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淘书记(八)文革期间的地下书市(上) -- 履虎尾

共:💬70 🌺1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淘书记(八)文革期间的地下书市(上)

“大东行,钱没腰,抓挠不到是熊包。”

“大东行,钱没腰,看你哈腰不哈腰。”

这两句口号,是关于沈阳“东行”在改革开放之后变成聚财宝地的民谣。说起“东行”来,沈阳的老住户都非常熟悉,这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著名的老商业区。在沈阳街头,你随便向一个沈阳人打听路,他都能立即答复你东行在哪个方向。但是,俺要是问起来,沈阳的“纸行”在哪疙瘩呀?呵呵,就要糟了,今天知道“纸行”的人恐怕就不多喽。所谓的“纸行”,那是东行的一个组成部分。

“纸行”的地理位置,就在大东门与小东门之间。在沈阳老城的城墙里边,有一条长长的胡同。这条胡同小街的两旁,是做买做卖的各种店铺。这些店铺,有卖各种蔬菜种籽的;有卖花鸟鱼虫的;有卖鱼杆、鱼钩、鱼线、渔网的;有卖各种毛皮、皮边子的;有卖鞭炮线香卫生香的;有卖文具纸张的;有卖各种本子册簿的;也有卖旧书旧杂志的。这条胡同里的店铺,虽说是各卖各的,经营的商品互不相干,但你仔细一捉摸,嘿嘿,他们所经营的商品,好像又有那么一点儿相通之处。也不知道是哪朝哪国,是哪位老大贵姓给它起了个名字——“纸行”。于是,“纸行”这个名字就叫开了。少年履虎尾淘书的地方,文革期间的地下书市,就在这条纸行里边。

要说文革期间的地下书市,我们必须先从文革前的纸行谈起。

文革之前,在纸行那条胡同里边,有两家卖旧书旧杂志的铺子。每天“开板儿”后,两条长凳子支起一块床板来,在床板上摊开百十本旧书旧杂志,生意开始了。铺子的主人坐在屋檐底下,一边抽着烟,一边跟别人摆着象棋,一边照看着摊子。这两家铺子,有一家以卖旧杂志为主,有陈年的《收获》,《人民文学》,《大众电影》,《知识就是力量》,《少年文艺》,《译林》,《中国青年》等等旧杂志出售。另一家呢,以旧书为主,摊子上经常摆着百十本旧书旧课本出卖。

既然书和杂志是旧的,当然也就不能按原价出售了。旧杂志一般是两毛到五毛钱一本,《收获》一般是五毛一本,《人民文学》和《译林》每本两毛钱。如果里边有特别吸引眼球的内容呢,杂志的价钱就要适当提高一点儿。

旧书的情况复杂一些,一般情况,是根据书的内容,再根据书的新旧程度,来决定到底能卖半价,还是六、七、八折。当然,要是没有书皮儿、没头没尾的烂书,价钱还能再便宜一些。俺曾经用一元五角钱,在这家书铺里买下了八成新的梁斌的《红旗谱》和《播火记》(俺在《二十六,宰年肉》帖中提过此事)。过了不久,又是在这家书铺买到了《三家巷》和《苦斗》一套两本小说,还是花了一元五角钱。这是广东作家欧阳山的系列作品《一代风流》的前两卷,书中的人物什么区桃、区杏、阿炳的当时正在走红。要是去新华书店买原价新书,这两套书大概都要花费两元六七角的样子吧。还有一次,书铺里摆出一套《三国演义》,七成新旧的书要价两元整,新华书店里的新书才不过是两元三角钱。俺还价还到了一元八角,书铺老板还“拿着架子”不卖。俺一赌气转身就走,卖书的在身后大叫起来,回来吧,一元八角卖给你!俺呢,跟卖书的斗上了气,明明听见了,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除了这两家固定的书铺,偶尔也会出现一两个临时的书摊,谁家的书不读了,想换俩钱儿花花,就趁个星期六,星期天的下午,用一块包裹包着书,到纸行来卖。卖书的在胡同里找块空地,把包裹布铺在地面上,把十来本旧书摆上出卖。俺曾经在一位老头的摊儿上,买到了一本石印的《诗品》,这是二十几页厚的一本线装书,书的扉页上,还贴着购书者写于光绪年间的购书条。这本书当时是两毛钱买下来的,俺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谁要也舍不得给。等过一段时间俺买了数码相机,一定发照片给弟兄们看。

还有一次,一个老头摆地摊卖书,其中有四本线装书——《聊斋》。这套《聊斋》的字很小,书页纸张已经黄得无法再黄了。俺赶紧抓在手中,同老头讨价还价,老头开口要价两元正,俺还价为一元五角。老头说少一分也不卖,俺说多一分俺也不买。正在僵持着,一个穿便衣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中年人从我手中夺过这四本《聊斋》,向老头厉声喝问道,你好大胆子,投机倒把,贩卖黄色小说,没收!说着,中年人把书卷起来,塞进裤兜,又对老头和俺各盯了一眼,转身就走了。当时,俺和老头都吓呆了,根本没想到请那个中年人出示他的身份证明。事后回想起来,那个中年人很可能根本就不是警察,也不是工商管理局的,而是敲诈勒索的一个流氓。不过在当时,老头卖《聊斋》,最起码有两点理亏之处:第一,私自买卖,这是“投机倒把”行为;第二,卖“线装黄书”,是贩卖“封资修”毒草。就这两条,到了哪里也不在理。真要是把事情搞大,老头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等那个人走远了,俺幸灾乐祸地曰,你看,刚才卖给俺该多好?老头则阿Q般的回答,这不算啥,就当是我送给他看了……

俺在文革之前,每隔上一两个星期,就要跑纸行一回,去寻摸便宜的书。像俺这样的淘书的少年人,经常在纸行碰面的,大约有五六个的样子。有时候碰巧了,就在书铺里遇上了。他们的年龄跟俺差不多一般大小,他们跟俺一样,肩上斜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装着三五本看过的小说。到书市上来买书的同时,也顺便把读过的书卖出去,资金回笼周转。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物物交换,以书易书。交换是一种我们都喜欢的双赢行为。

男孩子碰到一起,总是要有人充“老大”,敢拍版说话气粗;也总有人充“跟班”,当“跟屁虫”。平常的时候呢,是男孩子互相间比较个头高低,力气大小,谁的力量大谁说了算。然而,到了书市上,个头猛否力气大小就不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谁的书多——书包里背来的多;家里放着的多(当时的孩子不会吹牛,有多少本就说多少本);读过的多,这么三多。俺在差不多一般大的孩子中,读过的书是比较多的,所以,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充当“老大”的角色。每当孩子们互相交易的时候,俺总是有拍板的权力;每次交易,总能占到价值一毛或者五分钱的便宜。

关键词(Tags): #东行#纸行#地下书市元宝推荐:雪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法
沙法
家园 多谢
家园 老虎快跳崖了

砸啊

家园 哼,砸还你——
家园 砸花!
家园 以花还花——
家园 【击节送花】在 YARD SALE 里曾淘过宝

以后再说......

家园 等包子
家园 花等夏兄包子
家园 多谢绿兄
家园 晕,虎老师文革前就看书了~1966年俺小姑才出生,俺小姨才3岁~~

聊斋看过,在高中时候,寝室里的被窝里看的,看得毛骨悚然....一个故事也不记得了.看第一个恐怖电影是画皮.是从聊斋里出的吧?

三国演义看过,看的是图书,爷爷卖的,由我负责看管,我看管这套书的主要目的是找里面的美女临摹,可惜美女太少,并且发觉美女貂禅在图书里并不那么好看.还是喜欢临摹<三海经>杂志封面上的美女~~

家园 江山代有才人出哇——
家园 都是非法书刊和地下市场的爱好者

呵呵!!

家园 向往。。。

等我老了,就找个有书摊的地方,天天掏旧书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