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贴图】【文摘】韩国民暴·凶猛(上) -- 李根
有关“高丽棒子”的起源有多个版本,但普遍接受的版本是这样:9.18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为维持日常统治和管理,日本从早已“合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的韩国人来华。这些韩国人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 的教育,来华后为虎作伥。但是日本人对这些奴才信不过,不给他们配枪支,只准许携带警棍。这些人为了向日本主子表示他们真的很忠心真的很“认真的工作”,也可能自己身为 “三国人”(见冰冷雨天兄之“三国人”的称呼是怎么回事)
心理比较扭曲,打起中国人来特别卖力,比日本人还残暴。老百姓对朝鲜警察恨之入骨,于是用那根可恶的警棍代指,称“高丽棒子”。
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好人也有坏人,日本殖民朝鲜期间除了韩奸外, 也有不少抗日人士,比如流亡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金日成的抗日游击队等,因此不该把高丽棒子的含义延伸到整个民族。
中韩建交前,尽管当时两国处于实际的敌对状态,国内都没有以“高丽棒子”称呼韩国人,而只称其为南朝鲜人。现在韩国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全面篡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学界媒体狂叫“满洲历史上属于高丽”“韩民族要收回满洲故土”,其所主张的历史故土直达今天的山东、河南之一部(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很清楚,河南和山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文化方面,端午节、浑天仪都被韩国据为已有。如此全方位地抢夺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自然引起中国人极度反感,于是高丽棒子的呼声重燃。也就是说,“高丽棒子”背后表达的是一种厌恶和不信任的情绪。
其实,韩国这十几年的所作所为毫无理性可言。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小国无论什么时候充其量都只能是别人的棋子,不可能主导局面。韩国在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夹缝中求生,本应长袖善舞,慎之又慎才是。但这十几年来,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迅速恢复,使韩国民众信心膨胀,国内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先后跟日、美、中叫板,张牙舞爪,又哭又闹,这些作为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眼下美国人的敲打韩国的手段多一些,比如新桥控制韩国第一银行和福特吞并大宇。中国因为地缘政治和谋求经济发展等原因,不愿因小失大与韩国撕破脸皮,将韩国推向日、美。但从长远来看,经韩国人这么一闹,除非朝鲜半岛能完全为我所控制,中国应该是铁定了心要维持朝鲜半岛的割据、对峙的现状了,毕竟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已有过越南这样一个前车之鉴。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国人图一时之快,四处树敌,实在是目光短浅,将来要后悔的。
在网络上“棒子”几乎专指朝鲜人——高丽棒子。但实际上在东北的日常生活中,棒子还可以指山东人——山东棒子。这一点似乎其它省的人知道的就不多了。而且棒子是很早就有的词,解放前的就有了。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起源。但在生活中,虽然在总体上是一个贬义词,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有一些褒义含义的。比如棒子可以表示倔强、顽强、不服输、勤快、节俭(有点吝啬地节俭);但它还有一点大男子主义、抠门、脑子不好、不讲理、死脑筋。所以说棒子代表的是一种精神面貌,基本上就是“又臭又硬”,属于刚到东北的那些比较贫困的第一代移民的写照。通常说出来的时候各种含义都带点,反正挺复杂的。
有关"高丽棒子"的起源,俺前面已经交代过有几种说法,俺介绍的只是普遍认可的说法.而且这里有"高丽"二字作定语,与单纯的"棒子"不是一码事.
另外"棒子"的说法也不只东北才有. 据俺所知山东也有类似称呼,俺们河南有些地方也把这类倔强的人称作"杠子",想来意思都差不多.
好像东北人说棒子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联想到抗日。那时候鼓吹“内鲜一体”,跟日本人一个鼻孔出气的朝鲜人一般都被骂成“二鬼子”。
“棒子”与“高丽棒子”虽只差两字,其内涵外延大不相同,不能将“棒子”等同于“高丽棒子”。在讨论这两个词的起源时,必须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探讨,不能将现在老百姓的简略说法与该词生成时全称混淆,尽管现在很多人在讲“棒子”专指“高丽棒子”。讨论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首先要界定主题的内涵外延并在讨论中保持其一致性,否则讨论必然变成鸡说鸡话,鸭说鸭话,从而失去讨论的意义。
清末以前,东北属满人保留地,用于满人在中原失势时的退居之地,因此清王朝禁止汉人进入东北拓荒居住。清末解禁后,大批来自山东、河北和河南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这些人构成了东北人的主体。比如现在哈尔滨70%以上的人祖上都来自山东。所以说,在“棒子”一词是源起于东北话还是山东话这个问题上,我手头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不敢妄下定论。但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看,来自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首先说明一点。唱晚的渔夫同志说的:“中韩建交前,尽管当时两国处于实际的敌对状态,国内都没有以“高丽棒子”称呼韩国人,而只称其为南朝鲜人。”这是不对的,当时公开骂他们是高丽棒子的人少,是因为这个词不但是骂韩国人,也是骂作为盟友的朝鲜人,以及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当时比较忌讳这么说。如果一个人不顾忌这些的话,他完全可以骂韩国人是“高丽棒子”。比如看国际比赛的时候这么骂的并不少。
两个问题:
1.除了东北人以外,还有甚么地方的人原先的方言里就有“高丽棒子”这个词。
2.山东甚么地方的方言里有“棒子”这种说法,具体指的是甚么意思。我在威海好像没听到过这种说法。不知道其它的县市有没有。
东北话里单独说棒子这个词,仅仅表示一根木棒,并不能形容人。形容人的时候必须说是高丽棒子或山东棒子。比如不能说:老金头是个棒子。而可以说:松阿察是个小山东棒子。当然可以说:老金头是个棒槌,但那样的意思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闯关东的人,基本人手一根棒子。
来源大多山东,朝鲜,就这么简单。
称呼多了,什么勾勾鞋之类的,都是民间对某一地人的调侃。
浮云,看看哥哥说的对不对。
东北的河北后裔也不少啊。
东北人,至少哈尔滨人,称山东棒子有年头了。也没见那个山东人不高兴。
至于这个棒子特别是高丽棒子的来历,我这就找两个人问问去。现在还答复不了。
可是:在大量缺乏教养的网民的推动下,棒子特别是高丽棒子,已经成为专门指向韩国、韩鲜和中国鲜族的污辱性称呼,这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浮云本人是汉族,但有大量朝鲜族师友,所以目前拒绝接受棒子的称呼,除非这个称呼被赋予新的含义。
大兵哥,中国朝鲜族最多的两个地方,山东和东北与你渊源极深。你小时有没有鲜族同伴?在部队里有没有鲜族战友?现在有没有鲜族朋友?你去问问他们,现在中文网上对棒子的公开蔑视,他们接受不?
毕竟还是贬义词。但不会反应那么激烈罢了。感觉就像骂人和气人的区别一样。好比在满族朋友面前大骂满族人当年野蛮屠城一样,人家笑笑就罢了。
山东棒子这个词已经不怎么用了。因为现在移民到东北的山东人远没有早年那么多了。(自我感觉现在去东北的山东人还没有像我这样从东北回流回山东的人多)。当年这么说其实有点骂人家是“穷棒子”的意思。但现在山东发展水平要比东北大部分地方高。其实只有那些早年就移民到东北的山东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且一般到移民的第二代,学会东北话之后,就不会被人这么叫了。叫现在那些去东北读书的山东人是山东棒子,人家根本就不懂你在说什么。至少我去辽宁读书,从来没被人叫过这个词。
奇怪的是我一个长春的同学说他从来没听过山东棒子的说法,倒是听过高丽棒子。是不是东北各地的说法不一样呢?在我印象里,黑龙江话和吉林话根本是没有区别的啊。
东北的民族融合还是很好的,这跟东北本地的土著很少有关。移民社会,包容性强,宗法制度弱。互相之间当然也有负面印象(比如汉族认为朝鲜人好喝酒、大男子主义;朝鲜人对汉族也应该有点意见,但我不清楚)。但总体来说比较融洽。对于地域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认同感基本相当。各族之间有亲戚的人更不会计较什么民族问题。尤其是那些汉化严重的小孩,连朝鲜语都不太会说了。比如我表弟就仅仅是能听懂,而且居然是我给他讲朝鲜历史。我爹一提到这回事,就叹息丢掉了去南韩发财的好机会。像我一说到东北菜,首先想起来的居然是冷面和狗肉,而不是什么鲇鱼炖茄子。
就因为班上一个家伙一再这么称呼她气得直哭,私下沟通无效后,只能向老师反映,班主任为此专门在班会上严厉批评了说这个话的同学。反正我是见到鲜族同学、朋友是绝对不会用这个词汇,不管多熟。
补充,我那时在东北读书。
汉城改首耳--算创地球记录吧
端午、高句丽、汉字、韩医、活字印刷、八卦、这些争端都还不能使你认识到什么是恣意妄为?
对于这种流氓国家,你还认为要怎么做?
继续拿你的热脸贴它的冷屁股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