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三十) -- 王外马甲

共:💬374 🌺1200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花
家园 【文摘】【文摘】我们连穿着雨衣坐不上沙发的猪都能提供
家园 “两面政权”也是实事求是的办法,人总要活下去。

都死了,就帮了日本人大忙了

家园 哇哈哈,花猪单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是干部
家园 还是方便食品
家园 送花得通宝

我的第一个通宝啊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这就体现了什么叫“训练有素”
家园 马甲兄你在哪儿呢?怎么就上不来西西河了,铁主任是要负责任滴!
家园 游击习气是个很要命的东西

中国的特点来说,游击战的地位极端重要,所以往往正规部队也打游击战。这是往往来自外国的军事人员看不惯的地方,比如说李德。

但另一方面,部队的游击习气对于大兵团作战是个很要命的东西。红军的部队大都都有个铁军化的底子,所以老底子部队改起来快一些,新建的部队沾染的少,往往有冲劲,所以像华野13纵队这样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而那些在抗战中打得不错的,却往往容易吃游击习气的亏。

华北的问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游击战打得好,游击习气也重,再加上领导对内战预料的不够,抓得不够,吃了亏。

看国内电视剧,无论是什么样的部队,也无论是哪一级的指挥员,一律念佛一样的念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感觉很好笑。

家园 上花
家园 花,又盼到新的了
家园 华北46年的时候准备精兵简政:

野战军9个纵队减为4个,地方部队增加5万余人,总计复员10万人。幸亏老蒋太心急,没有等这些人都回家以后开打。而且有些人明确反对,当时的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就对聂荣臻说:减这么多人不行,国民党没有诚意。

家园 糊涂啊!财政紧张不假,但是自废武功太傻!看看同一时期的粟裕在干什么:

《粟裕传·第十一章·战和交织的岁月》

11月10日,华中野战军正式组成,下辖4个纵队,包括由原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扩编的第六纵队,由苏中部队组建的第七纵队,由原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扩编的第八纵队,由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各一部组建的第九纵队。这些部队,编制不统一,兵员不充实,装备不齐全,除参加过天目山战役的部队以外,大部缺乏大兵团作战的思想准备和战略战术训练。

因此,在野战军初步组建起来以后,粟裕就按照大兵团作战的要求,抓紧进行部队的整编和训练,实行统一编制、统一制度、统一纪律、统一指挥,充实战斗部队,组织各级于部学习大兵团作战的战略战术和天目山战役的经验,实行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与此同时,粟裕还和华中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抓紧进行地方部队和民兵的建设,重新建立了8个军分区,调整和加强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加强了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武器装备和军政训练。做到了县有独立团,区有大队,乡有中队,村有民兵基干队,使他们不仅可以完成守卫地方、配合野战军作战的任务,而且能够逐级上升,成建制地补充野战军,成为野战军源源不断、越打越大的人力源泉。

……

……

当时也有个别领导人片面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指示。他们说,现在要成立联合政府,军队要国家化,枪杆子要收起来,靠笔杆子、政治斗争解决问题。有人说,今后是政治斗争第一,经济斗争第二,文化斗争第三,军事斗争第四。有人说,将来听不到枪声了;如果听到枪声,那可能是哪位同志走火了。对于这些论调,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的多数领导同志和广大干部是持有不同看法的,是自觉抵制的。1946年三四月间,在淮安举行的华中区宣教工作会议上,有的领导同志对当时极不稳定的和平作了过于乐观的估计,并且由此得出文艺不再为工农兵服务的结论。参加会议的军队代表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他们说,自从由江南撤到江北,部队一会儿调到津浦线,一会儿拉到陇海路,到处看到国民党在紧张地调兵遣将,我们怎么可以要军队解甲归田呢?大家对如何在军队中传达会议精神感到为难,就把情况报告华中军区。不久,华中军区通知与会军队代表到淮安开会,根据粟裕等领导同志的意见,明确地告诉他们:别听那一套。你们回到部队,要抓紧动员,准备打仗。

……

……

首先是扩充和加强三结合的武装力量。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曾经发出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的指示,特别提出对山东、晋冀鲁豫、华中3地的要求:“你们三处兵额最大,负担极重,如何实行精简,应速决定方针。我们意见,第一期精简三分之一,并于三个月内外完成。被精简人员武器,有计划地妥善地分配到农村生产中去。第一期完成后,取得经验,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 (《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9页。)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当时有4万多人,如果按照这个方案精简,只能剩下1万多人。

粟裕主管华中野战军,精简首当其冲。他从华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毛泽东主席关于“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的指示,考虑如何执行中央的指示。他认为,当时华中地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有12个整编师(军)部署在华中南线,我军不是兵力太多,而是兵力不足。国民党也搞“整编”,把原来的军改为整编师,实际上人员、装备更加充实,战斗力比以前有所提高。我们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共中央指示的基本精神是“精兵”,即中共中央后来强调的“精简老弱,充实部队”,我们精简的重点应当是老弱病残人员,而不能削弱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们只精简了1017名老弱病残人员,却扩充了主力部队,并将一部分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部队。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继续使用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番号,将第八纵队扩充为第一师(粟裕兼师长、政委,副师长陶勇,副政委王集成),第六纵队扩充为第六师(谭震林兼师长、政委,副师长王必成,副政委江渭清),每个师由下辖5个团扩充为2个旅6个团;充实了第七纵队、第九纵队;又将第五军分区等部队和一部分起义部队改编为第十纵队。为了适应大兵团运动战和连续作战的要求,充实战斗连队,每个步兵连一百五六十人,每个团2000到3000人。华中野战军由4个纵队4万余人发展到2个师、3个纵队共 6万余人,超额完成了中共中央给予的组建5万野战军的任务。同时,扩大和加强地方武装,地方团队发展到6万余人。还组织了民兵参战团,建立了支前司令部和伤员转运站、粮草供应站等兵员补充和后勤保障系统。

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在部队中广泛开展“百日练兵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敌人磨刀我磨刀,我比敌人磨得更光亮!

毛泽东后来总结这一段精简的经验教训说:“今年(按:指1946年)一二月,以为蒋介石有办好事的模样,结果还是办了坏事。我们复员吃了亏,部队不充实,减少了民兵。”(《党的文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94年第4期。)而在华中地区,特别是在粟裕直接指导下的华中野战军和其他武装,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通过精简整编,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扩充和加强,为对付后来的全面大打准备了必要的武装力量。

如果粟裕真的把手里的主力部队减成一万人,那么一九四六年国军的第一波攻击(四万前锋,八万后续,结果在苏中战役中被他总共消灭五万多)就会把他淹没。而实际上他是在积极扩军备战,然而就是这样国军的人海战术还是差一点把他淹没……正如刘伯承所说,蒋介石就是饭馆子战术,不带停得给你上大鱼大肉,直到你受不了。他承认在鲁西南也差点撑死了,结果转道就去了大别山,立马又饿瘦得不行……

家园 主要是领导人的问题

三野、四野的主力,一是苏中的新四军,二是山东的八路军,这两个地区的领导人早在44年就在做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部队的工作,其实中央也有这方面的指示。相比之下晋察冀就落后了,他们在44年9月还在继续进行主力地方化,这样一来,当解放战争爆发时,无论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还是干部的指挥能力和部队的战术素养,都和大兵团作战不想适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