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佳人来自孟斐斯 -- 蛇公子
每一场战争中都少不了英雄与美人的故事,而这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美人之一。
1943年1月23日,在布满高射炮弹炸点的天空中,“孟斐斯美女”号正为了她的生命而战斗,下面是法国沦陷区内的一个U-艇基地。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这架波音B-17F注定会成为史上最著名的“飞行堡垒”,在接近洛里昂潜艇基地的飞行编队中,她处在四个机群中以潜艇船坞为目标的一个中。要接近他们的目标,机长罗伯特·K·摩根和其他“美女”号机组成员先要突破德国战斗机的屏护,接着穿过厚厚的防空弹幕。他们的基本任务简单明了:保持稳定,在完成投弹前不做任何规避机动,最后“丢出炸弹”,然后轰炸机就可以返回在英格兰巴辛伯恩的第八军基地了。然而他们还要经过那些战斗机,“因为我们是四个机群中最小的一个,他们集中攻击我们,”摩根回忆道:“有22分钟,他们让我们如临地狱。”
有一架Fw-190从正面对“美女”发动了攻击,“我们中的一个必须躲开,”摩根说:“通常的做法是俯冲,但我不能这么做,因为另一个机群在我们下方,于是我直接拉了起来。本来打向我们机头的炮弹击中了尾部。”即兴的急跃升后,摩根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认为他或许避免了一次灾难,直到他听见尾炮手的报告,约翰·昆兰军士通过通话器大叫:“长官,尾翼被击中,整个后段都被打掉了!它在冒火!整个尾翼正在脱离飞机!”经过仿佛永恒的一刻,昆兰的声音再次传来:“长官,它还在燃烧,又掉了一块!”摩根决定俯冲灭火,高度掉了两三千英尺才改平,机舱里的人被颠了个七荤八素,脑子里尽是坠毁跳伞之类的念头。又是片刻的静默,然后尾炮手的声音显得平静多了:“长官,火灭了。”摩根后来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飞行员从座位上爬起来去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那看起来就好像我们根本没有尾翼,我回到座舱,用两个小时飞回了基地。那是困难的飞行,而让她降落就更难了。升降舵毁得太厉害,操作机构卡住了。不过我们总算安全的降落了。”后来“美女”号机组成员在总结摩根的飞行技术时说:“他是个好得要命的飞行员。他总能把我们带回去。”而根据昆兰军士的说法:“有上千次我看着他让飞机完成不可能的事。”
在产出的12750架B-17中,“孟斐斯美女”作为第一架在欧洲完成25次战斗任务而无人死亡的第八军轰炸机而出名。1942年9月,“美女”号的机组成员在缅因州班戈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他们崭新的B-17F-10-BO。机长兼正驾驶罗伯特·K·摩根这时刚刚和马格丽特·波尔克开始一段罗曼史,她来自田纳西的孟斐斯,她的姐姐嫁给了91轰炸机团的军医。为了打动这位漂亮的姑娘,摩根使出绝招:如果时不时有4800马力的莱特旋风掠过,卷走她屋顶的瓦片,有哪个姑娘能保持清醒?大多数姑娘能和一个有车的家伙约会就挺高兴了,而马格丽特的小伙子有架B-17!所以当机组为他们的飞机命名的时候,摩根不会放过这个向他“亲爱的波尔基”表达爱意的机会,他觉得“孟斐斯美女”听起来很不错。当然其他人对此也各怀心思,不过摩根说服其中一个投他一票,最后“美女”得到两票,而其他名字各得一票,这是美国民主的又一个胜利,于是一位身穿泳装的“美女”就被画在了轰炸机机头侧面。这幅著名的机头装饰画原本由乔治·佩蒂为《绅士杂志》所作,摩根上校与他联系后获得了复制这位身材火辣的美人儿的许可,然后托尼·斯达瑟下士把她画在了机头上。摩根驾驶“美女”号飞到孟斐斯完成她的磨合飞行,在那里她接受了正式的命名,马格丽特·波尔克受邀作为观礼嘉宾(稍后她还会收到求婚戒指)。然后“孟斐斯美女”跨越大西洋,前往91轰炸机团在巴辛伯恩的基地。
“孟斐斯美女”马格丽特·波尔克
马格丽特·波尔克在命名仪式上与机组合影。
抢个沙发慢慢看。^_^
有这么一部电影就叫《孟斐斯美女号》
数清楚B-17上的10名乘员还真不容易。
有的炸弹上面有红点, 有的有黄点, 大多是没有, 这里有什么说法? 那8个"万"代表什么?
都有这架九死一生的“孟斐斯美女”号,而且是彩色记录片,被打得真叫一个惨。
德国人发现B-17虽然号称飞行堡垒,但机头方向是自卫火力盲区,他们通常采用迎头攻击的方式打它。美国人应对的方法是组成飞行高度错落的编队,用交叉火力互相掩护,所以掉队的B-17最惨,很快就会被德国飞机打下来,那架势有点像南美食人鱼对不幸落水者发起攻击的意思。
能排前三? 第一当然是德国潜艇了,
据说按概率计算,能飞满25次任务是个大限。没记错的话,“孟斐斯美女”号刚好是飞满25次退的役。
看过一个记录片,好象说二战美军在欧洲战场死了20几万飞行员,损失够严重的,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国家能承受如此损失。
其实打到后来,美国轰炸机飞行员自己也肝儿颤了,《第22条军规》讲的就是有些轰炸机飞行员千方百计找借口不出航。
被打得七零八落的B-17、兰凯斯特多了去了,挣扎着飞回来的也不少,问题是没人老扛着个摄影机等您不是。
摘自新华网
左前机身
右机身
机鼻处的特色涂装
机首机枪和领航员窗口
驾驶舱,操纵杆为方向盘式。
炸弹舱
机载电台
腰部机枪
背部旋转机枪及射击手座位
执行任务中的“孟菲斯美女”
90年有部电影就叫memphis belle,讲的就是这事。该机机长还看了这部片子,认为拍得挺真实。
再往早去“catch 22(第二十二条军规)”背景来源也源于此。memphis belle是第一架飞满25次任务而回家的。但是很快美军因为飞行员不够,这个指标就被升为30次继而35次,所以能受这类奖励而回国的人极少,被称为参加了“幸运的杂种俱乐部”。
考虑到当时的高战损率也挺不容易的。90年的孟菲斯美女号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来来回回的也看过很多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