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1) -- whynot

共:💬18 🌺9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1)

这个标题好像旧式八股文训练里诗钟的题目,取巧然而没有什么意义。

历史不能假设,不过好在可以作牵强的比较。毛岸英走的早,牺牲时只有28岁。蒋经国28岁的时候,刚从苏联回来,抗战军兴,踌躇满志的要有一番作为。

两人都在苏联待过,而且日子不短,境况却不太一样。毛岸英少年的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好在在苏联日子过的平顺,入了苏共,当了中尉。蒋经国在苏联实在不轻松,新军阀的儿子,不得不和自己的父亲划清界限,在<<真理报>>上声讨蒋介石,要是搁文革,面对面的,恐怕要拳脚相加。蒋经国电气厂当学徒,石可夫村做农民,修马路、抬机器、砍大树,一直是小心翼翼,力争表现。塞翁失马,这倒为日后蒋经国的成熟老练打了基础。王克浪回忆回国的蒋经国说,“政治只是一种手段,口号,主义都是敲门砖” 。年轻轻这样的见识,恐怕和苏联的日子有关。

这让我想起几十年后的也是这么大的一个年轻人,父亲弟兄三个都进过黄埔军校,当然是反动军官的后代,后来进了一所学校,一直在学校里底眉顺眼,老老实实。他后来回忆说,“有些干部子弟在‘文革'中也受到冲击,吃过不少苦,但‘文革'过去后他们就翻过来了,而我们这种人不同,没有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我一直是被划在这边的人”。这人就叫张艺谋。不知道蒋经国是不是这么想的,至少是这么作的。

蒋经国回国以后,老蒋对小蒋说不上百分百信任,毕竟在苏联待的那么长,用老蒋的话讲,“睡国民党的床,做共产党的梦” 。老蒋照例让他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蒋经国在苏联的经历和 “苦其心智”的道理自然一排即合。1937 年蒋经国到了江西,是江西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处长,可是不穿呢子军服,长筒马靴,而是土的掉渣,连演讲都是一身士兵服装,灰布绑腿,棉布鞋,让当时的年轻人一下有了好感。

刚回国的毛岸英要洋气一些。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跳交谊舞。毛泽东和蒋介石心思倒有相通的地方,生怕自己的孩子食洋不化,老早毛泽东在给林伯渠的信中就一再担心毛岸英的汉语,1941年1月又专门寄书给毛岸英为首的“你们少年集团”(毛泽东原话),有官场现形,子不语正续, 三国志,聊斋志异,水浒一大传统读本。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首先要毛岸英改掉在苏联的习惯,学习汉语,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毛岸英先去了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土改,后来随中央土改工作团离开陕北来山东军分区的机关驻地——阳信县参加土改。土改让毛岸英土了,穿土八路的灰军装,老乡回忆,这位杨永福同志,衣服上5个大扣子就能掉两。

由洋变土,这不知道算不算殊途同归,蒋介石和毛泽东知道中国的事情还得靠中国的办法,洋人的东西不一定靠的住。

本系列不鼓励跟贴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2520101

关键词(Tags): #毛岸英#蒋经国
家园 【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2)

蒋经国的少将处长,是个清闲职位,用王朔的话说是不干活也拿钱,少干活多拿钱。当时主政江西的是熊式辉,看小蒋不顺眼。小蒋也不愿意当清客,於是就有了小蒋的赣南一职,算是小蒋海龟第一份有职有权,货真价实的offer。

赣南可不是世外桃源,一张白纸好作画儿。赣南虽然在江西,却是广东军阀的口头肉,钨矿就是广东军方说了算,没江西的份儿。赣南地面儿豪强劣绅横行,没人拿中央政府当回事儿。号称赣南杜月笙的刘甲第,手下的武装有两个团,蒋经国的前任就是被刘甲第拿着枪赶走的。大家都等了看蒋经国的笑话。干好了,说领袖的儿子,背靠大树好乘凉,不算本事,干不好了,就是草包太子爷。

蒋经国不得不文武兼修,既当行政专员,又当司令(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江西省第四区保安司令) 。蒋经国在赣南日子不能说有多好过。上要如履薄冰,当时不少人说蒋经国在江西搞赤化,蒋经国要抽身亲自去重庆面对疑心重重的老蒋解释,左右一堆CC和军统特务,一点面子也不给,在赣南抓小蒋的部下,捣毁小蒋开的青年书店。治下又是一堆武装割据的豪强,更是头疼,要冒生命危险对付。一次在上犹,突袭一家土豪,四个碉楼,一百多人枪,蒋经国带二十多人趁其不备破了门,抓了人就走,算干净利落。在信丰油山,蒋经国没那么走运,带了三十多人夜宿,半夜南雄的土匪上百人偷袭,打死了蒋的卫兵,蒋的床板被打穿三十多个洞,蒋经国好歹拣条性命。要是那晚蒋经国被土匪打死,历史是什么样子,没人能知道,唯一能肯定的是我这文章省了很多字节。

家园 顶上。
家园 【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3)

蒋经国在赣南还算有起色,去了重庆作青年军政治部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蒋介石首肯了蒋经国,允许让蒋经国作青年干部的工作,培养自己的将来班底。蒋经国从回国时的光杆司令,到自己的一系的实力慢慢做大,渐渐可以和黄埔,CC 等分庭抗礼。 基层的经验,干部的班底,加上太子的位子,后来在台湾不过就是水到渠成。

毛岸英的土改锻炼,严格说起来不是海龟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从1948年到1950年,毛岸英担任最多的职务是秘书和翻译。先是担任毛泽东的翻译,后来去了中央社会部,作了李克农的秘书和翻译,后来去了中央情报委员会。毛岸英一直在中央和毛泽东周围,毛岸英比蒋经国日子要好过, 毛岸英不用面对父亲的猜测察考,有毛泽东和中央的全力信任。没见过资料,不知道毛泽东又没有对毛岸英的前途作设计。估计毛泽东认为毛岸英还年轻,让他熟悉一下环境再说。至少去社会部和中央情报委是李克农主动要求的,既不是毛岸英的想法也不是毛泽东安排。

我觉得一个考虑是,当时从苏联回来,懂俄语的又和苏联方面没有瓜葛,可以信赖的人员不多,而毛泽东当时主要依赖的翻译是师哲。多说几句师哲,师哲的背景极其复杂,在苏联安全情报部门呆过九年,还挂了个苏军上校的牌子,1940年,毛泽东让刚回国的师哲就担任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主管整风锄歼,后来又年后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 参与核心工作。这样的人在身边 ,在核心中枢,毛泽东肯定有想法,不过那时要听命苏联,斯大林,是要做姿态给苏联人看,你们信得过人,我们也信得过。斯大林第一次见毛泽东,疑心重的斯大林罕见的竟然没有带一名苏联自己的翻译,只是由中国方面的师哲一个人全权代表,师哲后来回忆说很惊讶, 说这当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对中国方面的信任。不过换位思考,也可以说苏联方面对师哲的信任。后来斯大林一死,师哲出局,他回忆提到毛泽东对他态度的突然恶化。

有这样一个背景,毛岸英作主席的翻译和情报保卫工作简直是个天然完美的人选。有得有失。做情报保卫工作敏感秘密,得罪人,大家难免敬而远之,多多提防。毛岸英最好的朋友蔡博(蔡和森之子),就回忆说毛岸英的态度突然变化,很严肃,不苟言笑。做这样的工作,不能培养自己的干部班底,你总不能用一堆特务当将来党政部门领导。情报工作做到顶,也很难克成大统,印象里好像没有特务头子当领袖,安德罗波夫,普京可能是个例外。毛岸英生性活泼好动,这样的工作,他自己也不满意。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2520101

家园 【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4)

毛岸英不太喜欢情报工作,他主动找到了组织部的帅孟奇,走周恩来的路线,自己提出要到基层工作。具体到北京机器总厂当党总支副书记是周恩来亲自出面安排的。毛岸英愿意去工厂,一是他自己的话,“我参军、下乡、搞土改都干过了,我真想去工厂当工人” ,二是受了好友蔡博的影响,在和蔡博通信里,就羡慕蔡博能在鞍钢工作。在北京机器总厂可以积累基层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担任领导工作和组织能力的锻炼,这些都是在中央情报委得不到的,1950年夏天,毛岸英去了北京机器总厂,不做蜻蜓点水,自己说准备在北京机器总厂干上十年。

赵南起回忆说毛岸英的政治水平很高,如果不牺牲,就不会有四人帮什么事。这些如果无法验证,不过从建国后毛岸英的工作调动,可以看出毛岸英是有自己想法的。不少人认为,毛岸英去北京机器总厂和参加抗美援朝是毛泽东的意图,从现在的资料来看,这些都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至少在当时,毛泽东好像并没有一个长远的培养毛岸英的计划,也没有在毛岸英工作安排上作太多的干预设计。

就在毛岸英准备大干十年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去朝鲜,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的。当时毛岸英经常回家,而且还负责和苏联联系重要文电的翻译工作,尽管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定当时还是保密的,毛岸英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彭德怀的任命。毛岸英找到彭德怀提出了入朝参战的请求,最终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毛泽东对自己儿子的这个请求还是首肯的。

蒋经国从基层回来,就接手青年工作,这好像是未来领袖接班必备的功课和道路,谁掌握了青年干部,请就掌握了未来。不知道毛岸英这怎么想的,不过好像毛岸英对青年的工作也热心,而且他的年龄和地位也是作青年团工作的理想人选,毛岸英唯一一次正式的大型外事活动就是1950年5月在北京欢迎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米哈依洛夫为首的苏联青年代表团,身份虽是翻译,前前后后在主席台上却很突出。作为本文唯一的如果猜测,我想毛岸英从朝鲜回来可能会承担团的领导工作。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蒋经国那个晚上被土匪打死,如果毛岸英从朝鲜载誉归来,历史如何,我们不能象玩游戏,作SAVE LOAD的实验。从两个人回国后的轨迹看,两人都知道基层工作的重要,肯到下面去作工作。蒋经国比毛岸英岁数大,在苏联和回国后的环境比毛岸英复杂,历练也多。毛岸英比蒋经国的性格活泼,外向,很有年轻人的闯劲儿。从父子关系看,蒋经国年轻的时候在老蒋面前很谨守,严肃,颇有旧式封建父子的传统。毛岸英要洋气,和毛泽东的关系相对随意一些,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大说俄文,毛泽东听不懂,就傻乐。

关于毛岸英和蒋经国,人们往往对历史假设津津乐道,画饼充饥。两人年轻时的工作和理想淹没在这种种虚无飘渺的猜测里,好在这两个人早已不再乎,应了陆放翁的老话:身后是非谁管得,满街齐唱蔡中郎。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2520101

家园 不顶不行是吧。顶。花。
家园 忍不住还是要说两句

说的小蒋好象可怜巴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似的

难道老蒋会眼睁睁看着儿子把事情搞砸 丢自己乃至老爹的脸面

就算是他老爷子狠心肠

按照中国的传统

难道底下人们也这么狠心(巴结还来不及呢 给太子爷使绊子 有这种爱好的人估计不会太多)

家园 【原创】小蒋当然不可怜

小蒋当然不可怜,否则一回国也不会挂了个少将的牌子,而且小蒋在江西是赣南专员而同时兼任区保安司令,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中, 很多专员不兼保

安司令一职,权力和实力比二者都兼要小的多。有保安司令的头衔,小蒋可以名正言顺调动专区保安武装力量。小蒋"严禁烟赌娼","打击土豪劣绅等'腐恶势力'"活动, 基本依靠区保安司令的武装实力。

话说回来,小蒋虽然不可怜,可也不是上下呼风唤雨,周围俯首听命。一是江西土豪和广东军阀连老蒋的话都不买帐,何况小蒋,二来蒋系内部,很多人说小蒋搞赤化,老蒋疑心很大,确实中共也派了一些人员去小蒋处工作,声势不小。当时赣州地下党委宣传部长薛汕(雷宁) 回忆说,第四行政区动员委员会有个《动员旬刊》,由江西党委派出的葛洛主编。表面上是会刊,实际上是我党所掌握。党要说的话,无不在上面表达。既有以蒋经国名义发出的文章,也选些某些国民党人正确的文章。有关赣南的政治论文,站在党的立场上加以评说,只随便用一个笔名。不少文章,更把延安党中央的《新中华报》刊登的文章改头换面刊登,这些是老蒋不允许的,不少CC和军统特务监视小蒋打小报告,很多人察言观色,老蒋稍有微辞,下面就动手,讨好老蒋比小蒋要更加现实,自然也狠的下心。当时江西三青团书记陈宗滢就带宪兵三团砸了小蒋的青年书店,抓了工作人员。熊式辉和江西中统发出电报,开出名单,捉拿蒋经国的核心成员黄中美、许季元、高理文、周百皆(都是蒋在苏联的同学,小蒋最初回国只有这么一点儿心腹和班底,也不放过)和葛洛以及雷宁等一批人,省保安司令部候审。蒋经国力争,也不过只保了几个人。

家园 抓小蒋手下的人 是万岁爷怕他走上邪路

和拿着太子也不当回事是不能比的

而且

蒋介石培养小蒋的动作是很明白的

除了一开始的一段考察以外

到后来 清除了所有的杂牌地方系的威胁之后

为了小蒋顺利接班

老蒋把他最后的一员大将陈诚都给放倒了

这还不够关爱有加阿

(怎么看都象历史上那些“将不利于孺子”的所为)

像这样的人

会放着小蒋去自生自灭

不可能

至于说什么江西土豪关东军阀连老蒋的话都不放在眼里

你也太看得起他们了

所有的道上出来混的都知道

没事招惹你很可能惹不起的人物是很不明智第

而且按照中国几千年的人情事理来看

老爷子的考察是一回事

别人欺负儿子 甚至是故意使绊子就是另一回事

家园 怎么不写了?等着看呢。
家园 whynot, why not continuing?
家园 老蒋当然爱护小蒋,不然他忙乎一辈子为什么?
家园 这个系列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捧场
家园 花等新作。
家园 小蒋也没什么可怜的,他手下都些什么人,跟其他国民党官僚没什么差距

他下令要限赌,要禁止打麻将。可他的公馆每天就麻将声不断,都是他的几大金刚在打。他下楼走过的时候就停停手休息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