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朱镕基和他的改革(我的负面评价) -- 诸葛神候

共:💬28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朱镕基和他的改革(我的负面评价)

我不同意文中的观点,不过觉得值得拿出来供大家讨论

朱在任上的改革所造成的危害,可能要到很多年以后,民间才能有所认识。

我个人觉得他是不折不扣的当代王安石。变法图强,却失之偏颇和简单化,最后甚至完全走形危害国运。他是不是清官我不关心,但是他的改革是否能成功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最早对他改革的盲目性的感受来源于两件事情。

1是2001年的股灾,不客气地说,完全是他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掠夺性蛮干造成的。市值蒸发60000多亿,半年的GDP阿。蒸发的不是大股东的财富,而是中小股东的血汗,是刚刚成型中场阶级。他的初衷不能算错,想把国有股份卖个好价钱,筹集资金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成政府功能的初步转变。但是急功近利到幼稚的地步。据说他本人后来也很后悔,他任上的最后一件功德大事就这么输得一干二净。由此带来的损失不仅是有形的钱,更糟糕的是政府的信用。政府的宣传机器托市,救市,引导大家去炒作,把黑的说成白的,最后血本无归。没有了政府的信用,就再也不要想有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是一切市场经济的基石。这个代价对国家来说不可估量。重建政府信用也是很难的事情。以大半辈子的积蓄为代价,绝大部分中小股民认识到,股市不过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圈钱的工具,根本不适合长期投资。不知道以后政府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重建大家对资本市场长期收益的信心。

事实上如果不是当年掠夺式的减持方案,而是以净资产1~3 倍的价格出售非流通国有股份,这件事情最后会很完美,各取所需,我们现在也会拥有一个大部私有化了的,全流通的半成熟股市,而不是现在这个鸡肋。老人家当时看到这结果也非常受打击。可是历史就在那一刻决定了方向,后世一定会记下这件看似简单的股市崩盘事件。

他这样的据上位者,看问题居然连小股民们都不如,可见他身边幕僚是怎样的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减持方案公布后的疯狂抛盘,证明了绝大多数股民对事情发展方向的准确预计。讽刺的是,这恰恰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灵敏的感受并放大市场信号”。

今天,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印度的增长更有后劲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完备的政府信用。

第二件事情是2002年的能源市场改革(主要是电力改革),及其前后的一些政策。

这是一件大家叫好的事情,正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或者丈量田亩反对兼并的法律(忘了名字),看上去很美。如果我不是业内人员,也会跟着大家叫好的。垄断+腐败的能源系统太可恨了。

但我是专业人员,不幸当年就知道这是一个昏招。由于自己比较专业,就详细道来:

混招一,97年以后的限制地方火电项目政策(所谓三年不批新火电)。此一政策来源于97年后电力市场的基本饱和。97年前的电力需求始终保持2位数的增长。此时没有供需矛盾和垄断壁垒造成的市场准入不公平问题。97年后增长率变成了零头,甚至停滞了。于是供应很快大于需求,因为电源点建设有3年左右的滞后效应。这边厢已经饱和了,那边前几年新建电厂还在不断完工投产。由于90年代电厂建设上已经打破垄断,引入了多种资本成分,新建电源点属于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电力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供需双方的矛盾。结果是垄断的电力系统力图保护旗下自有发电厂的利益,从而在市场准入上歧视其他资产成分的发电厂。矛盾激化以后的典型就是当年沸沸扬扬的二滩水电站。发的电价格极其低廉,也没有人要,导致亏损甚至不能还贷。为了缓和矛盾,国务院就出台了前面那个政策。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开始呼声日高。然而这一切政策或者改革的呼声都是建立在一个预期上,也就是我们的电力供给已经由短缺变成过剩,并且今后将大半如此。

很可惜这种预期短视到了不能理解的地步。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每年GDP增长10%以上的国家,一个能源使用效率一直低下的国家,怎么可能长期维持那么低的电力需求增长?国务院的这个短视的判断是基于两份统计,第一是97~99年的名义GDP每年都增长8%以上,第二份就是电力需求几乎没有增长。也就是那每年8%的GDP是几乎不耗电的。可能么???在一个极度依赖工业增长的国家里?这两份统计必然有一份是虚假的,假的只能是第一个,名义GDP。因为用电量是造不了假的,也没有必要造假。也就是说97,98年我们根本没有那么高的GDP成长率,那个8%有很多水分。工业生产的增长几乎是停滞的。

至于为什么我们经济萧条了,原因很简单,亚州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不振,开工不足。要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没有什么影响,只有鬼才信。只是停滞,没有像东南亚一样一夜回到解放前已经很NB了,已经很说明朱政府的能力了。可是非要搞出一个漂亮的8%来装点一下门面,维持信心,这本也算不得错,本来GDP就是个面子数据,当不得真的。偏偏国务院还就当真了,真的以为每年百分之一二的能源需求增长就能维持8%以上的GDP增长。于是头痛医头,为了消化供需矛盾,就不给再在符合中心建电厂了。又自以为全国电力短缺已经结束,可以开始电力市场化改革了,可以引入竞争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就是电力产能过剩,否则没有竞争,只会导致价格失控或者国家限价,失去了市场化的意义,如果连价格都不是市场决定的,还叫什么市场化?)

事实上,97~99年短暂的典例过剩根本就是外力作用下的暂时现象,主流现象是,80年代以来,需求一直都成2位数的增长。可是政策的制定竟然是基于这个仅仅持续了两年的暂时现象。

混招2——更严重的混招,就是2002年的市场化改革。2002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为了改革而改革。

2000年以后,金融危机期间被压抑的工业产能逐渐释放出来,我们又开始恢复前几年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2000年电力供求这根弦已经绷得很紧,基本上完全平衡。2001年华东地区硬是靠着西电东送工程部分完工后,雪中送炭的中部电才勉强维持平衡。而此时能源需求的增长又回到了两位数状态。第二年的严重短缺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就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马上改革是疯狂的举动,因为加州电力改革的前车可鉴,短缺状态下的市场化改革只能是灾难。无奈被淹没在人民群众愤怒口水的汪洋大海里。几年来宣传机器对于电力垄断罪行的宣传,早就把反对改革的人归到既得利益者集团中去了,而且反对的都是电力系统官员和专家,更加座实了大家的这种归类判断。更加疯狂的是,最早的改革方案本质上几乎是加州市场的中国版。明明人家几年前已经证明有灾难性的缺陷,为什么国务院居然没有人认识到?电力系统力拒的结果是被简单当作既得利益者反对改革。好在国务院最后在详细考察欧洲市场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最后避免了我们变成加州第二。

平心而论,中国电力系统虽然垄断+腐败,但是其专业能力国内再无第二家。其专家和官员的意见被简单的当作既得利益者的诡辩,被弃之不顾,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他们的意见也许是有维护利益的因素,但是绝大部分人既不想看,也看不懂,当然也就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反对什么,有什么道理。文革思维历经30年而不衰,也算是改革争执中的一个“亮点”。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改革了,我们短缺了,我们能源危机了,我们连柴油和柴油发电机都买不到了。2002年到2006年。整整五年的时间,我们的很多工业企业一周只能开工3-4天,很多企业完不成订单而损失惨重,很多企业没有富裕产能,丧失扩大市场的机会。2002年到2006年我们的需求每年维持50-70GW的增长,相当于整个大英帝国。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短视的限制电源点建设政策终于有了恶果。改革也因此失去了意义,竞价上网根本无从谈起,四分五裂的电力系统也削弱了原来中央集权条件下应付危机的能力。此次能源危机的损失无法估计,但应当数以万亿计。大概想一下,如果全国工业开工充分,每周工作6.5天,而不是3-4天,能够多创造多少财富和就业机会?

为了应付危机,国家一方面限制价格,一方面强令所有的电厂必须服从调度,不论在这个价格下是盈利还是亏损。于是出现了边际利润为负的电厂还在拼命发电,每一度电都在亏损,发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状况。这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靠行政命令,不计成本得失的状态,干脆地否定了90年以来的各项市场化改革尝试。以盲目的市场化改革开始,以彻底的计划经济模式告终,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与此同时,完全市场化的初级能源市场(煤炭)确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疯狂增长的需求导致价格翻了几倍。这也是前面很多电厂亏损的原因,毕竟电的成本绝大部分是煤。人员成本只是一小块,就算每个人工资100万一年,也不会让每度电的成本上升5分钱。何况工资好的不过几万块一年而已。

剧增的需求,翻倍的煤价和煤矿利润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指数增长的事故和死亡人数。资本的吸血性质头一次在我们身边清晰的露出狰狞面孔,虽然马克思100多年前就有很精辟的论述。在利润面前,在停产一天就是巨额损失的情况下,资本有什么法律不能践踏,有什么理由不去贿赂官员?安全生产,矿工的生命,那都不重要。对于资本来说,几百万的贿赂,10万,20万一条命的价格,在当前的煤矿利润下实在是太便宜了。

如果数以千计的横死的矿工也算这次改革的间接代价的话,不知老朱作何感想。煤炭企业破坏性的开采,使得可采掘资源的80%都浪费掉,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这个代价也要将来才能看清。

的确,能源危机不直接是电力改革的错,而是97年后能源政策的错,可是,选择最糟糕的改革时机,是这个错误后果的倍增器。拆分了的电力企业失去了煤的定价话语权,煤价疯狂上涨带来一系列问题。拆分了的电力企业削弱了对电厂的控制力,结果电厂没有利润不愿生产,更加加深了供应危机。

不幸中的万幸,我们的大多数电厂还都是国有的,国务院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可以强令他们做亏损的生产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他们都是像美国那样私有的,不受政府控制,后果不可想象。

以上种种,可能除开煤矿死人,改革前来自业内的反对呼声中都有清楚的预计。因为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90年开始从英国到欧盟到北美,不断地有国家在摸着石头过河搞电力市场化改革,有成功有失败,基本的道理,失败的教训已经很明了,专业人员不需要很高深的专业造诣就可以做出基本的常识性判断。无奈的是,朱这样的执上位者是不会听的进去的,他采信的那些幕僚也许经济学上是好手(这一点我也怀疑),但是一群连基尔霍夫定律都没有听说过的人制定出来的电力改革政策能是什么样子也可想而知。

不好意思,通篇变成了声讨朱镕基政府的电力改革。因为我自己是半个内行,所以可以详细分析一下其改革的盲目和昏庸,让大家看到这个看似光鲜的改革背后少有人知的混乱决策和恶劣后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相比之下,电力改革只是朱任上较小的动作之一,其他的大动作,如医疗,教育,住房网上都有很多相关专业人士的论述,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社会是远比人的肌体还要复杂的东西,改革不是头痛医头脚痛一下,更不能像西医一样,动不动就上刀子割。一个区域的手术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果你不知道割掉了肾脏会有什么后果,那就去问问内科的专家,而不是想当然的一刀割下去,把病了的器官拿掉。盲动的医生还不如什么都不要做。

所以我开头想到了王安石。忠君爱民,两袖清风,谁也不敢说比他强,可他都干了些什么呢?我倒情愿他尾巴不干净,但是做事严密可靠些。

家园 两个问题不明白

第一个,

绝大部分中小股民认识到,股市不过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圈钱的工具,根本不适合长期投资

在此之前,有多少股民是准备长期投资的?我的感觉是,主要的是投机,还有部分是完全无风险意识,觉得就是比银行利息高罢了,当高息存款呢

第二个,说电力改革,怎么最后说到煤上去了呢。前面关于电力增长矛盾的分析完全同意,但是假设一直同意火电厂建设,煤价难道就不上升了?供求关系没变嘛,反而是买家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煤价该涨还不是要涨?这是跟电力需求增长直接挂钩的

家园 如果清官和能吏不能得兼,我宁可选择贪的能吏

上位者的一句话都回给百姓带来巨大影响。

家园 或者这样看

老百姓福利水平的提高速度则是一个因变量。

“廉”与“能”是两个相互并不一定正相关的变量。都是自变量,系数(或者说一阶导数)都是大于零的。

但是“廉”的效应(或者说一阶导数)小于“能”。那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廉”与“能”的组合,使得福利水平的提高速度达到极大值?

家园 总理的政治智慧不够。

朱总理的聪明人,但是下面的人投其所好,一味迎合尚意也是分不开,希望现在的温总也能吸取教训。

朱总右一点,下面的就右的不行,温总左一点,下面的人就左的不行,看看现在的中国,宏观调控,劳动法,最低工资,抑止房价,保护农民等措施,用心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恐怕是自断手臂呀。

朱总就是太聪明了,想当年,当副总的时候,干的多好,当上正的以后,反而不如李总,都说李总傻,但是李总确实傻人右傻福,想想李总94能当总理而不是老朱,有时候想想,共党里面也是有能人呀。

家园 对了

就是太聪明了,只能干活,不能掌舵

所以人说大智若愚

家园 楼上有一股左派,以打击朱总为名,逻辑倒是其次。

老朱自己有自己的问题,上面的说法我也基本同意,但是对于他们一伙人,有意的加以引申,无线上纲也是非常反感。

老朱最大的毛病就是强势了,以至于一个市场经济的推动者不相信市场的作用,一味相信自己的智商和能力。

家园 大清王朝

入关以来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班人康熙同志对于王朝领导干部们有过一个形象化的概括:大致而言官分四等,一等者廉而能,二等者贪而能,三等者廉而愚,四等者贪而蠢。

康熙同志说,对于第一和第四等大家都有共识,第一等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第四等除非别有用心不会重用。关键是第二和第三等的顺序有些同志有不同意见。

康熙同志指出,大清王朝领导干部的能力是要优先于其操守一些的。所以康熙同志领导下的干部任用方针是略贪一点还不要紧,关键是能力要强。

根据这个指示,王朝的高级领导干部如明珠(就是诗人纳兰性德他爸)由于在平定三藩,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事业中能力突出,虽然不断有人举报其贪污受贿,康熙同志仍然予以任用,直至明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其他如高士奇,余国柱等明珠集团的干部,也是由于个人能力比较受到康熙同志的赏识,虽然有贪污受贿的行为,康熙同志并没有过多追究,而是宽容地准许他们离休。

康熙同志强调,提拔王朝领导干部是一件大事,干部任用标准非常重要。各级领导干部无比认真学习王朝的四等用人标准,提高整体干部素质,加快王朝各项事业的建设。

家园 呵呵,如果你当总理,再来个三年自然灾害也说不定。

朱总右一点,下面的就右的不行,温总左一点,下面的人就左的不行,看看现在的中国,宏观调控,劳动法,最低工资,抑止房价,保护农民等措施,用心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恐怕是自断手臂呀。

那时国家的胳膊是好好的,小老百姓的小命就玩完喽,当然,你也不会在乎的。

家园 呵呵,经济学不是白给的,我所提到的的一切措施

都是对最底层的民众伤害的最厉害。

家园 呵呵,你这是哪家的经济学?
家园 哪家的经济学家不说最低工资伤害社会最低层的民众。

同样,对职工的福利,各种规定,都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

俺们这边房价一年涨30%,比北京,上海都高,国家有什么资格去控制房价,房子本来就是高收入才买的,高收入有钱无处花,不宰他们宰谁,现在国家几乎所有政策都是被能力最强的一波人所左右,什么时候弱势群体有说话的机会,能买房的人不都是高收入家庭。

真正有利于最底层的就是不补贴,完全按市场经济去运作,这样才最有效率。

当然我不反对政府适当调控政策,但是一定要有限度。

家园 为什么会有三年自然灾害,还不是老毛

好大喜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农村实行大锅饭。

记住三年自然灾害,首先清算免费的误区,免费不是什么好东东。

家园 这个说法太没道理

人的社会角色不同,相对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

就好比有演戏的有看戏的,不能因为观众不如演员表演的好,就不让观众评论

家园 呵呵,我觉得这没什么逻辑错误

比如:我和他在看中国队那帮臭脚和巴西队比赛,看着被小罗。卡卡等灌进了十几个球,这位很不忿,在旁边叫了起来:撩阴脚,黑虎掏心,脑后摘桃,我在旁边说了句:如果你上去踢,巴西人得死光了。

我的逻辑并没有要求他代位总理能不能做好这做好那,就象要求他上场代替那帮糙哥去赢球一样,只是指出他荒谬的想法可能导致的结果,这有什么不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