过目不忘,吵架不输), 总想找个大公司一步登天,可惜自我介绍的方式都是企图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一开始都不顺利,出场方式也都不太光彩(庞统卧底,张松献图);只不过张松这个人比庞统还糟糕,连名气都没有,行为还更恶心(庞统是被派当卧底,他是主动当特务), 下场更是倒霉,被自己老哥出卖后给主子剁了。
可是就这个没什么优点的人,在刘备那里居然受到了神仙般的待遇。
刚一踏入荆州地面,先是赵云迎接,然后是关羽施礼,最后刘皇叔带着一龙一凤雁翅排开:刘皇叔手下那几个,归里包堆基本就这些了,估计皇帝来了也比这个待遇高不了多少。凭他一个小张松,有什么理由消受这些个礼节?要说刘备不知道张松身上有图,我才不信呢。
书里说,张松是灵光乍现决定取道荆州的(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怎么刘备就咣地一下派出了那么大阵仗在路口等着?显然有的是耳报神和探子,而且注视张松不止一天了,可能从张松一出益州就盯上了;也有可能是放哨的看到张松走在来荆州的路上一报信,刘皇叔礼贤下士列队迎接——但是庞士元走在来荆州的路上怎么没人看到? 不仅没人接站还不给招待招待。。。。
更何况,以刘备的一贯行为来看,其垂涎益州久已!只不过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仁爱”的牌子而已。
这点诸葛亮肯定看出来了,他就从来没在旁边跟刘备说,益州好呀,快去吧,煮熟的鸭子别飞了。人家直接去跟未来同事搞好关系去了(亲送法正归馆舍)。
可是庞统沉不住气啊,他不好好分析一下领导的心理活动,也不想想为什么诸葛亮不着急,而且表现得很没见过世面。
刘备在那里“沉吟”(沉吟什么呢?)他劈头一句,傻子才犹豫不决呢(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简直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人身攻击,你知道人家想什么呢就说人家是傻子。
接下来一段话更不着调,“荆州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可资大业。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何必疑哉?”。
首先,这段三分天下之论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他在这里重说一边的效果不亚于现在絮叨 “曾经有一篇肥沃的土地摆在我面前。。。”; 其次,益州早就是刘备计划内的一个区域,他在这边扎咋呼呼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刘备本来就心烦,他在这说了半天根本都没到点子上。
逼得刘备和他摊牌,说出了心理话“我是想要啊,那我的仁义 旗号怎么办?”
这时候,庞统的雄辩才能终于发挥作用了。 雄辩,辩论者也; 本来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解,叫别人没话说;如果自己本来没道理,愣把自己给辩得有道理了让所有的人干瞪眼还说不出啥,就叫雄辩了。刘备最喜欢干的是打着仁义旗号抢别人东西,如果有个人能把他的行为给编圆满了,他就可以一展身手了。
庞统,就成功地引经据典,把刘备西取益州这一出,虽然没有说得天花乱坠,好歹听起来像是刘备不得不取一样。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刘备先带兵进了西川,跟刘璋絮絮家常喝喝小酒。
庞统这个人还真是急性子,当官性子急不说,干事也性子急,人家哥俩刚一见面就要把刘璋杀掉,还自作主张照搬鸿门宴全景剧,这就不仅不仁义,还显得卑鄙了——你自己卑鄙不要紧,人家刘备好容易创的旗号差点给毁了。
个人认为庞统是想借益州这一块土地,立一大功,从而达到他进一步晋升的目的。对刘备他是步步紧逼,整天聒噪;对刘璋他是自作主张,花样迭出;即使益州有一支很强的策反力量,也很少看到庞统和他们主动合作。
看起来,庞统主要是直接对最高领导人施加影响,目的就是争功。为了争功,连远在荆州的诸葛亮都受到他的无端猜疑,人家好心好意地写信加以提醒,反被疑为嫉妒。
诸葛亮这个人喜欢看天象,而且看得还很准,这个是经过事实检验的。所以他看到不祥之兆的时候,立刻写信给刘备,“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庞统回答的话显然是斗气, “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合着诸葛亮会算,他也会算,算的结果都一样,就是含义不同——欺负刘备不太懂,由着他瞎忽悠。
就算刘备不懂天文, “主将帅身上凶多吉少”一句是看得懂的,而且这将帅是谁还不一定 (庞统只是军师,主将可是刘备)——就算庞统不怕死,刘备还惜命呢。
所以接下来刘备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出发了还说,要不,咱们回去?还说,昨晚做梦有人拿大棍子打我右胳膊(是不是意味着俺老刘要残废了呢)。
庞统一点都不体贴,还火上浇油,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那意思,刘皇叔的胳膊已经没了一样的。
刘备这回真急了,诸葛亮说不吉利了!咱们就不要去了!(当然语气比较婉转)
严重怀疑这时候庞统幻想立功后的情景已经太投入了,已经想到了刘备偏爱他一人冷落诸葛亮的情景,居然毫不掩饰说出了诋毁诸葛亮的言论,:“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后面的语气就更讨厌,“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
你这是跟谁说话呢?
第二天,也就是庞统人生的最后一天。庞统在他的幻想国里已经达到了和刘备称兄道弟的境界,估计已经超越关张的地位了,所以在马失前蹄,刘备跟他换马的时候,居然既不推托也不谦让,就那么骑上了!
最高领导拿大奔换你的夏利,说换就换了?还是在冲锋陷阵的节骨眼上?
刘备一生最擅长玩这种假客气,碰上这么个真老实,只有干瞪眼。
要是人人都这个德性,刘备就别混了。(想象一下刘备摔阿斗的时候,赵云冲上来,主公别闪了手,我帮你摔;还有白帝托孤的时候,碰上庞统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玄德见庞统去了,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个人认为绝对是换马事件给憋得。
越级开车的庞统最终死于不属于自己的大奔。 不排除刘备有故意换马的嫌疑。只是一代凤雏,空有满腹才学,居然毫无建树地堕落,枉费了多少青灯寒窗的岁月!
(完)
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