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爸老妈所经历的文革初期(兼答闲看蚂蚁上树) -- 轻罗曼影

共:💬107 🌺17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这样就更一团糊了。请先试排除掉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

系统的行为是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可以非常复杂。

你能不能列出非线性模型?

家园 你搞错了

第一:我不是说不追究责任,而是不同意以此为借口掩盖其他问题(甚至是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有些与文革无关或者关系很小的事情也往文革上靠,比如出国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也居然和文革能联系起来,莫非文革教育大家可以随地吐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家园 同意。其实再过二十年,中国将进入盛世。天命已定。

我们这儿吵吵嚷嚷没啥子用。反正大势已定,中国必强。我们就等着看好戏吧(还有,十五年后佛运昌隆)。

家园 把道德危机问题统统归结于文革,本身就是文革思维。

把道德危机问题统统归结于文革,本身就是文革思维。

文革是道德危机问题来源之一,不是唯一(全部)。文革刚结束时,否定文革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文革的记印,有过来人说,文革初期,“矫枉过正”也是“容忍”极端言行的一种流行。走极端是不是文革的特征?肯定是,恐怕是文革最显著的特征?最好加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呵呵,“最”还是可以用,之一(ONE OF THE 。。。)成思维习惯,不错。 

用了“统统”(全部的意思)。

家园 赞同

送花

家园 不能。正因为不能,所以我对秦皇没啥意见了。

如果效应是clear-cut的,譬如日本的侵略对中国造成的是负面影响,这个应该是共识,所以不少人会“恨”小鬼子。

如果是几千年前的是, 譬如共工和颛顼之战,我们不会有什么“爱”“恨”的感情吧。

家园 你说的这两点我完全同意。
家园 你不提什么非常复杂的模型来吓唬伊粟就好了

你自己也知道没有什么模型能够解释清楚的。

家园 文革是一个 convenient myth
家园 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恐怕人心散的不算厉害

连你都说改革开放促使“涣散的人心”无法进一步粘合,至少说明改革开放在这方面……(就不多说了)

文革刚结束的时候,省级领导有敢像陈良宇那样为了一地一人的私利(注意不是因为政治原因)公开与中央对抗的吗?

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平民百姓中有点理想的人比现在多吧?搞得现在人心涣散是谁的功劳?

文革初期的某些问题可以往文革上靠,30年过去了还这么讲,甚至把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都往文革上推,能解决什么问题?

至于人心的问题,当官的都像陈良宇,人心不散才怪,现在人心还没完全散,因为不像陈良宇的官员、百姓还大有人在。

家园 还是可以得出定性甚至定量的结果的.先作0级近似,即线性

系统(可严格解), 然后再逐渐加入一次修正,二次修正,...

某些情况下能获得误差的上限. 这样至少知道预期的范围.

专门有些砖家就是干这个事的.

家园 我说不可能得出结论。你如果说能,要证明给我看,你就会很累

在你没有证明出来之前,我没法相信你。

你准备好了吗?真的要想得出结论?

家园 "仓廪实而知礼节"? 不见得

随便就可以找出一个反例来,文革前的生活水平跟现在比要低得多吧,道德水平呢?还有,当年的拉美地区、伊朗巴列维王国,伴随着经济增长的还有暴民数量的大幅增长。

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物质方面的追求开始逐步占据绝对主导,从而促使“涣散的人心”无法进一步粘合(当然比文革好),人人搞自己的前程,漠视他人。我觉得这是所谓的公德缺乏/冷漠的由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也许才是真正的愈合的开始。

在我看来,民众的道德水平跟身处的社会的公平程度有密切关系,吴思的《潜规则》里也提到过“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民众”,一样的道理。

至于文革,我认为那是提供了适合人性阴暗面发酵的土壤的一段时期,并非问题的全部根源。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足够的自我忏悔心理,将来的文革再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家园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文革时候人们心中毕竟还有一标杆,

周恩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