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九章 豆萁 -- 沉睡的天空

共:💬92 🌺1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送花
家园 还是环境问题啊,刘备到处跑,家小常抛下,有心无力。
家园 那老猪呢?关羽呢?当年刘邦呢?

老猪一直比较平静吧,他要是早点,刘备活着的时候他儿子就该能上阵了。后来有了儿子也不注重教育,蜀国好像就是有这个传统,黄鼠狼下豆鼠子,一代不如一代。关羽比刘备颠沛流离还多,也有一这么大好的儿子和闺女,算是另类了。

送花
家园 醍醐灌顶啊

拿破仑不就非常羡慕铁木真有一大帮子孙, 而且还是一大帮能干的子孙帮着打天下, 拿破仑只靠她自己

送花
家园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之笔
家园 诸葛亮不是没想过

但是一直生不出来,所以一度让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过继了过来。显然是长时间努力得不到结果才作出这个选择的。

家园 刘备不只那一个傻儿子

儿女有几十个的吧。

家园 都很晚,阿斗最大,刘备死的时候他才17,没法培养了

后来再被诸葛亮万事代劳,就更不行了。

曹操开始就带着曹昂上阵,后来曹丕、曹彰、曹植哪个不是曹操生前就独当一面的?

司马懿一家就更别提了,儿子的见识有时候都超过了父亲

家园 漏了郭雀儿的后周了也

在世宗手上,本来是个有望一统江山的朝代,给“周”也出口气,可惜啊

家园 是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

当年周天子灭了商,将商后人封国为宋,现在赵宋篡了柴周,算不算还了一报呢,说笑说笑,哈哈.

送花
家园 这个,刘备是有点倒霉

他生的子女应该不少,但是大都失散了,不然也不会搞出日那个传说中的假刘禅出来,他年纪本来就比曹操小,出道也晚,再加上失散,子嗣存在这个年幼的问题确实也麻烦,不过看他在刘禅之后在又得了理永二子,想来刘备同志的生育能力应该不比曹操差多少,诸葛亮就有点那个,出道的年纪就一大把了,还未生育,后来干脆收养了侄儿为子,可见诸葛亮同志的身体不是很好,日后早夭也不是没有缘故.关羽的儿子关平多有传说他是义子,而且还早死,关兴活的也不长,再算上张飞长子张苞早夭,刘关张三人的孩子确实是磨难多多.

那个晚成家,生孩子......惭愧惭愧

家园 成家晚,后期培养不得力,有个好丞相,却没给儿子找个好老师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之小说 官渡之计中计

三国随章侃之小说 官渡之计中计

第一篇 计(上)

建安五年,在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中原大地上原本林立的诸侯大旗少了许多,原本雄霸一方的袁术,公孙瓒,吕布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的北方只剩下两大势力,占据四州的大将军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司空曹操.原本联盟的两家现聚集重兵在官渡,两方兵力总和达十余万之多,在对峙半年多后,这场自群雄混战后最大规模的战役终于接近了尾声.

袁军大营。

随着一声怒吼,一个文士打扮的人从大将军的军帐中冲了出来,因为太过惶急的关系,不免有些跌跌撞撞,官渡那土质不好,每日进出大将军的谋臣将士又多,不免有些不平,那文士走的匆忙,险些摔了一交,幸亏用手扶了一下,才不至于落个狗啃泥的地步,但是也狼狈的很,此时旁边“扑哧”一声,不知谁偷笑了一下。

那文士怒冲冲的转头,守门的军士们立刻把腰挺直,脸也板了起来,可以比得上不久前死去的颜良将军的铁面了,谁还看得出刚才的偷笑者是谁,那文士看了一眼,“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军士们心中松了口气,虽然说大将军刚才对许先生发了火,但是毕竟他们两是多年的好友,又是倚重的谋士,此时又是用人之时,说不定转眼便要重用了,无论如何,都是自己惹不起的。

此时的营帐中,汉朝大将军,雄霸四州的袁绍端坐,脸上看不到一丝怒容,就好象刚才那怒冲冲将自己的儿时好友许攸赶出去的不是他一般。其座下左右坐着三人,左侧那人面容清雅,留着一缕长须。在看得许攸出去后,他一拱手,对袁绍道:

“明公,子远适才所提之计也未尝不可,且……”他顿了一顿,道,“子远虽是贪财,但素有计谋,其家人一事,不如缓些再办。”

“正是,父亲,许先生乃是您多年好友,对您的忠心又可是他人可比,何况邺城财最多者只怕不是许家吧!”站起来说话的身着戎装,英气勃勃,带着一股杀气,正是袁绍长子袁谭。袁家二子相争,袁绍帐下谋士大都分成两派,相互敌对,许攸虽不属袁谭一派,但是抓他的审配却是袁尚一党,这话中自然不免带了些冷嘲热讽。

“谭儿,不得无礼!”袁绍微微皱了皱眉,这些年来委派袁谭去统辖青州,本倒是想让他历练历练,却不想脾气见长。

袁谭自也觉得有些过头,应了一声坐了下来。

“公则,子远说得确实也有些道理,他所劫曹军之信,未必是假。”

“那岂不正是出奇兵之时,监军也提过劫曹军粮道之计吧!”郭图转身向帐中的那第三人说道。

那人一眼看去,若不是文士打扮,倒象个武夫,壮实的紧,两眼微闭,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郭图袁谭对其都颇为敬重,此人正是袁绍手下第一谋臣沮授,广平人,袁绍统领冀州后归于袁绍帐下,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对其颇为器重,任为监军,统御内外,无人可比,虽因出兵伐曹一事失宠于袁绍,将其监军之权一分为三,然众人仍尊称其为监军。

沮授睁了睁眼,冷哼道:“臣下是说了,可主公不答应,又堪如何!”

听得沮授如此一说,郭图脸上却露出一丝冷笑,转瞬即逝,随即拱手对袁绍道:“监军乃智谋过人之士,子远之计与监军大同而小异,还望明公慎察!”

“奇兵奇兵!孤乃堂堂大将军,自小便熟读兵法,征战沙场,岂不懂这些道理,还需尔等教孤?”袁绍这话带了一股火气,嗓门也大了几分,“颜良文丑都折在曹操手中,尔等说的那些奇兵可比此两人还厉害!莫非还需孤派些人送死不成?”

大帐中一片寂静,座下三人即便沮授都低首无语。

好一会,袁绍才平静下来,冷声道:

“刘备已去汝南……”

听得“刘备”两字,郭图抬首正欲言,却被袁绍挥手打断。

“公则,孤知你想说刘备不可信之,孤何尝不知,只是此时乃用人之计,刘备纵然背我,但他在曹操之后定会弄出点名堂,所以孤遣他去汝南做事,有他这奇兵袭扰曹军后方,曹操进退维谷,必败之!那时我军大胜,即便被刘备抢去天子又如何!”

袁绍说到此处,哈哈一笑,似是甚满意此番计策,然后敛容道:

“此番官渡一战,乃关灭曹大事,法纪必须严明,子远虽为孤之旧友,然既犯事,仍需重罚!好了,你们都下去吧!”

三人唱了声诺,转身便要下去,袁绍的声音又在身后响起:

“监军,留步!”那口吻冰一般冷。

“郭先生,可觉得有些不对?”

在袁谭帐中,坐着两人,正是自袁绍处出来的袁谭与郭图。

“少将军也看出问题了!”郭图单手抚须,点头道。

“正是,父亲甚念旧情,别说是许先生这般的旧友,便是一般的老仆犯事都是能放则放,何况许家犯的那些事,又大到哪里去,何需闹到要重罚的地步?”

郭图抚须道:“少将军所言甚是,子远此事甚为奇怪,虽则邺城现是审配判事,然其虽爱弄权,但惟主公之命而从,若无主公之意,审配断断处置不了许家,即便处置了,如主公这般大张旗鼓,要大大重罚确是奇怪了些。”

“那先生的意思是?”

“其中必有蹊跷,主公对子远的不满必有原因,然吾一时想不出到底怎么了?”

“哦!”袁谭有些失望,“那先生觉得吾对此事该如何处置?”

“主公虽怪责子远,然主公颇念旧情,子远跟随主公多年,其罪必不长久,马上便会重用之,子远智谋过人,若得子远之助,将军之位必然稳上几分。”

“先生的意思是让吾在父亲面前为许先生多多美言吗?”

“非也,臣的意思是让少将军密切注意子远,切莫让他跑了!”

“这是何意?”

“子远性偏,将军如此怪责于他,他或会逃匿而去,如将军看着他,一来可让他断了这念头,子远非愚钝之人,日后必念少将军恩德;二则向主公表明少将军大公无私的态度,搏得几分好感。”

“先生果然妙计!对了,适才先生为何要拉扯上监军,自出兵时监军顶撞父亲后,父亲便甚恼监军。刚才先生这般一说,即便父亲想用许先生之计也不会用之了。”

“这个嘛,我想子远不会因此等小事就惹上麻烦的……”郭图脸上不由一红,“可沮授常为监军,甚得众人之心,又不附少将军,日后对少将军接掌大业,或许有所阻碍,不事先夺其权,日后便祸之。

袁谭意味深长的看了郭图一眼:

“先生只怕多虑了,父亲虽与监军不睦,但也不会因此等小事而责怪监军。沮监军深谋远虑,乃是难得的人才,虽现不附于我,然日后我征伐天下,欲用其才,先生乃我心腹,望能携手为我出力。”

“少将军所言甚是,公则铭记在心!”郭图对袁谭一拜。心中却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少将军不因沮授不附而疏远之,如此待人,人才必然来投,大事可成;忧的却是若是沮授等为之所用,不知日后这心腹之位是否还保得住。他此时又想到了子远,子远乃是主公少时好友,多年之心腹,今日却告失宠,不知日后自己是否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家园 送一个通宝
家园 关于这篇官渡之计中计的话

关于这篇官渡之计中计,自然是篇小说,之所以列在三国随章侃之下是因为当初在写官渡之战时,对官渡之战的那晚发生的故事很是不解,太过的意外了,当然,历史本来巧合就多,这么多年的历史中,发生一些意外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本来想在随章侃中直接写一写那些巧合和自己的疑问,但是这一来是纯粹的猜测,和史料出入太大,二来这些猜测要汇集在一起,那也未免太过巧了,发生这些巧合的概率,比真实的历史发生的意外还要小的多,三来字数太多,所以我干脆写一篇小说来阐释我的想法,不过既然是小说,那必然是虚构居多,大家看看便是.

官渡之计中计我每日都会发数千字,每次一到两个场景,大概一周左右便告完结,期间暂时停止随章侃的正文,所以第八十三章应该周五或者下周才会出现.大家暂时看看小说,就当换个口味吧

家园 李唐复国和宗室分封没什么关系吧?

应该说,这种措施在皇朝初期是很有效的,西汉初年刘姓能在吕后死后夺回政权,在外的诸侯王出力不少,李唐开国到安史之乱的这段时期,能在多次变乱中屡屡夺回政权,李唐宗室在内外的力量极其重要。

武则天自己儿子的位,偏偏又是个寡妇,年纪又大了,即使再生几个私生儿子恐怕也等不到长大继位了。本来也可以传太平或者武氏,可她自己又不做准备,根本就没有交权的打算。最后让自己的儿子复辟,和分封不分封又什么关系?

后来的韦氏之乱更是小儿科。而且也没有分封什么事。

分封其实还要看是不是实封。像汉初、明初那样搞实封最终自然会导致亲王谋反。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各位亲王应当也明白即使合诸侯之力也无法对抗中央。可是他们的先祖恰恰是以白手起家,打下了偌大的江山。对比先祖,他们手里的实力可要大的多了吧?皇位的吸引力无以伦比。即使他们也可能明白,先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混水摸鱼的结果,但是但有一丝的机会,又怎能不试一试?李世民、朱棣不都是成功的例子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